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由结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由结婚 自由结婚章回小说。张肇桐著。1903年起连载于《新小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部重要政治小说。书中写偶尔相遇的两个儿童——黄祸和关关,均有反清思想,经与家庭斗争后终于订成婚约,因在放风筝中和外国人起纠纷,只好和乳母一起逃走。在船上听说营救他们的革命党人被捕,三人愤而投水自尽。作品猛烈抨击清朝腐败政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本性和汉奸的卖国罪行,尖锐地揭露君主立宪的反动实质,表达了作者要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自由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书中充满革命激情,爱憎分明,议论痛切、尖锐,富有鼓动性;但艺术上有明显的概念化倾向,情节过于理想化,人物形象单薄。 ☚ 负曝闲谈 老残游记 ☛ 自由结婚《自由结婚》是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新小说,它所表达的深沉的危机意识和真正近代意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出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念。《自由结婚》对于中国的历史有较深刻的剖析。小说里说,地球上有一个大国,名叫爱国,这爱国的历史有一种特别的性质,国里只有两种人: 盗贼和奴隶,国家政权被盗贼霸持,可算是一种“盗主国体”,“贼民政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所以国里没有一日不乱: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 中,也曾猛烈抨击皇帝是 “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不知五伦不识文字的夷狄贱族”,《自由结婚》则将一国之人分为强盗与奴隶,并以此从本质上概括了历史的循环往复,是对传统小说创作思想的重大突破。《自由结婚》借一个小洋人之口说: “我们现在有要你死就死,要你活就活这样大权”,表明它已经意识到洋人实际上已经成了比异族政府更大的强盗,但当进一步追索洋人何以势焰何以如此利害时,小说又归结为异族政府“看见洋人十分利害,恐怕触犯他的怒”,“乐得拿人家的东西做些人情”。小说其实也认为“立宪本是好事”,“要是政府是同种,立宪也就罢了;现在的政府是异族,同他立什么宪呢?”“他不立宪,我们还可以报仇; 他立了宪,……我们的国家永远沦于夷狄,报仇也报不起来,恢复也恢复不起来了。”小说还坚决反对通过“运动”去进行政革,说“这运动两个字,包含了希望的意思;就是说政府不好,我们总要想个法子叫他好”,“现在的政府既然是异族,还要有甚么希望? 他好是他的好处,他不好是他的害处,同我们的国一点没有甚么干涉”,“他愈好我愈有害,他愈不好我愈有利,人苟有些良心,总是自己帮着自己人的,只有设法放些反间,把他愈弄愈坏,使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国恢复过来,岂有去运动他,希望他好的道理呢?”还是不脱“清国”非“中国”的樊篱。 但就小说创作而论,此类充满民族情绪的革命派作品,仍然同以改革为核心的作品,构成了新小说的两翼。《自由结婚》弁言自谓“译者髫龄去国,疏于国学;又习闻故老之言,卑视华文小说,《新小说》报未出以前,中国说部之书,概未寓目。”可见其受《新小说》感召之力。《自由结婚》假犹太遗民万古恨自言:“老夫从前苦心经营,做了一部小说,名叫《自由结婚》,描写儿女的状态,提倡爱国的精神,材料丰富,滋味浓厚,煌煌大文,惊天地、泣鬼神”,堪为作者的夫子自道。小说将中国名之曰“爱国”,并且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一对绝世英雄黄福与绝代佳人关关,“靠着自由的精神,倒施乾坤,转移时局,竟能生死人而肉白骨,把已亡之国,变成独立自主独立之雄邦”。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线索,贯串以爱国主义的主题,可以说是开了后世十分流行的这一小说程式的先河。不仅如此,小说还将“结婚自由”同“政治自由”、“言论自由”相比较,说“只有结婚自由,是没有一个人不欢喜的,没有一个不情愿替他死的”,“愿我自由的男男女女,爱一切自由如结婚一般,我祖国就不怕无自由之日了。”这就将极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化为可感可触的日常生活体验,主张“用寻常儿女的情,做那英雄的事”,这也是《自由结婚》之首创。另一方面,小说又描写了发誓“一生不愿嫁人,只愿把此身嫁与爱国”的关关和光复党首领一飞公主,宁愿舍弃个人的幸福,更是爱国精诚的生动体现。 弁言在提示此书的内容时说:“全书以男女两少年为主,约分三期:首期以儿女之天性,观察社会之腐败; 次期以学生之资格,振刷学界精神; 末期以英雄之本领,建立国家之大业。”然而由于第三编未曾面世,两位主人公的英雄业绩 (按文中伏笔,黄福日后应为大爱共和国的大统领) 并未形诸笔墨,小说的重点,倒主要在通过主人公的谈吐唤醒民众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方面。第十四回写赵氏针对妙音太太“以为国家自有皇帝宰相管着,同我们毫不相干”的胡涂思想道:“就算那皇帝宰相确确实实是我们同种同族的人,难道我们的国是他们所私有的,我们反而不能有分不成?”她还进一步指出: 这种认识,已经初步突破仇视“异族”的局限,触及了同“忠君”截然不同的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和责任,而这正是近代意义爱国主义的精髓所在。 自由结婚中篇小说。清末张肇桐撰,署犹太遗民万古恨著,震旦女士自由花译。二编,二十回,未完。肇桐字叶侯,号轶欧,江苏无锡人。曾留学日本。“弁言”称:“全书以男女两少年为主,约分三期:首期以儿女之天性。观察社会之腐败;次期以学生之资格,振刷学界之精神;末期以英雄之本领,建立国家之大业。”已完成的二十回相当于“首期”和“次期”,即第一编。叙男少年黄祸,后化名为黄转福;女少年关关。两人都有反帝反清思想,偶然相遇,成为朋友,订立婚约。后因拾一风筝,受到外国人欺压,中国警察竟把关关乳母带去。幸得一班党人帮助,从法庭劫出,三人同逃,但党人被拘捕,他们因愤恨相率投水。写作主旨重在揭露清末社会之黑暗腐朽,痛斥清政府及帝国主义,宣传革命思想。以为要报仇雪耻,必消灭清政府及帝国主义。为此“一定要结个大大的团体,把革命军兴起来。”要使中国成为“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重要代表作。但有浓厚狭隘民族主义思想,艺术上亦缺乏生动形象描写,多靠大段议论揭示主题。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 自由社刊本。 自由结婚free marriag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