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东湖
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凤翔县城东南,是陕西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相传周文王元年,瑞鸟凤凰飞鸣过雍,在此饮水, 故取其名,凤翔县名也由此而来。
东湖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1062年(宋嘉祐七年)任风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流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和取其“东坡”之号,故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两湖皆因苏轼而出名,人们称之为“姊妹湖”。
东湖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历经宋以后历代修葺,亭台、楼阁相继增多,湖体随之扩大,现占地近2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8万多平方米,形成内外湖。湖形随城墙走向而曲折,湖的主轴线由东南向南转,为湖内建筑、景物的布局带来了自然变化。
走近东湖,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雄姿飒爽的石雕狮,蹲峙两旁,右似点首迎宾,左如威镇守门。进入大门,入主行道,道旁雪松、黄洋、红叶李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向南而进,迎而牌坊,造型别致,以石山蟾园衬托,更引人注目。过去便是湖心风景区,湖中亭、桥、径、洲、堂等将水面划分为3个连续空间,景深幽然,空间景色,步移景异,显示了古园林布局的巧妙。建筑以“君子亭”为核心,星罗棋行曲径,两旁异石林立,花木名为“宛在”,取“伊人宛在水中央”之意,四角翘起,呈飞跃之势,精巧玲珑。登亭坐栏,颇有悬空荡游之感。由“春风亭”折而东望,为苏轼所建之“会景堂”,堂四周设置花窗,可供游客品茶观景,又可饱览东坡之赞句。堂、亭两处中通石桥,桥中央为六柱双顶之亭,名曰“鸳鸯”,彩绘艳丽,煞似一对鸳鸯在湖中戏水。东南有古城遗址,进“生面别开”小拱门,登五十余台阶,上一览亭。俯视内湖景色,鸟瞰外湖曲桥、山庄、水乡、花圃;远眺终南,近观雍山雍水,别有情趣。苏公祠、喜雨亭、凌虚台、碑林藏有苏轼“三记一论”,即《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论》和历代文人墨客咏颂苏公和东湖的诗词石刻,运笔挺拔,构思超俗,令人神驰。
湖内桥、亭、堂、轩、榭等建筑,采用钻尖、歇山、卷棚、抱厦、单檐、重檐等形式,具有“布局完整,精巧雅致;特有风光,宋代风貌;北方风格,先秦风物”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历史、风景、文物、艺术、科学、旅游价值,堪称中国北方古典园林的优秀代表和西部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区。1990年被陕西政府首批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单位:凤翔县东湖管理处 邮编:721400
电话:83-917-721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