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基1311—1375

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任高安丞、浙江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归。方国珍起海上,他被当局招为元帅府都事,他认为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反对元朝招降方国珍,故去职。旋各地义军起,他奉命守处州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因方国珍之故,被夺兵权。他遂辞官还青田,著《郁离子》刺讥时政。朱元璋下金华,他受聘至营,陈时务十八策,得元璋信任。他建议先灭陈友谅,次及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元璋皆按其策实行。随拜御史中丞。。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至开封,他与李善长留守。常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为政颇严,人皆畏惧;又因事与李善长不睦,请告归。旋复被召至京。洪武三年任弘文馆学士,受封诚意伯。四年归隐青田。他曾反对胡惟庸为相,又因事得罪胡惟庸,受诬陷,被夺俸禄。他惧而入京谢罪,遂留京。未几,胡惟庸为相,他忧愤而死。一说病时胡惟庸派医生诊视,乘间毒死。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等。诗歌雄浑,散文奔放。又通晓天文,后好事者多以谶纬迷信之说如《烧饼歌》等假托其名。

4

(词)元·刘基

云淡淡,月娟娟,月色朦胧照不眠。

宁是不眠休作梦,梦时欢喜觉时怜。

(词)元·刘基

吴死树,楚江枫,一样秋光雨不同。

莫道衰荣长定在,落花终古怨东风。

(词)元·刘基

烟漠漠,日阴阴,山色苍茫草色深。

客里不知春又半,倚阑无语听鸣禽。

(词)元·刘基

人寂寂,夜沉沉,风满中庭月满林。

欲挽银河湔泪眼,银河清浅泪痕深。


1

(词)元·刘基

雁来不带天边信,莫上高楼。

新月如钩。

一度看来一度愁。

人间无限伤心事,覆水难收。

风叶飕飕。

只是商量断送秋。


1

(词)元·刘基

江上秋来惟有雨,江城九月犹炎暑。

泉涌中庭苔上柱。

深闭户,莎鸡露泣寒螀语。

征戌诛求空轴杼,千村万落无砧杵。

玉帐悠悠闲白羽。

愁正聚,乱鸦啼破楼头鼓。


1

(词)元·刘基

水如蓝,山如黛,草如丝。

正去年、双燕来时。

衡门昼掩,日长惟有睡相宜。

午风吹破,北窗梦、檐影参差。

李花开,梅花谢,榴花放,杏花稀。

枉教人、两鬓霜垂。

凭阑伫立,空将愁眼盻斜晖。

断云迢递,趁征雁、直到天涯。


1

(词)元·刘基

朱帘不捲昼雨,弱柳愁千缕。

事与孤鸿去,空相忆,同谁语。

云水迷翠羽,人何许,玉佩沉湘浦。

悄凝伫,春风到处,白蘋香满洲渚。

泪篁自老,目尽野田平楚。

未用天涯怅间阻,回顾,斜阳犹在高树。


1

(词)元·刘基

月入疏松光的皪,淡烟琐、江城夜寂。

问何处无愁,人间今古,莫作他乡客。

月里青鸾空有翼,杳不见、姮娥消息。

但北斗从横,银河清浅,重露成涓滴。


1

(词)元·刘基

独自倚阑干,西风起,玉宇清寒。

夜深月转长河曲,疏萤度竹,啼螀依草,凉露漙漙。

莫把素琴弹,冰弦上,商冷宫残。

万牛不挽东流水,悠悠碧落,茫茫云海,叠叠忧端。


1

(词)元·刘基

雪尽水平津,萋萋处、风景最愁人。

想金勒未归,绣帏深闭,玉颜自老,芳意徒新。

送日挽烟千万里,迤逦际苍旻。

蜀魄叫迷,楚魂思殢,碧云如梦,眉黛空颦。

凄凉长门殿,飞花与清泪,共滴华茵。

惟有乱萤时来,夕砌相亲。

恨此身不化,柔条弱蔓,暗随灵雨,得到枫宸。

窗掩黄昏,一生几度青春。


9

(词)元·刘基

他乡别故人,拭泪攀杨柳。

此物最相思,皎皎当窗牗。

留取作秋香,出入君怀袖。

万里故园心,天地同长久。

(词)元·刘基

开帘满地花,风起春城暮。

悲妾似花身,暂向花间语。

落叶不归林,惊鸟从横去。

独立傍银床,点点回塘雨。

(词)元·刘基

青山欲暮时,暝色生寒树。

不那客愁多,复送王孙去。

涧户寂无人,暗谷疑风雨。

耿耿夜何长,月落闻津鼓。

(词)元·刘基

春风能几时,柳色看犹浅。

胡蝶梦中飞,迹与孤云远。

明月照花枝,入夜愁难遣。

形影自相怜,不及衔泥燕。

(词)元·刘基

新年旧燕归,似与羁魂语。

不见帐中人,空见相思树。

水上觅红县,片片随风去。

薄暮欲如何,背泣西窗雨。

(词)元·刘基

思君君未归,向夕千愁起。

两泪忽成行,滴滴空阶里。

垂柳覆金堤,蕙草生闲地。

少壮莫轻年,白日如流水。

(词)元·刘基

东风为爱花,著意吹原野。

秾艳正堪怜,何忍轻吹谢。

闷损玉楼人,独立花枝下。

微睇欲双蛾,红泪和花洒。

(词)元·刘基

愁多梦不成,坐对银釭晓。

轻袖拂花妆,惊起双栖鸟。

出户独彷徨,烟里看鸿小。

日下四山阴,转转伤怀抱。

(词)元·刘基

蜘蛛网画檐,一日丝千转。

红烬落寒釭,相思无由见。

湖上采莲归,苦意知何限。

引领望佳期,征旆天边远。


7

(词)元·刘基

雁南归,人未归,寒信先来家信迟,容颜只镜知。

晓风微,晓星稀,正是愁阑欲睡时,邻鸡莫要啼。

(词)元·刘基

风飕飕,雨飕飕,风雨凄凄若九秋,酿成千斛愁。

花事休,春事休,漫把花枝插满头,劝春须少留。

(词)元·刘基

草青青,麦青青,草穗高低麦穗平,黄花相间明。

山禽鸣,水禽鸣,禽鸟与人同有情,不堪闻此声。

(词)元·刘基

烟茫茫,草茫茫,人去人来来去忙,沧江空夕阳。

凫飞翔,雁飞翔,天路冥冥川路长,月明芦苇凉。

(词)元·刘基

霜华清,月华清,清逼衾裯冷似冰,那堪砧杵声。

鸡巳鸣,钟又鸣,天若于人还有情,如何不肯明。

(词)元·刘基

桃花开,李花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春风巧剪裁。

蜂徘徊,蝶徘徊,饮遍清香未肯回,莫教飘绿苔。

(词)元·刘基

晚风清,晚云轻,雨意将成又不成,断霞天际明。

旧恨盈,新恨生,立到楼头河汉倾,无人知此情。


5

(词)元·刘基

江上风过水生纹,烟里斜阳半曛。

雨声不堪客耳闻,纷纷,梦魂迷断云。

梦断天涯归路杳,天欲晓,残月窥窗小。

木兰舟,芦苇秋,汀洲,藕花相伴愁。

(词)元·刘基

漏悄人静,星稀云淡。

烟柳成眠,露莲半颔。

何处月色飞来,满楼台。

微风入袂仍吹领,愁都醒,好个清凉境。

红尘自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

(词)元·刘基

翠被夜冷,碧梧风劲。

蛩语将阑,鸦栖不定。

开户月在枝头,恰如钩。

烟波缥缈瑶台路,人何处,黄叶连天雨。

梦魂此际,绕尽越水吴山,白云间。

(词)元·刘基

兔魄又满,天长雁短。

露槿惊寒,夜蝉怨晚。

知有多少闲愁,在心头。

白云飞尽秋无际,花满砌,钟鼓重门闭。

前年旧事,转盼巳逐东流,水悠悠。

(词)元·刘基

鳞羽路阻,佳人何处。

木落山寒,江空岁暮。

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海风裂地鲸鱼死,三万里,水击蓬莱徙。

不禁清泪,暗里洒向孤灯,结成冰。


5

(词)元·刘基

春晴杨柳郁金丝,有黄鹂,在高枝。

正是佳人,无语倚阑时。

不理云鬟寻断梦,消瘦损,雪肤肌。

海棠飘玉燕交飞,草芳菲,水沦漪。

怕见轻蜂,小尾扑香归。

满镜容颜凭酒染,还惨淡,对斜晖。

(词)元·刘基

霏霏轻雨弄秋光,野烟苍,晚风扬。

征雁将愁,分付与寒螀。

窗外声声啼到晓,人不寐,夜何长。

沧江波浪去茫茫,莫思量,使心伤。

篱外黄花,只作旧时香。

歌罢归来深对酒,今古事,总凄凉。

(词)元·刘基

丝丝纤雨织黄昏,掩衡门,黯消魂。

赢得满头华发,照乾坤。

天上神仙三岛外,空虎豹,守重阍。

河林落日隐昆崙,望中原,杳漫漫。

白苇青蒿,无处著啼猿。

凤去不来箫管咽,心里事,共谁论。

(词)元·刘基

西风吹树簟凉初,露如珠,月如梳。

鸿雁无情,不带半行书。

谩倚阑干成小立,人老也,倩谁扶。

中庭梧叶待霜疏,有栖乌,夜相呼。

门外一池寒水,落芙蕖。

为问闲愁还几许,多似草,不胜锄。

(词)元·刘基

城头吹角夜沉沉,有栖禽,出疏林。

冲落满庭、珠露滴衣襟。

身在吴江家在越,南北事,两关心。

人生莫遣二毛侵,病相寻,老骎骎。

谩好青山、绿水懒登临。

千古钟期今巳矣,空惨怆,对瑶琴。


5

(词)元·刘基

断肠花、巳随流水,青苔空锁深院。

知人不似花重好,莫怪为花留恋。

花不管,任啼鸠悲鸣,霞锦成霜霰。

水遥山远,泪滴翠绡寒。

满天风雨,寂寞送昼雁。

伤心事、纵是生来见惯,那堪芳岁先晚。

孤云目尽苍梧野,留得竹枝歌怨。

帘莫捲,斜照里、荒烟白草愁何限,情长意短。

虫响又黄昏,沈沈夜永,惟有月华满。

(词)元·刘基

洒轩窗、数声疏雨,霎时驱退残暑。

碧江风过龙鳞起,天际白云如絮。

人老去,但说道秋来,先自伤心绪。

故乡何处,望不见渊明。

菊荒三径,尽日漫凝伫。

新凉夜、兔影澄清汉渚,寥寥鸿雁飞度。

莎鸡络纬闲相妒,催得鬓丝千缕。

芳草渡,还又是、苍烟绿水连红树,荣名几许。

随分莫求多,五湖有路,波浪未应阻。

(词)元·刘基

问春光,尚馀几许,伤心前夜风雨。

夭桃艳杏都吹尽,兰茝变成荒楚。

春欲去,但渺渺青烟,白水迷津渚。

多情杜宇,有恨血滋宵,哀音破晓,千叫一延伫。

蓬莱路,还是鲸涛间阻,神仙缥缈何处?

琼楼玉殿深留景,不见下方尘土。

谁最苦?

瞑色滞、双飞燕子归无主。

那堪诉与。

又暗壁残灯,重门转漏,呜咽梦中语。

(词)元·刘基

悄寒生、沉沉院宇,不知春在何处。

逢春渐老能多少,惟有暗愁无数。

春又暮,但碧草、和烟绿叶漫飞絮。

画梁燕语,还是旧音声,乌衣巷陌,转盼几今古。

天涯路,流水青山如故。

离魂长在郊树。

夜深月暗苍梧远,化作杜鹃归去。

人不见、桃花自落空阶上。

东风未许,吹梦过蓝桥,关河满目,波浪渺南浦。

(词)元·刘基

正凄凉,月明孤馆,那堪征雁嘹唳。

不知衰鬓能多少,还共柳丝同脆。

朱户闭,有瑟瑟萧萧,落叶鸣莎砌。

断魂不系,又何必殷勤,啼螀络纬,相伴夜迢递。

樵渔事,天也和人较计,虚名枉误身世?

流年衮衮长江逝,回首碧云无际。

空引睇?

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

风吹露洗。

寂寞旧南朝,凭阑怀古,零泪在衣袂。


4

(词)元·刘基

河梁携手怆离分,悲嘶声入云。

长门疏雨滴黄昏,昭阳歌吹闻。

怀故国,叫愁魂,泪花红欲焚。

苍梧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词)元·刘基

白蘋风起夕阳微,小舟冲浪归。

江潮却落钓鱼矶,天寒红叶飞。

彭泽菊,首阳薇,不知今是非。

山林朝市事相违,紫芝彊肉肥。

(词)元·刘基

寥寥庭馆暮寒时,四檐鸣雨垂。

博山沉水袅游丝,玉釭花烬微。

蟾影浅,漏声迟,愁多成梦稀。

客行虽好不如归,有怀当语谁。

(词)元·刘基

晓寒杨柳绿如濡。园林新雨馀。

紫苔成晕上阶除。日高庭院(下阙二叶)。


4

(词)元·刘基

白露,白露,点我庭前芳树。

树中有个栖鸦,啼到银蟾影斜。

斜影,斜影,照见罗帏梦冷。

(词)元·刘基

红树,红树,妆点天涯秋暮。

淡烟衰草黄昏,露冷啼螀断魂。

魂断,魂断,明日玉台霜满。

(词)元·刘基

沙燕,沙燕,别去几时重见。

汀洲芳草纤纤,细雨微风捲帘。

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词)元·刘基

秋雨,秋雨,窗外白杨自语。

梦回月在空廊,灯影朦胧夜凉。

凉夜,凉夜,露冷芙蓉花谢。


4

(词)元·刘基

清明过了,帘幕馀寒浅。

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

烟昏雨暝,天睹海云低;

莺意懒,蝶魂销,花尽成秋苑。

游丝落絮,特地相萦绊。

无计网春晖,漫赢得、遮人望眼。

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

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

(词)元·刘基

檐铃风过,昵昵闺中语。

月上海东峰,冷光浸、澄清玉宇。

幽人此际,轻步绕回廊;

蛙鸣沼,鸦翻树,露滴松梢雨。

芦花粗老,也学杨花絮。

衮衮趁流尘,半沾泥、半飘陌路。

不须看觑,且自买芳尊;

巴觎曲,婆娑舞,醉饮朝还暮。

(词)元·刘基

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历历透纱窗,悄空闺、衾寒梦杳。

凄凄切切,如共旅魂言;

流水咽,过云停,一日肠千绕。

金茎月转,乌尾讹将晓。

欲断又还连,渺烟霄、羁鸿相吊。

凭谁细写,此意入朱丝;

呼郢客,招湘云,添作江南调。

(词)元·刘基

三更鸣雨,湿透桃花脸。

珠箔未登钩,早飘落、猩红数点。

碧云如梦,人去巳无踪;

金泥凤,玉蟠龙,寂寞蛛丝检。

玄华柔软,总被秋霜染。

永夜拥寒衾,耿青镫、膏凝晕闪。

铜壶漏水,应是接天河;

一声去,一声来,空把重门掩。


4

(词)元·刘基

雨歇凉生,天高气爽,又是一岁重阳。

雁声来处,云白草茫茫?

黄菊知人无酒,也不惜、椷死幽芳。

龙山上,西风暝霭,落日下牛羊。

登楼,何限兴,一齐分付,络纬寒螀。

把古今闲事,莫更思量。

坐到银河案户,城角尽、月转空墙。

凝眸久,惊乌蜚起,零露湿衣裳。

(词)元·刘基

积雨沉春,昏烟酣昼,不知还又清明。

榆钱柳絮,飞逐斗轻盈?

芳径莓苔渐满,青蘋与、白芷俱生。

疏篱畔,海棠间竹,有个鹁鸠鸣。

宽心,应是酒,酒冲愁阵,彊似奇兵。

爱星星白发,知我生平。

底用登楼看镜,误身世、只是虚名。

空凝伫,落花如雪,云雾琐高城。

(词)元·刘基

杨柳烟销,梨花云散,瑶台别是风光。

翠霞深处,谁舞白霓裳?

三十六宫向晓,凤绡拥、红粉成行。

珠帘外,风翻瑞葆,惊起紫鸳鸯。

含情,空怅望,衾寒鄂渚,佩冷潇湘。

怨凌波尘袜,不度银潢。

只恐青娥娇妒,相将见、苇白芹黄。

凄凉也,一天坠露,明月在池塘。

(词)元·刘基

岳气钟嵩,星精降昴,五云光映麟书。

绿明红媚,风暖日长初?

金翿斜开洞府,群仙拥、翠佩琼裾。

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文韬,兼武略,南阳诸葛,东海穰苴。

有貔虎龙蛇,深护储胥。

制胜不妨谈笑,莺声里、旗影徐徐。

行看取,非熊应兆,沙路辗高车。


1

(词)元·刘基

捲帘邀月,渐夜永、凉生珍簟。

看露出青莎,烟凝碧树,的皪残萤数点。

老景逢秋兼多病,怎免得、长怀短念。

辜负却故园,千山松桂,一池菱芡。

门掩,寂寥满地,馀花红糁。

眷翠被香收,玉觞尘涴,背壁兰缸自闪。

马角不生,乌头难素,心似风旌长飐。

休怪他、败叶寒螀相应,替人悽惨。


3

(词)元·刘基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

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

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

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

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

宝瑟弦僵,玉笙簧冷,冥鸿天杪。

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词)元·刘基

秦台人去无踪,空馀绿树连天表。

瑶京路远,缑山夜永,离愁萦绕。

露咽玄蝉,霜栖白鹤,月寒烟袅。

想孤鸾舞罢,碧桃花尽,长是怨多欢少。

梦里軿车过处,见苍梧、九峰青小。

脩篁染泪,沧江流恨,年年不了。

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又扶桑、日上靡蓱光散,蓬池春晓。

(词)元·刘基

玉釭开尽丹葩,画檐深宿蟾蜍影。

门掩清宵,声来何处,堂空人静。

如竹梳风,如荷过雨,如泉发井。

向罗帏细细,如歌如语,还如暗虫相命。

绣被沉薰正暖,梦云车、紫鹓双并。

洞庭旷野,九韶齐奏,殷天笙磬。

别有蛾眉,鼓琴弹瑟,江鸣山应,待翛然睡觉,炉存馀灺,鸡啼窗囧。


3

(词)元·刘基

春雨歇,庭花撩乱飘红雪。

飘红雪,一川芳草,数声鶗鴂。

长烟渺渺青冥阔,江湖波浪行人绝。

行人绝,云山迢递,梦魂飞越。

(词)元·刘基

阳春月,蜂喧蝶竞芳菲节。

芳菲节,风狂雨横,魂消心折。

凤凰台上箫声绝,长洲苑里光阴别。

光阴别,有人愁叹,泪珠成血。

(词)元·刘基

风淅淅,月明何处吹长笛。

吹长笛,拂云来雁,连天芦荻。

繁华过眼成今昔,沧波浩渺空潮汐。

空潮汐,淡烟衰草,六朝陈迹。


3

(词)元·刘基

莺啄垂圆黄透,蜂抱碎芳红皱。

睡起北窗风,浓绿满庭如酒。

回首,回首,想见那人消瘦。

(词)元·刘基

昨夜五更风雨,吹尽一汀红树。

旷野寂无人,漠漠淡烟荒楚。

日暮,日暮,谁与暝鸦为主。

(词)元·刘基

草际斜阳红委(一作一抹斜阳沙觜),林表晴岚绿靡(一作几点闲鸥草际)。

何许一渔舟(一作乌榜小渔舟),摇动半江秋水。

风起,风起,擢入白蘋花里。


3

(词)元·刘基

楼外西风将雨过,重门又掩黄昏。

金凫香息被无温。

繁思牵宿恨,愕梦怆离魂。

往事都随流水去,伤心欲共谁论。

故家耆旧几人存。

相思芳岁尽,霜雪满乾坤。

(词)元·刘基

织女机边如镜月,夜深长照空帏。

玉笙簧冷凤孤飞。

苔阶行遍,霜露剥裳衣。

华表柱头荏白鹤,不知何日来归。

故山今在故人稀。

沉思似梦,垂涕掩朱扉。

(词)元·刘基

序:予在江西时与李爟以庄善以庄尝赋诗有曰泪如霜后叶搣搣下庭柯郑君希道深爱赏之今郑君巳卒以庄与予别亦二十年梦中相见道旧好觉而忆其人不知今存与亡因记其诗属为词以写其悲焉

街鼓无声更漏咽,不知残夜如何。

玉绳历落耿银河。

鹊惊穿暗树,露坠滴寒莎。

梦里相逢还共说,五湖烟水渔蓑。

镜中绿发渐无多。

泪如霜后叶,摵摵下庭柯。


2

(词)元·刘基

采采黄金蕊,遥见晚山横翠。

重门深掩一庭风,沽来淡酒,能得几回醉。

草黄云白鸿千里,落日寒烟起。

相怜自有明月,照人肺腑清如水。

(词)元·刘基

数点松梢雨,还被晚风吹住。

兔葵燕麦几家春,残花断柳,难记旧游处。

斜阳满目空凝伫,鬓影三千缕。

是他枝上,蜂蝶纷纷,带取韶华去。


2

(词)元·刘基

簟凉宵永,纱窗外,琅玕飘坠金井。

欲眠深恐寐难成,彊起看星影。

悄不觉,天回斗柄,封狼弧矢相辉映。

对此默消魂,又露落青冥,渐渐湿透衣领。

河汉有客乘槎,清都非远,可惜鱼羽无定。

桂花吹散广寒风,兔老蟾蜍冷。

但唧唧饥虫啼暝,中心撩乱谁能整。

坐待雄鸡三唱,飒飒霜髭,怕临青镜。

(词)元·刘基

鲤鱼风起,津梁断、盈盈一水难渡。

藕花相向自成莲,谁道中心苦。

又不觉、明星在户,鹊桥横跨黄姑渚。

怕喜极悲生,似那日匆匆,再把欢笑辜负。

堪恨桂阙姮娥,乘云骖雾,便踏龙尾先去。

碧鸡啼罢凤楼寒,早漏声催鼓。

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觅频回顾。

但暗滴、真珠落,教向人间,散成飞雨。


2

(词)元·刘基

墙角含霜树静,楼头作雪云垂。

钩帘鹊噪空庭晚,坐看月来时。

异域书迷雁足,幽闺镜掩虫丝。

一宵两地肠千转,惟有梦魂知。

按:以上二首历代诗馀卷十八案花草粹编卷四录水漫汀洲一首,作无名氏。
(词)元·刘基

鹊噪轻阴乍霁,鸠呜冷雨还来。

不知春到多时了,浑未见花开。

老景夕阳有限,华年逝水无回。

相思一夜兰膏歇,清泪滴琼瑰。


2

(词)元·刘基

楼外斜阳低半树,虽好难留住。

树里有鸣蝉,似诉中情,哽咽风前语。

碧云不见蓬莱路,青鸟今何处。

莫更倚阑干,愁上心头,无计推他去。

(词)元·刘基

溽暑炊人肌骨软,梦绕南柯远。

惊起却依然,碧树连天,风雨溪山晚。

人闲巳自成疏懒,事往谁能挽。

去去紫芝翁,白石清泉,日夜青苔满。


2

(词)元·刘基

白云山,红叶树,阅尽兴亡、一似朝还暮。

多事夕阳芳草渡,潮落潮生,还送人来去。

阮公途,杨子路,九折羊肠,曾把车轮误。

记得寒芜嘶马处,翠管银筝,夜夜歌楼曙。

(词)元·刘基

雨潇潇,风袅袅,柔梦相牵,不觉春窗晓。

雁到衡阳回去了,镜里离莺,独对琴台老。

楚天长,秦树杳,山蹙愁眉,江学回肠绕。

满地苍烟连碧草,弱水三千,人隔蓬莱岛。


2

(词)元·刘基

墙下红葵,向斜阳、犹开那时颜色。

半捲绣帘,独倚雕阑,泪眼为谁长滴。

九疑烟雾连蓬岛,蜚鱼去、浑无踪迹。

旧游处、空馀满地,绿苔堆积。

百岁真如过客,待落蕊重荣,不知何夕。

镜掩素尘,香歇罗衣,此恨怎生消得。

夜凉月转梧桐影,青灯共、疏萤寥寂。

正憔悴、饥虫又啼暗壁。

(词)元·刘基

烟雨池塘,盻花枝、垂垂向人如泣。

燕子乍归,帘幕馀寒,语困画梁双立。

晓光摇帐惊眠起,□□□、莺簧犹涩。

断肠处、丝繁絮乱,子规声急。

只恐芳时易戢,便不待秋风,粉销香浥。

半掩绮窗,深锁重门,天静月华将入。

素琴弹尽离凤调,凄风与、愁云交集。

夜迢递、罗襟旧痕又湿。


2

(词)元·刘基

机杼无声络纬多,天净云收,月在银河。

相思迢递隔关山,雁短人遥可柰何。

身世悠悠似逝波,梦里嗟咨,镜里婆娑。

欲回西日挂扶桑,惆怅阳公,不解挥戈。

(词)元·刘基

征雁来时木叶红,淡淡秋光,袅袅西风。

江南江北短长亭,烟草低迷落照中。

浮世生涯一转蓬,今日韶颜,明日衰翁。

五丁难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11

(词)元·刘基

东城江水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见少别离多。浮生能几何。

梧桐相待老。常恐秋风早。

万恨在蛾眉。傍人那得知。

(词)元·刘基

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

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

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

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

(词)元·刘基

文窗绣户垂罗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花髻玉珑璁。单衫杏子红。

高楼悲独守。日色浓于酒。

不敢怨春风。屏帏向月空。

(词)元·刘基

孤云目断苍梧野。无边落木萧萧下。

兹岁巳蹉跎。其如芳草何。

玉阶生白露。病骨伤幽素。

梦好更寻难。相思锦帐寒。

(词)元·刘基

冰澌著树成云朵,林稍白月欹将堕。

户下有啼乌,如悲良夜徂。

兰芳销翠被,凄恻惊眠起,起坐待天明,飞霜入鬓清。

(词)元·刘基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前学种先生柳。

灌木自悲吟,风泉清道心。

独行潭底影,蝉噪林逾静。

渡口欲黄昏,残阳归掩门。

(词)元·刘基

东风吹绿瀛洲草。去年人到今年老。

老去愿春迟。凋伤感所思。

攀枝长太息。倚树疑无力。

正是忆山时。愁容镜独知。

(词)元·刘基

珠帘暮捲西山雨。离魂不散烟郊树。

暝色赴春愁。行藏独倚楼。

王绳回断绝。卧见云间月。

悄悄夜寒生。月高风满城。

(词)元·刘基

东边日出西边雨。孤帆夜发潇湘渚。

雨浪细无声。烟斜月转明。

清猿不可听。枫落吴江冷。

更欲向芳洲。水深难急流。

(词)元·刘基

月华泛滟秋塘草,羁虫露泣芙蓉老。

空馆夜闻砧,难为客子心。

故乡何处在,云白天黏海,天海共苍茫,何时还故乡。

(词)元·刘基

洞房昨夜秋风起。江清露白芙蓉死。

岂是远行时。与君生别离。

千山鸟飞绝。隆想弥年月。

思妇夜鸣砧。君听空外音。


12

(词)元·刘基

湿云如梦雨如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片花飞减却春。

劝行人。

莫向天涯金绕身。

(词)元·刘基

郁金苏合及都梁。

不是金炉旧日香。

懒对菱花晕晓妆。

细思量。

欲话因绿恐断肠。

(词)元·刘基

满庭芳草易黄昏。

摘索花枝料峭寒。

坐见新池落旧痕。

忆王孙。

深院无人独倚门。

(词)元·刘基

远书归梦两悠悠。

闲倚南窗尽日愁。

手捲虾须上玉钩。

泪难收。

红叶相随何处流。

(词)元·刘基

花明柳暗绕天愁。

赵女乘春上画楼。

楼上黄昏欲望休。

月如钩。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词)元·刘基

卢家少妇郁金堂。

日日春光斗日光。

勾引花核笑凭墙。

映垂杨。

不是愁人亦断肠。

(词)元·刘基

情愁无意整花钿。

万事伤心在目前。

锦瑟无端五十弦。

月明天。

绣被焚香独自眠。

(词)元·刘基

乱山凝黛色高低。

江雨霏霏江草齐。

三户无人自乌啼。

绿杨堤。

笑杀山翁醉似泥。

(词)元·刘基

当时我醉美人家。

肯信流年鬓有华。

海燕西飞白日斜。

对残花。

莫怨春风当自嗟。

(词)元·刘基

水纹如谷燕差池。

斜日悠扬在柳丝。

故国平居有所思。

倚阑时。

却是同袍不得知。

(词)元·刘基

为谁零落为谁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渐老逢春能几回。

看花回。

一日须倾三百杯。

(词)元·刘基

郎心如妾妾如郎。

一度相思一断肠。

尘满金炉不炷香。

向斜阳。

离恨空随江水长。


12

(词)元·刘基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雪满船。

(词)元·刘基

朝辞蓼渚暮芦江,自有沙鸥伴醉翁。

尘世里,一浮萍,不著羊裘动客星。

(词)元·刘基

三寸时鱼碧玉鳞,一汀芳草绿罗茵。

枫叶渚,荻花津,笑杀黄埃马上人。

(词)元·刘基

江花江草雨悠悠,随意东西懒即休。

黄犬恨,绿珠愁,定应不上钓鱼舟。

(词)元·刘基

麦秀蔪蔪野雉飞,沙头新柳叶如眉。

风澹荡,水涟漪,正是溪鱼上钓时。

(词)元·刘基

白鹭洲边好月明,赏心亭下暮潮平。

红米饭,紫莼羹,自是无愁过一生。

(词)元·刘基

雨声一夜水漫沙,垤鹳长鸣蚁出窠。

汀荇叶,石楠花,随意漂流拥钓槎。

(词)元·刘基

采石矶头煮酒香,长干桥畔柳阴凉。

歌欸乃,濯沧浪,来往烟波送夕阳。

(词)元·刘基

苍岭松花结子成,南明山色翠相迎。

游客思,故人情,不是阳关堕泪声。

(词)元·刘基

二月桃花紫锦香,一声啼鴂万蜂忙。

歌欸乃,濯沧浪,有酒无愁醉不妨。

(词)元·刘基

烟雨楼前溪水生,少微山下杂花明。

杨柳岸,小舟横,绿阴如恇听啼莺。

(词)元·刘基

漠漠风花扑面飞,萋萋烟草送人归。

彭泽菊,首阳薇,白酒苍苔独掩扉。


14

(词)元·刘基

细草垂杨村巷幽,白沙素石引溪流。

青苔矶上有扁舟。

门外好山开罨画,屋头新月学帘钩。

窗风一榻似清秋。

(词)元·刘基

花压阑干春昼长,碧楼红树倚斜阳。

入门惟觉一庭香。

绝壁过云开锦绣,冰丝弹月梦清凉。

鸾歌凤舞断人肠。

(词)元·刘基

云压斜晖照树黄,风生水榭绿阴凉。

渴蛙得雨闹池塘。

红焰射人榴火炫,青丝窣地柳条长。

捲帘明月满回廊。

(词)元·刘基

烟惨云黄天雨沙,叶疏枝冷叫栖鸦。

峭风凝雾户琪花。

澧浦空捐游子佩,河源不返客星槎。

夜冷坐听鼓三挝。

(词)元·刘基

绛帻鸡人紫绮裘,彤墀欲报五更筹。

不胜娇冶立清秋。

日影却穿云气入,虹光犹带露华流。

三千红粉总凝眸。

(词)元·刘基

袅袅西风吹草黄,疏疏零雨泫花妆。

惊寒鹦鹉唤人忙。

雁影两行冲月落,虫声一部和更长。

博山烟冷思茫茫。

(词)元·刘基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

沧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

清和院宇麦秋凉。

(词)元·刘基

半亩荒园自看锄,雨中时复撷新蔬。

不须弹铗叹无鱼。

早息机心劳役少,懒闻世事往来疏。

清风明月总赢馀。

(词)元·刘基

沙渚烟销翠羽空,楚歌重叠怨兰丛。

树头树底觅残红。

三百年间同晓梦,几家台榭凤城东。

露桃犹自笑春风。

(词)元·刘基

可怪西园木槿花,强将孤艳斗轻霞。

不知门外夕阳斜。

应有断魂随蛱蝶,岂无悠恨寄寒鸦。

那堪横被绿苔遮。

(词)元·刘基

细雨斜风拂面来,草黄云白雁声哀。

沧江东去几时回。

枫叶有霜才可爱,菊花无酒不须开。

百年多病莫登台。

(词)元·刘基

春半江城不见花,也无杨柳可藏鸦。

青烟碧草到天涯。

过雨郊原啼布谷,始雷池沼出鸣蛙。

清明寒食客思家。

(词)元·刘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馀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

战场开尽是何年。

(词)元·刘基

不寐凄寒剥瘦肌,闻钟惊起揽裳衣。

恰如久戌得归时。

斜汉隔山牵月落,小禽出树掠霜飞。

濛濛轻蔼晕朝晖。


1

(词)元·刘基

白蘋洲,有芦花似雪,人在木兰舟。

祖帐方开,骊歌未暌,斜照半入江楼。

话不了、缠绵意绪,早归鸿、相唤落沙头。

红蓼丹枫,青烟碧草,总为供愁。

此去几时重见,怅秾华易谢,零雨难收,落浦波空,渭城柳尽,欲饮还又回眸。

恨只恨、无情海水,趁归风、辄向西流。

毕竟难留,一宵长似三秋。


2

(词)元·刘基

淡云收尽,月在苍龙角。

霏霏似烟非雾,空里无声落。

汉殿仙人掌冷,桂影筛高阁。

玄蝉皓鹤,相呼相唤,嗽咽华滋笑丹药。

□寒螀□分命□,永夜惊离索。

络纬也共莎鸡,吟尽伤心曲。

只恐韶年易晚,辜负蓬莱约。

秋容寂寞,凭君若意,染取枫林赛红萼。

(词)元·刘基

杪秋遥夜,人卧群喧息。

明河渐低庭户,户有蟏蛸织。

何许飞来雁阵,冲入寒烟碧。

相思何急。

悲来空自,目断云霄羡归翼。

青镫独照暗壁,胍胍羁魂寂。

堪恨冷梦难长,欲见无由得。

年少不知过了,老去徒嗟惜。

追寻畴昔。

愁如流水,渺渺茫茫趁潮汐。


1

(词)元·刘基

翠霞映日,柱础生云,衣袂先冷。

石燕飞时,天与乱山俱暝。

稍见如丝随风细,渐看密洒沧江迥。

倚阑干,恁昏昏过了,清和光景。

小楼外、榴花间竹,可恨红英,飘坠苔径。

雾罩阳台,悽恻梦魂难醒。

阶下决明忧烂死,草根得意惟蛙黾。

正萧条,又沉沉戍鼓,夜凉人静。


1

(词)元·刘基

问青蛙、有底不平鸣,真个为公私?

向污泥曳足,蹄涔接腋,缺甃持颐。

断续仪同歌吹,羹沸绿萍池。

钟鼓难成响,而况埙篪。

曾记江湖烟雨,被枕边欢噪,刺耳如锥。

拥轻衾孤坐,愁到晓鸡时。

道巴猿声声是泪,细看来、不似此声悲。

应知得,洒灰著令,千载无疑。


1

(词)元·刘基

问明月,何苦才圆便缺。

青冥里,风惨露凄,长向人间照离别。

玄阴凋暮节,瑶非冰凘暗结。

阑干外,河汉渐低,星影辉辉动城阙。

重裘冷如铁,看头上春云,都作飞雪。

银釭花落铜壶咽。

伤怀巳无柰,暝鸦多事,啼遍寒枝未肯歇。

寸心自摧折。

忉怛望天末,恨正抵沧江,烟浪空阔。

文鱼翼短沉书札,泪滴在衣袂,尽成清血。

羁愁恰似庭草,枯了又更茁。


1

(词)元·刘基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

花有泪,莺无语。

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

触目成前古。

良宵会,知何许。

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

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1

(词)元·刘基

鸣雨过庭除,病骨崚嶒不自扶。

强倚阑干成小立,萧疏,立困依然作宰予。

惊觉失华胥,楼外青山落照馀。

谁似庄周能化蝶,蘧蘧,心上闲愁一点无。


1

(词)元·刘基

无踪无迹,难语难言,依依只在心曲。

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

轻衾梦回酒醒,夜悠悠、虫响灯绿。

事去也,纵相怜、不是那时金屋。

镜里清扬婉婉,凭朱槛、知他为谁颦蹙。

凤老桐枯,惨淡九峰青矗。

湘江泪痕未尽,有哀猿、相伴幽独。

向此际,更那堪怀古送目。


1

(词)元·刘基

中天旧时月,还照元宵。

山叠叠,水遥遥。

碧云日暮去无际,玉人何处吹箫。

东风尚怜故苑,尽莺含脆管,柳舞纤腰。

凭高望断,旋添清泪作春潮。

欲问广寒音信,鲸浪涌鱼蜚,不到层霄。

芳径苍苔渐满,琼轩珠缀,空掩蟏蛸。

几时再得,海棠花底候鸣镳。

但长烟绿树,青芜暝霭,相对魂消。


1

(词)元·刘基

雨过却斜阳,虹外远山犹湿。

独据槁梧高坐,符北窗风入。

可人嘉树有清阴,蝉噪一何急。

倦暑盼秋来,又恐芳时轻戢。


1

(词)元·刘基

凌波步,怨赤鲤、不与传缄素。

空将泪滴珠玑,脉脉含情无语。

瑶台路永,环佩冷,江皋荻花雨。

把清魂、化作孤英,满怀幽恨谁诉。

长夜送月迎风,多应被、彤闱紫殿人妒。

三岛鲸涛迷天地,欢会处、都成间阻。

凄凉对、冰壶玉井,又还怕、祁寒凋翠羽。

盼潇湘、凤杳篁枯,赏心惟有青女。


1

(词)元·刘基

清风收雨,轻云漏月,凉气入幽窗。

乱叶吟朝,饥虫啼夜,各自奏新腔。

孤鸿又向天边落,归梦阻苍江。

百结愁肠,两行丝鬓,寂寞对清缸。


1

(词)元·刘基

凉雨新沐,秋花遍墙角。

门对远山,山带斜阳,葱茏相属。

明月今宵巳自满,又争柰、素娥幽独。

向天涯,望月兴怀,愁多如簇。

年岁促,欢去速。

意易足,事难续。

镜掩懒重开,纵春风,也不解、染黄成绿。

陇首孤云去无际,草上露华白如玉。

且深下红帘,倒金樽醽醁。


1

(词)元·刘基

紫燕成雏辞旧宇,红日满庭鸡唱午。

披襟起溯北窗风,绿杨叶底闻莺语。

故人音信阻,白蘋吹尽沧江雨。

倚阑干,悠然独笑,暝色下平楚。

浮生百岁真羁旅,富贵繁华萍梗聚。

重瞳隆准等丘墟,紫髯桑盖俱尘土。

坐来天欲暮,乌鸦立遍城头树。

看云头,金盘涌出,身在广寒府。


1

(词)元·刘基

梧桐滴露鸣金井,夜耿耿、如年永。

月明栖鸟数移柯,有似佳期不定。

华年迅速,碧霄迢递,别恨空心领。

青鸾怕见单栖影,任网遍,盘龙镜。

盈盈一水隔双星,肠断羽迷鳞暝。

消愁凭酒,惟应无柰,酒与愁同醒。


1

(词)元·刘基

蝶醉蜂迷莺不语,门掩一庭花雨。

春事无多许,野云江树谁为主。

纵有垂杨千万缕,难绾教春莫去。

愁到伤心处,数声杜宇青山暮。


1

(词)元·刘基

今宵月,还照别离愁,愁上最高楼。

九霄无路青冥阔,玉京风露冷于秋。

宝刀裁不断,水东流。

谁知道,黄粱炊未熟,早过了,洞天三十六。

尘土事,几时休。

广寒桂树清香好,圆光恰满又成钩。

笑阶前,萱草浪,语忘忧。


1

(词)元·刘基

黄昏雨,滴沥四檐声。

徒为衾裯添宿润,都来肺腑作愁城。

惟觉寐难成。

单栖鸟,几度绕枝鸣。

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

谁识此时情。


1

(词)元·刘基

渊门篱下黄金蕊,还共空尊憔悴。

今古这般滋味,想得都相似。

牛山落日悲风起,回首旧欢无几。

长夜清凉如水,独立星河里。


1

(词)元·刘基

雨过群山翠。

杨柳含烟如醉。

画檐双燕引雏飞,风动榴花,点点猩红碎。

对花莫把阑干倚。

心乱难为理。

夕阳江上,满眼清波,总是愁人泪。


1

(词)元·刘基

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

杜鹃声,不堪听,别泪暗倾,良宵空月明。

冰蚕丝断琅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

短长亭,几千程。

归计未成,愁随江水生。


1

(词)元·刘基

雨过百花尽,绿叶自成帷。

翛然惊破残梦,何许一黄鹂。

独上高楼凝望,不见阳春去处,惟见草离离。

且喜画梁燕,还傍旧巢归。

理纨扇,清竹簟,试单衣。

莫思身外闲事,有酒便须挥。

蝼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

坐久暮天碧,月在绿杨枝。


1

(词)元·刘基

江城夜寂,何处吹羌笛。

城上月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一片琅玕下空碧。

倦游客,乡关暮云隔。

谩回首,盼归翼,想柴门、流水依然在。

白发参军,青衫司马,休向天涯泪滴。


1

(词)元·刘基

春风欲到,小草先知道。

黄入新荑颜色好,图遣王孙归早。

兴来策杖微行,枝间布谷初鸣。

喜见儿童相报,墙根荠菜先生。


2

(词)元·刘基

怆别沧江永,伤心落日曛。

宝筝弦断雁离群,最苦愁浓酒淡不成醺。

黄叶凄凉月,丹枫索漠云。

此来此地却思君,但觉骊歌犹在耳中闻。

(词)元·刘基

汀荇青丝尽,江莲白羽空。

翠蕤丹粟炫芳丛,总把秋光管领属西风。

艳敌秦川锦,鲜欺楚岸枫。

鲤鱼却下水仙宫,肯放斜阳更向若华东。


2

(词)元·刘基

画角断,篆杳清,斜月淡疏棂。

露寒霜冷鹊频惊,归梦不曾成。

湖上数声沙鸟,河汉渐低木杪。

起看北斗待天明,云白日华生。

(词)元·刘基

冻云初启,看的皪梅花,俯窥清泚。

膏泽无加,铅华不御,应与素娥争丽。

艳浥蕊宫露冷,香引瑶池风细。

夜耿耿,想飞琼欲下,缟衣摇曳。

惊慨犹月榭春宵,锦障开芳砌。

倚树联诗,撷英浮酒,左右翠翘珠帨。

今日故人何在,肠断白波东逝。

向此际,但含情独立,为伊凝睇。


2

(词)元·刘基

掩重门夜静,庭户幽幽,蓦地闻砧。

杳不知何处,是云间过响,空外传音。

故乡未卜归日,栖薄愧飞沉。

漫对月兴怀,临风起叹,恻怆伤心。

登高盼来雁,想此际孤帏,几度停针。

想带绅宽减,向谁人借问,无计追寻。

但将数点清泪,滴在紫罗襟。

更倚遍朱阑,满头素丝应自今。

(词)元·刘基

正良宵过雨,玉漏传声,罗幌无风。

梦觉青釭里,有金葩璀璨,琼蕊珑𤧚。

翠翘隐映丹凤,摇曳碧云中。

似瑞霭含星,轻霞晕月,霁景摛虹。

离人最多感,况四壁萧条,惟有吟虫。

想像长门殿,怨佳期冰泮,芳意烟空。

强将片影相对,清泪湿铅红。

但暗自灰心,朱颜判却成老翁。


2

(词)元·刘基

陇水沉沙,巴猿咽雨。

泪尽潇湘竹死。

多情怨魄,何处飞来,声在万重云里。

肠断行吟放臣,去国佳人,地遥天迩。

悄空山,月冷风清,惟见野棠如绮。

记向日、琼户珠帘,樱唇簧舌,吹商呵徵。

朱颜尚在,十二阑干,回首不堪重倚。

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巳。

到明朝、赢得浮花满树,锦毇霞碎。

(词)元·刘基

暖日蒸红,浓烟烘黛,又过一年春半。

鸾啼镜掩,桂老蟾孤,芳草为谁如剪。

何处燕子飞来,入幕穿帘,似曾相见。

问前朝王谢,风流安在,雪消冰泮。

还记得、翠幄笼花,琼阑搭柳,鸣佩响和清管。

圆光易缺,急景难追,回首梦迷天远,绿□青蘋是他、玉树亭台,金莲宫苑。

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


2

(词)元·刘基

西风吹楚甸,四山净绿,万籁起秋声。

捲帘当晚霁,倚遍阑干,惨恻望乡情。

柴桑旧菊,为谁犹擢金。

愁他一江流水,衮衮向东倾。

凄清,天边孤雁,甚处飞来,到中庭落影。

云路遥、归程难计,离恨空萦。

斜阳冉冉低乔木,但暝色、摇动檐楹。

还又见、花间露滴瑶琼。

(词)元·刘基

麦秋晨气润,嫩凉院落,细雨乍晴时。

定巢新燕子,睡起雕梁,对立整乌衣。

庭空昼寂,但尽日、帘幕低垂。

归去来、不堪重赋,两鬓漫成丝。

伤悲,斜阳难系,逝水无回,想佳期应未。

愁正浓、如何消遣,惟有心知。

瑶琴调苦弦先绝,任冷落、玉轸金徽。

凝望处、啼鸦飞上高枝。


2

(词)元·刘基

云淡秋霄,夜寒月过轩窗囧。

雁声相应。

人语长廊静。

欲寄离情,梦短天涯永。

休临镜,舞鸾孤影,怕见菱花冷。

(词)元·刘基

昨夜三更,井梧叶上闻鸣雨。

梦魂空去。

不到思量处。

为问灯花,底向愁人吐。

花无语,星河满树,白发三千缕。


2

(词)元·刘基

海榴花似火,看看又见,麦秋时候。

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翠沼风漪未定,看叶底、明珠圆溜。

苔径黝,虾须挂处,有人消瘦。

缅想那日欢娱,是鸿雁来初,芙蓉开后。

蔓草青芜,但觉暗愁依旧。

欲把相思寄与,雾烟惨、不堪回首。

凝望久,寒鸦自啼疏柳。

(词)元·刘基

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

逝水浮花去远,但满眼黄芦飞絮。

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

楼上有个佳人,闷倚遍阑干,翠眉双聚。

泪湿鸦鬟,化成素丝千缕。

一望一回惆怅,又灯暗、网虫垂户。

天路阻,谁知此情愁苦。


2

(词)元·刘基

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词)元·刘基

芳草帘栊夕阳红,莺语绿阴中。

王孙何处,碧云千里,青鸟无踪。

玉笙吹落天边月,离恨满西风。

忍将清泪,化为零雨,滴在兰丛。


2

(词)元·刘基

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潇洒?

桂影徘徊,白雪粲檐瓦。

故乡渺渺青山,茫茫绿水,又争柰、流年如泻。

嫩凉夜,尚有萱草馀花,芳菲绕台榭。

铜篆香残,绛蜡散轻灺。

谩说花解忘忧,忧多花少,更不分、被风吹谢。

(词)元·刘基

问青青,河畔草,能得几时好?

春去难留,镜掩鸾空老。

凄凉深院黄昏,新愁陈恨,趁风雨、一齐来到。

雾云杳,漫有千丈游丝,那堪系残照。

罗幕寒生,哽咽子规叫。

断肠只是缘愁,柔肠数寸,怎禁得、许多烦恼。


1

(词)元·刘基

山烟掠草低,江月披云湿。

风声宵未了,钟声急。

寒鸦何事,独在枝头立。

老来诸病集,客里光阴,驶如驰马难絷。

怀新思故,记一长遗十。

颓墉围废宇、凭谁葺。

阶前冷露,似向离人泣。

岁暮蛟龙蛰,干将挂壁,任他苔镛生涩。


1

(词)元·刘基

羁魂悲别久,但闷晓忧昏,感新怀旧。

任他万壑千峰阻,径度不劳回首。

楼台侧畔,记向日新栽花柳。

斜照里、一带青山,山前翠浮琼溜。

佳人倩笑来迎,有野舞村歌,龀童鲐叟,故池半甃。

风叶动、搅乱数升科斗。

周章未了,早画角、吹残更漏。

翻惹起、无限愁端,中心自受。


1

(词)元·刘基

白露点珠,明河生浪,秋光看又一半。

翠衾知夜永,清梦冷孤馆。

南楼数声过雁,西池桂花零乱。

岁序如何,江山若此,赢得鬓霜满。

伤心谩回愁眼,见蛩吟蔓草,萤度荒疃。

泪随黄叶下,事逐浮云散。

沧波滚滚东流去,问谁是、登楼王粲。

菊绽篱边,赋归来恐晚。


1

(词)元·刘基

琴薰应律。

有细烟罥雨,浓露晞日。

洛浦波生,湘渚风交,霓裳水佩争出。

姮娥欲共青鸾舞,飏锦幕、香霏纨质。

唤海童、齐捧骊珠,艳色荡摇鲛室。

遥想麻姑坛上,翠霞与缟袂,相伴箫瑟。

妖冶珊瑚,柔媚昌宗,敢污天然清谧。

西峰玉井秋河近,看叶底、蜂房成蜜。

便为君、摘向金尊,压倒楚江萍实。


1

(词)元·刘基

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

宝筝弦断,金雁与青釭,相对憔悴。

塞鸿过尽人千里。

馀香怨绣被。

但满眼、碧云红树,阑干空自倚。

阶前暗蛩最殷勤,悽悽似向我、说他情意。

莎露冷,相将到、晓霜开蕊。

惟应有、素娥未老,曾几见、桑田成海水。

任浪语、愁来堪遣,君看明镜里。


1

(词)元·刘基

红叶无风自落,黄花过雨犹香。

床头尘瓮耻空觞,添了愁城万丈。

阅世身如萍梗,怀人梦绕潇湘。

应知此恨不寻常,岂在眉间目上。


1

(词)元·刘基

依依旎旎,袅袅娟娟,生态真无比。

细腰宫里,和烟重、组绘满园桃李。

佳人睡起,画未了、横云妩媚。

轻步还怜掌中身,不自炜纨绮。

长想渭城雨后,恨繁丝难绾,陌上征骑。

阳关歌罢,香尘远、枉把翠柔折寄。

鸦啼向晚,罗幕掩、数行清泪。

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荡随流水。


1

(词)元·刘基

风袅袅,吹线一庭秋草。

天际夕阳无限好,断肠芳树老。

尘世茫茫难料,有酒便须倾倒。

落叶满阶从不扫,醒来新月皎。


1

(词)元·刘基

碧秀天涯草。

怨王孙、雕轮去远,王骢嘶老。

风雨馀春无寻处,絮乱花飞梦杳。

断魂与、行云萦绕。

赤水珠沉迷象罔,暗尘深、不见长安道。

今夜月,为谁好。

他乡事事伤怀抱。

更那堪、荒烟暝霭,晚虹斜照。

千里关山劳回首,苔径残残红未扫。

又恐怕、梧桐秋早。

王母宫中青鸟使,想归来、巳近蓬莱岛。

竹叶酒,且倾倒。

刘基/守口如瓶箴/官箴

☚ 居易斋铭   刘基 ☛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中举进士,官高安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旅弃官隐居。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起,佐明太祖朱元璋灭陈友谅、执张士诚、降方国珍,北伐中原。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性刚直嫉恶。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卒。一说被胡毒死。善文章,与宋濂齐名。有《郁离子》、《诚意伯文集》等。

☚ 刘基   守口如瓶箴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旋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回乡。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征召,深受倚重,参与机要,成为开国功臣之一。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辞官。后被胡惟庸毒死。一说为胡惟庸构陷,致太祖猜疑,忧愤而卒。正德中,谥文成。诗文兼长。其元末诗作飞扬豪迈,古朴雄放,佐命以后反“悲穷叹老,咨嗟幽忧,昔年飞扬硉矹之气,澌然无有存者”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在明初的影响仅次于高启散。文富于形象性。议论犀利,记叙真切。有《诚意伯文集》。

☚ 宋濂   贝琼 ☛
刘基

刘基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为诚意伯,后受到明太祖的猜疑,忧愤而死。刘基博通经史,他的诗文风格雄浑。文集中有不少寓言,都收在《郁离子》中。

☚ 刘安   汤文英 ☛
刘基

刘基

刘基 (1311—1375)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天文地理、测字算命无不通晓。朱元璋起事,即“乘时佐命,炳机克终”。明洪武元年(1368年),拜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1370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追谥文成。有 《诚意伯文集》传世。

☚ 掩关   绝句二首立春夜闻蛙鸣作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号犁眉,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元元统元年(1331)进士。任高安县丞,有廉直声。官至浙江儒学副提举,因受排挤压抑,怒而弃官归隐。至正二十年(1360)受聘至金陵,陈时务十八策,为朱元璋筹划军事,佐其翦灭群雄,灭陈友谅,执张士诚,降方国珍,北伐中原,建立帝业。明初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明初重要典章制度多由刘与宋濂等计定。封诚意伯,以弘文馆学士致仕。性刚嫉恶,坚毅慷慨,后为胡惟庸所构陷,愤忧卒。正德中追谥文成。《明史》卷一二八有传。刘基博通经史,精工诗词古文,“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其文闳深肃括,亦宋濂主祎之亚”(《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六九)。“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卷一二八)。有《诚意伯文集》、《诚意伯词》等。

☚ 张以宁   刘三吾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幼聪颖,过目成诵,十四岁为郡学生员,博学多才,涉猎诸子百家,精通天文、兵法、阴符之学,向郑复初学习濂洛性理之学,于书无不窥。名儒赵天泽把他列为江左人物之首,认为他是诸葛亮一流人物。元文宗至顺四年(1333)进士,授江西高安县县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违上官,辞去。后又连为数官,皆不得志,弃官逃入青田山中,著《郁离子》以见志。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明太祖下婺州;受聘至金陵,为筹划军国大计,翦灭群雄,建立明朝。太祖为吴王时,刘为太史令;称帝后,为御史令。太祖洪武三年(1370),迁弘文馆学士。同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基为人正直,功高震主,受到权臣的嫉妒与太祖的猜忌。洪武四年,被赐归老还乡,隐居青田山中,饮酒下棋度日,绝口不谈自己功勋。后因被人谗毁,至南京,引咎自责,忧愤成疾,丞相胡惟庸遣医送药,不久即卒。基兼工诗、词、古文。其诗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在元朝所写作品,此时诗作多表现人民在社会动乱中所遭受的苦难,并抒发了诗人报国拯民之志和悯时伤乱之情。乐府《北风行》、《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等篇,或表达对时事的忧虑,或讽刺政令繁苛,或批判苦乐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赠周宗道六十四韵》中,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绅向人民敲诈勒索的罪行,并进一步揭露官逼民反的真理:“破廪取菽粟,夷垣劫牛羊”,“稍或违所求,便以贼见戕”,“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斩木为戈矛,染红作巾裳”,“民情大不甘,怨气结肾肠”,“恨不斩官头,剔骨取肉尝”。这些诗句突破了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表现出战斗精神。在其《咏史》中也肯定了武力反抗暴政的正义性:“秦人任法令,斩艾尊君师。六合始一家,恩爱始乖离。一旦山东客,揭竿以为旗。叫呼骊山徒,天下响应之。素车拜轵道,谁复为嗟咨。”这不仅是在谈论历史经验,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教训。这些言志摅愤的诗歌,如钱谦益所云,“魁垒顿挫,使读者偾张兴起,如欲奋臂出其间者”(《列朝诗集小传》)。其后期入明后作品,由于生活面狭隘,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之作。亦如钱谦益所云:“乃其为诗,悲穷叹老,咨嗟幽忧,昔年飞扬硉矹之气,澌然无有存者”。又云:“窃窥其所为歌诗,悲惋衰飒,先后异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国史、家状所能表其微者,每衋然伤之。”(见《列朝诗集小传》)间亦有一些气势豪迈之作,如《二鬼》长达一千二百馀字,描写管理日、月二鬼(结麟与郁仪)违背上帝意旨,再造天地秩序,修理南极北极,替人民安排合适生活,结果被上帝派飞天神王捉住软禁起来。这是以寓言形式比喻自己与宋濂担负着重整山河、修复乾坤的使命和受到明太祖约束不能施展的苦闷。全诗想象奇特,气势雄伟,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基工于古体,其早年作品感慨苍凉,气势豪迈。如:“古人盗天地,利源不可穷。今人盗农夫,岁暮山泽空。纷纷九衢内,连袖如长虹。共笑沮溺鄙,各事游冶雄。悠悠方自此,衮衮何时终?”(《感怀三十一首》)此诗不仅理语精警,而且带有傲兀不平之气。至于其晚年作品,则转为清新,亦有寓幽忧愤激于恬淡者,如:“蟋蟀已在宇,鸿雁方来宾。天秋风露寒,阴谷何时春? 欲为商声歌,恐惊梁上尘。衡门掩仲蔚,庶用存吾真。”(《秋怀》八首)把忧谗畏讥之情以极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基为越中诗人之首,其成就只有高启才能与之比肩,对于明代诗歌创作(特别是学者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其著作极富,有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以收早年诗文为主)、《犁眉公集》五卷(晚年诗文集)、《写情集》四卷(词集)、《春秋明经》二卷。这些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明史》卷一二八有传。王馨一为撰年谱一卷,有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 袁凯   宋讷 ☛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越诗派”代表作家。少有才智,博通天文、经史、兵法。元末中进士,历官江西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等。后因事被贬黜,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后受朱元璋聘请,助其平定天下,建立明朝。曾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后辞官归里,受权臣构陷,为太祖所猜疑,忧愤而死。谥曰文成。著有《郁离子》四卷,《犁眉公集》二卷等,后人辑为《诚意伯文集》共二十卷。
索引:刘基,伯温,诚意伯,文成,犁眉公,郁离子。

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府青田县(今属浙江省)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末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进士,立志报国,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因朝廷昏庸腐败,屡受排挤,遂辞官归隐。元末农民大起义中,被朱元璋邀请出山,成为朱元璋参赞军务的重要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深通军事韬略,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称道。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因与丞相李善长不和,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辞归。后受构陷,忧愤而死。

刘基博通经史,兼擅诗文,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散文善用寓言形式,文笔生动,富有形象性。其作于元末的《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触及当时社会许多重大问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刘基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刘基

 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代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后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卒谥文成。其文笔锋犀利,其诗古朴雄放。有《诚意伯文集》。
刘基

刘基1311—1375

明代著名文学家,辞赋家。《明史》有传。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县)人。博通经史,抱负远大,揭傒斯称其为“魏征之流也”。元朝末年中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浙东元帅府都事。因触忤上司,弃官隐居,著《郁离子》以寓言讽时。元至正二十年(1360),应朱元璋聘请赴南京为谋士,辅佐朱元璋统一全国。朱元璋尊称他为“老先生”,说“伯温,吾之子房也。”官至御史中丞兼左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告老还乡,遭左丞相胡惟庸陷害,被皇帝疑忌,忧愤而死。《明史》称其“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存赋8篇,骚辞10篇,文辞简炼、质实,赋风古朴沉郁有锋芒,颇多感慨,在明初堪称佼然特立。著有《刘文成公集》,一名《诚意伯文集》。

☚ 刘埙   刘文蔚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享年六十五岁。他十四岁始学《春秋》,后学宋代理学。元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因检举御史失职受排挤,弃官隐居。至正八年(1348),复任浙东元帅府都事,因反对招抚之策,与上司意抵触,被罢职且放浪于绍兴山水间。安山吴成七起事时,又被委为都事,镇压义军之后,晋升为浙东行省郎中。不久,因与元末统治者矛盾,弃官隐于青田山中,著《郁离子》以明志。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起兵占据浙东,他应朱元璋之邀,到达南京,充当谋士,陈时务十八款,颇得朱元璋赏识。之后,参与机要,辅佐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部,平定天下,功业显赫,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明朝初年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建立,他多参与其事。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四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诬陷,受朱元璋猜忌。洪武四年,被赐乡归,停发俸禄。洪武八年,忧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正德中,追谥文成。他一生为官,几起几落。在思想上,他以儒家思想为主,兼容道家和法家的某些观点。在政治立场上,他既反对元朝末年的黑暗统治,又向封建统治者献纳了镇压农民起义的策略;他后来入明,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参与重大决策,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从而成为“佐命功臣”。
他一生的著述较多。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包括《郁离子》四卷,《覆瓿集》十卷,《写情集》二卷,《春秋明经》二卷,《犁眉公集》二卷;除此之外,还有《国初礼贤录》并行于世。其中,《郁离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寓言专集。
他的赋作主要有《述志赋》、《吊诸葛武侯赋》、《吊祖豫州赋》、《吊岳将军赋》、《吊泰不华赋》、《伐寄生赋》、《龙虎台赋》以及《九叹》、《拙逸辞》等骚体赋和《渔樵子对》、《愁鬼言》等文赋。其赋作大都是元末写的。他本想效忠于元朝,却又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几起几落,仕途坎坷,因此,他的作品多是抒发这种报效无门的忧愤之作。《述志赋》就是其鲜明的反映。他的《伐寄生赋》,以犀利的笔墨,深刻地鞭斥了庸俗而又腐朽的势力。其他如《九叹》、《拙逸辞》等骚体赋及《渔樵子对》、《愁鬼言》等文赋,都是现实主义之作,且文辞遒劲有力,亦有浪漫主义色彩。

☚ 宋濂   黄宗羲 ☛

刘基liú jī

〖名词〗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后来接受朱元璋聘请,帮助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成为开国功臣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著有《诚意伯文集》(1)。《亲政篇》: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洪武年间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像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

刘基1311—1375

明初名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后弃官隐居。又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著有《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农民起义。朱元璋闻其名,以币聘,未应;总制孙炎再邀之。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应邀至应天府(今南京)。陈时务十八策,并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朱元璋大喜,筑礼贤馆处之。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交战中,朱元璋用其策,大败陈友谅。其后,朱元璋胜张士诚,北伐中原,谋多出刘基。朱元璋即帝位后,命其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基奏立军卫法,创立卫所兵制。洪武三年(1370年)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四年辞官返乡。八年,胡惟庸挟前憾,使吏攻击刘基,忧愤而死。一说为胡惟庸毒死。时年六十五。谥文成。他通天象,善诗文,所著《覆𩐛集》、《犁眉公集》传于世。

刘基1311—1375

明代大臣、学者。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至顺4年(1333)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旋辞归故里。朱元璋据金陵后,应聘为陈取天下之计。明初,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因遭谗忌再次辞官。卒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道德善恶来自“气”。“天之质,茫茫然气也”(《天说上》),而气有正、邪之分。人若禀其正气,则性为善;反之则恶。他还把理欲、性情对立起来,主张理善欲恶、性善情邪。但同时他也肯定后天环境习染对人性的影响,主张“性迁于习”(《饮泉亭记》)。其道德修养论以合乎仁义礼智为内容,以内求自省为途径,又以“养心固志”和“敬以直内”为主要方法,要求人们“先立乎其大”以“存心养性,乐道尊德”,同时又“心不外鹜”以便于“纳理”。还提倡务实致用,重视道德践履。刘基以治国平天下为务的伦理思想对朱元璋有一定影响。

刘基

明代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人。1311年生。早年历任元朝官吏。1359年为朱元璋谋士,上时务策18篇。元至正二十年(1360),应朱元璋之召到南京辅政,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1367年为太史令。1370年为弘文馆学士,被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1371年辞职归乡。1375年卒,终年65岁。1513年加赠太师。他著述丰富,有《郁离子》10卷,《覆瓿集》24卷,《写情集》4卷,《黎眉公集》5卷。他的文学思想主张“师古”,文学创作诗文兼长。其中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神话长诗《二鬼》等均为名篇佳作。今存《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0卷,内收《郁离子》18章,文220篇,诗1184首,词233首,《春秋明经》42则。

刘基

118 刘基1311—1375

明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一度出仕。后应朱元璋征召,参与机要,成为开国功臣。洪武年间,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等职,封诚意伯。因胡惟庸构陷去职,忧愤死(一说被毒死)。著作多种,通行者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诗文兼长,诗作不专一体,质朴雄浑;散文古朴浑厚,笔锋犀利,以摹仿秦汉子书的政论集《郁离子》影响较大。

☚ 宋濂   高启 ☛
刘基

刘基1131—1375Liu Ji

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进士,曾任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浙东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后弃官回乡,隐居于青田山中著书立说,世称青田先生。至正二十年朱元璋起兵,刘基为谋士,协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统一中国,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和宋濂等对明初的典章制度多所规划。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辞官回乡,后为左丞相胡惟庸陷害,忧愤而死,谥文成。
刘基是诗文兼长的作家,《明史》本传说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刘基早期的诗文对元朝统治的黑暗、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疾苦,都有所反映,如他的比较著名的诗作《野田黄雀行》、《畦桑词》、《感时述事十首》等。他的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深刻地揭露和嘲讽了当时的社会弊端,其中“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节,尤为著名,揭示了统治者压榨剥削百姓,必将遭到反抗的道理。其它一些讽刺小品文,如《卖柑者言》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为喻,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腐朽,构思巧妙,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刘基的后期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曾说他佐命得志之后,作品便多“悲穷叹老,咨嗟幽忧,昔年飞扬硉矹之气,澌然无有存者。”
刘基的文学思想比较系统,他特别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主张“师古”,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
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

☚ 宋濂   高启 ☛

刘基1311—1375

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初弃官隐居,后任江浙行省都事,因事革职还乡。曾著《郁离子》抨击元末暴政。至正二十年(1360年)投朱元璋,为其谋划军机,颇受重用。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年)辞官。后因胡惟庸谮言忧愤而死。一说为其毒死。有《诚意伯文集》。


刘基

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封诚意伯,谥文成。其诗古朴雄放,文豪纵雄迈。讽刺杂文《卖柑者言》、记叙文《松风阁序》及寓言体散文《郁离子》等较有名。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参见“历史”中的“刘基”。

刘基1311~1375

明代官吏。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通晓经史,精通天文,熟谙兵法。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参加起义。他辅佐朱元璋,以各个击破之策,先后歼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各大势力。二十七年十月,他又参与制定北上灭元的作战计划,获得成功。明王朝建立后,奏立卫所军制,为加强边海防献策。被封为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遭诬陷,忧郁成疾而逝。有《诚意伯文集》传世,其中用兵之论,多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诚意伯文集/诚意伯先生集选/郁离子/郁离子寓言选/郁离子寓言故事选译

☚ 宋景濂先生文选   诚意伯文集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至顺年间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因屡遭排斥,遂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应朱元璋之请到应天(今江苏南京),陈时务十八徽,朱建礼贤馆居之。后佐朱平定天下,建立帝业,其功甚伟。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明洪武四年(1371)以宏文馆学士致仕。后为丞相胡惟庸构陷,遭太祖疑忌,忧愤而卒。正德中追谥文成。基博通经史,学识渊博,并精象纬之学,加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民间多有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基诗军而文奔放,与宋濂同主明初文坛。著作后人编为《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郁离子》4卷,代表其散文成就。《郁离子》为基元末归隐故里时作品,以寓言的形式抨击暴攻、反映社会,感情激越,文风犀利,寓意深远。

☚ 宋濂   孙作 ☛

愤著《郁离子》/自命屈强书生

☚ 名扬中外   愤著《郁离子》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元末明初文学家。字伯温。青田 (今属浙江)人。少有才智,博通群书,经史、天文、兵法、诗文无不通晓,时人比之诸葛孔明。元末中进士,历官江西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后弃官归隐。朱元璋起义后,聘至南京,辅佐其统一天下,并参与制定明初诸大典制,为明代开国勋臣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为胡惟庸所构陷,忧愤而卒。一说被胡惟庸毒死。追谥文成。有《诚意伯集》。诗文兼工。诗长于古体,古朴雄放,《卖马词》、《北上感怀》、《二鬼》等可为代表。散文形象鲜明,词锋犀利,讽刺杂文《卖柑者言》、记叙文《松风阁序》,寓言体散文《郁离子》等皆其名作。

☚ 宋濂   罗贯中 ☛
刘基

刘基1311—1375

明初经济思想家。字伯温。青田人。元朝至顺( 1330—1333 )中进士。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疾归乡专事著作。主张以农为本,把人类向自然界索取财富的生产活动称为“天地之盗” , 把向人民掠夺财富称为 “人盗” , 政府应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任务,不应一味向人民横征暴敛。提出货币国定论, 认为国家纸币及金属货币的流通, 都以政权的巩固为前提。反对国家垄断民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流通, 主张应由民间自由经营。

☚ 十、财经人物与经济史料   丘濬 ☛
刘基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元青田 (今属浙江) 人。元至顺年间进士,官至行省郎中,后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年 (1360年) 受朱元璋聘至应天(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作幕僚,屡建奇功,被誉为汉之张良。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受权臣胡惟庸构陷,忧愤而死。著作有 《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元末所写 《郁离子》一书中。把元末农民起义归结于统治者不会聚民,认为聚民的最佳方法是“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郁离子·道术》)。重视耕战,指出“国者必以农耕而兵战” (同上书,《祛蔽》),认为兵的作用在于护农,“故兵不足则农无以为卫,农不足则兵无以为食。兵之于农,犹足与手,不可以独无也。” (同上) 把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形象地比作盗取天地的财物。强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发展生产的重大意义,但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指责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为“人之盗”。认为统治者应组织人民去向自然界索取财物,一味向人民索取财富只会导致民穷财尽。主张“遏其人盗,而通其为天地之盗” (同上书,《天地之盗》),把发展生产放在首要地位。将纸币流通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国家政权的作用,认为“币非有用之物也,而能使之流行者法也”,进而指出行法要靠德政和威刑,只有“本之以德政,辅之以威刑,使天上信畏”才能变“无用之物”(《郁离子·行币有道》) 为有用之物,保证纸币的流通。

☚ 马端临   邱浚 ☛

刘基1311~1375Liu Ji

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Writing about Love,etc.

刘基185—234

字敬舆。其父为刘繇。父丧多难,不妄交游,孙权爱敬之,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后任为郎中令。孙权称帝后,为光禄勋,平尚书事。年四十九卒。

刘基1311—1375

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旋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方武装,与方氏对抗。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为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辞官。后为胡惟庸所谮,忧忿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谥文成。能诗文。诗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著有《诚意伯集》二十卷及其它著述多种。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明青田(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迁江浙儒学副提举,以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被劾归。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对“招抚”方国珍持异议,遂弃官还青田,组织地方武装自保乡里。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朱元璋下金华,定括苍(浙江丽水),他与宋濂、叶琛、章溢等同被聘至应天(今南京市),称四先生,陈时务十八策,劝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旋迁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元璋称帝,奏立军卫法。明初诸大典制,均由他与李善长、宋濂等裁定。洪武三年(1307)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四年(1371)辞官。后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八年(1375)归里卒。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有《诚意伯文集》。(参考图5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