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凉膈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凉膈散
凉膈散  liánggésǎn

散藥。本方服之可清胸膈之實熱,從而諸癥可除,故名。由川大黄、朴硝、山梔子、薄荷葉、黄芩等藥組成。主治腑臟積熱,面赤唇焦,口舌生瘡,便秘溲赤。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積熱·凉膈散》:“小兒可服半錢,更隨歲數加减服之。”

凉膈散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又名连翘饮子。大黄、朴硝、甘草(爁)各二十两,栀子仁、薄荷叶、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竹叶七片、蜜少许,水煎,食后服,得利停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治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黏,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近代常用治咽喉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中上焦火热者。方中薄荷、连翘、竹叶、栀子、黄芩疏解泄热于上;芒硝、大黄合甘草、白蜜以荡热于中,并寓缓下之意。合成清上泄下、泻火通便之剂。使上、中二焦之邪热迅速消解,则胸膈自清,诸症可愈。
❷《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大黄、芒硝、车前子、黄芩、知母、炒栀子、茺蔚子各一钱,玄参一钱半。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睑硬睛痛。

凉膈散 《和剂局方》卷六

【组方药物】 川大黄 朴硝 甘草各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 黄芩各300克 连翘1.2千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煎至210毫升,食后温服,小儿可服1.5克,更随岁数加减。得利下住服。
【主要功效】 凉膈泻热。
【适应病证】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赤热,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注意事项】 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临床验证】 1.支气管扩张咯血:以本方治疗30例,每日1剂,10~15剂为1疗程。结果: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304)。2.大叶性肺炎:以本方加减,每日1~2剂,治疗肺炎13例。经X光检查证实炎症消失者10例,病灶大部分吸收者3例(《福建中医药》1985,12:43)。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其主治之症,属上、中二焦积热所致。故方中重用连翘清心肺,解热毒,是为主药;配黄芩清心胸郁热;山栀子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用朴硝、大黄荡涤胸膈积热,是借阴明为出路,以泻下而清彻其火热。即古人所谓“以下为清”之义。又用白蜜、甘草,既能缓硝、黄峻泻之力,又可调和脾胃。凡证属于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凉膈散 《外科正宗》卷二

【组方药物】 防风 荆芥 桔梗 山栀 元参 石膏 薄荷 黄连 天花粉 牛蒡子 贝母 大黄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服。
【主要功效】 疏风清热,化痰利咽。
【适应病证】 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

凉膈散liánɡɡésǎn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连翘二斤半, 大黄、甘草、芒硝各二十两, 栀子、黄芩、薄荷各十两。为粗末, 每服二钱, 加竹叶七片, 蜂蜜少许, 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 泻火通便。治外感热病, 肺胃热盛, 症见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秘、小便赤。

凉膈散

凉膈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宣明论方》名连翘饮子。系由《备急千金要方》栀子汤加减而成。方由川大黄、朴硝、甘草()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组成(《症因脉治》加桔梗;《张氏医通》一方无竹叶,有姜一片、枣一枚、葱白一茎)。为粗末,每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现用法为
❶散剂:将连翘等六味,共轧为粗末,与芒硝陆续混合均匀即得,每服9~15克,加竹叶七片,蜂蜜少许,和水煎,二次分服;
❷汤剂:水煎服,热重者,日三夜二次服,得下利则停服;
❸丸剂:共为细粉,水泛为小丸,每服9克,蜜汤送下,或炼蜜为6克重丸,每服一丸,重证二丸,小儿减半。功能凉膈泻热。主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症见身热不已,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胸膈烦热,或咽痛吐衄,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本方所治证属上、中二焦热盛所致。治宜凉膈泻热。方中连翘、黄芩内清心、胸郁热;山栀自上而下,引火邪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用芒硝、大黄荡涤胸膈邪热,是借阳明为出路,以泻下而清澈其火热;配以白蜜、甘草,既能缓和硝、黄峻攻之力,而白蜜又能助硝、黄具有润滑之功。汪昂《医方集解》说:“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而以大黄、芒硝之猛利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本方为治邪热灼于胸膈,清、下并用的方剂,现临床上对感冒、咽喉炎、口炎、齿龈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眼结合膜炎、多发性疖肿、大叶性肺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急性阑尾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钓端螺旋体病、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属于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者,均可配合用本方加减治疗。药后多数患者有轻度腹泻伴轻微腹痛反映,待便通症减后,即应将芒硝、大黄减量或停用,慎勿大量久服,损伤脾胃正气。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栀子仁二十七枚,芒硝二两,黄芩、甘草、知母各三两,大黄四两。上六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减半,下大黄,取一升八合,去滓,纳入芒硝,分三服。功能清热解毒,泻下泄热。主治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及发痈疖,大小便不利。
凉膈消毒饮(《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九)荆芥穗、防风、连翘(去心)、薄荷叶、黄芩、生栀子、生甘草、牛蒡子(炒,研)、芒硝、大黄(生)。引用灯心,水煎服。功能凉膈解毒,清肺利咽。主治麻疹已发,热毒壅闭肺窍,以致失音。
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 一名桔梗汤。即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功能清热凉膈解毒。主治疫疹初起。

☚ 徙薪饮   三黄凉膈散 ☛
000040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