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刑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刑鼎

铸刻刑法的鼎。《左传·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又《昭公二十九年》:“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典部 > 上古典 > 刑鼎
刑鼎  xíngdǐng

亦稱“刑器”。鑄有法律條文之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冬,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爲刑書焉。”《漢書·五行志上》:“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臧争辟焉。”顏師古注:“鑄刑於鼎,故稱刑器。”

刑鼎

将刑法条文铸于鼎上谓之刑鼎。最早铸刑鼎的是郑国的子产,史称为刑书。继子产之后,晋国范宣子又续纂刑书,他死后于公元前513年,由晋赵鞅和荀寅将刑书全文铸于铁鼎之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刑鼎法律的公布,打破了“刑不可测,威不可知”的法律神秘主义,摧毁了“临时制刑,不予设法”奴隶主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刑鼎

铸刻法律条文的鼎。“刑”指法律条文,“鼎”为古代供烹煮用的器物,也是奴隶主贵族的一种礼器。春秋末期以前,奴隶主制定的法律是不公开的。春秋末期、郑国子产于周景九年(公元前536年)把法律条文刻铸在鼎上,公布于众,称为“铸刑鼎”。晋国范宣子执政三十年,修订和制定了大量法律,从未公示于国人。周敬王七年 (公元前513年),赵鞅和荀寅把它们刻铸于鼎,史称“刑鼎”。

刑鼎

铸法律条文的鼎。“刑”指法律条文。“鼎”为古代供烹煮用的器物,也是奴隶主贵族的一种礼器。郑国子产于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36年)将律文铸在鼎上以为国之常法,称为“铸刑书”。后二十年,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于周敬王七年(公元前513年),将范宣子所制定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史称“铸刑鼎”。

刑鼎xing ding

【历史】tripod inscribed with the penal cod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