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成人教育nongmin chengren jiaoyu
指对农民群众所实施的教育。它是整个成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❶农民基础教育补课,包括扫盲和各级文化教育;
❷农民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❸农民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和大专教育。我国农民成人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农村文盲占80%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成人教育有了巨大发展。1985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成都市召开的十二省市农民职业技术交流教育座谈会(参见“十二省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座谈会纪要”)认为:当前农民教育进入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政治、文化、技术教育综合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民致富相结合,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受到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有的地方一改过去“奉命办学”、“奉命学习”的状况,出现了乡镇主动办学,农民积极学习的新局面。凡是办了农民职业技术学校的地方,既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培训了各种急需的技术人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议认为,当前农民教育应当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以相应的文化教育为基础,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的,为农民致富服务,为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会议提出办好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是发展农民教育、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民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做到一个基地,多种功能,既是人才的培训中心,又是技术推广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1986年5月30日,农牧渔业部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通知》(参见“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通知”)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我国农村开始进入了有史以来对科学技术要求最迫切、最普遍的时期。通知说开发农村智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靠科学振兴我国农业,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通知”要求各级农牧渔业部门,主动做好工作,开创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同年10月28日,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了《关于“七五”期间加强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的通知》(参见该通知条目),认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亿万群众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农村中适时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对于提高农村青年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通知”要求“七五”期间要使1亿在乡知识青年掌握一、两项致富的实用技术,使其中5%的人达到相当农民技术员水平。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参见“关于改革和加强成人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对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乡镇企业职工,要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青壮年农民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并同科学实验、推广技术结合起来。要把初、高中毕业的在乡知识青年作为培训重点。对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农民,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等资格证书,在发放贷款、提供良种和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1988年2月5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参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据统计,到1988年底,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已有3.2万所,学生人数达760万人。村办农民学校18万所,学生人数达1580万人。有1.5亿青壮年农民接受了各种类型的文化技术教育,1亿多农民参加了技术培训。扫除文盲3491万人。文盲、半文盲率已下降到20.6%。但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仍然比较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在许多方面仍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尚有2.2亿文盲、半文盲,其中92%在农村;广大农村劳动者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5年,缺乏吸收、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不少地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奉命办学”、“奉命学习”的情况还相当普遍;有些地区新文盲还有增长的趋势。1989年10月国家教委在湖南省郴县召开的《全国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工作会议》(参见“郴县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抓好农村成人教育,认为农村成人教育要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致富的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当地急需的实用技术,积极发展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要特别重视对在乡中、小学毕业生的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一至几项实用技术。农村成人学校要与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积极实施燎原计划。要重视聘请当地的生产能手传授技术。要按照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懈地把扫盲工作推向前进,扫盲也要与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