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供试病原菌培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供试病原菌培养incubation of pathogenousorganisms

在室内提供适宜的营养基质、温度、光照、通气等条件,使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体得以正常生长和繁殖,为杀菌剂筛选、毒力测定及其他有关药理、毒理试验提供足够数量菌龄一致、生理活性一致的试材;为盆栽试验和田间药剂试验提供接种用的纯净病原菌。
供试病原菌选定 一般药剂筛选,应选择对营养和其他培养条件要求不严、容易生长繁殖、经较长期的培养不易发生变异,并且在分类系统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病原菌。药效试验则多用当地重要的作物病原菌。各国选用的供试病原菌种类不尽相同,常见的有: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稻梨孢菌(Piriculoryzae)、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等真菌;稻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 oryzae)等细菌。
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依不同病菌而异,基本原则是,从新鲜的植物病组织上分离得纯净菌种,培养时尽可能给予病菌最适生长繁殖条件。培养的基本设备有:电烘箱、高压灭菌器、生化培养箱(定温、定湿、定光照)、冰箱、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温室或植物生长箱以及试验室常备的称量用具、制作培养基和培养病菌所用玻璃器皿等。几种常用的供试病原菌的培养方法如下:
致病疫霉菌培养 致病疫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一般用其菌丝体和孢子囊(或游动孢子)作为药剂测定的材料。温度18~20℃时,此菌在普通马铃薯蔗糖洋菜(PSA)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如果需要较多的孢子囊则用天然培养基如菜豆(Phaseolus limensis)培养基,豌豆 (Pisum sativum)粒培养基等。为避免长期培养后,菌的生活力和致病力衰退,可以用感病的马铃薯品种植株或薯块接菌培养。
菜豆培养基培养 50克菜豆以500毫升水浸10小时,磨浆,加15克熔化的洋菜,再加水至1升,灭菌。
豌豆粒培养基培养 成熟干豌豆以水浸泡过夜,放入三角瓶中,铺陈2~3厘米厚,加水至刚没豆粒,灭菌备用。以纯净菌接种豆粒后,置20℃经10天,加少许水,再培养2~3天,能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马铃薯植株或薯块接菌培养 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将致病疫霉菌游动孢子蒸馏水悬浮液喷在马铃薯植株叶片上,或用棉花球蘸孢子悬浮液接种至叶背面,18 ℃条件下充分保湿12小时,经4~5天可产生孢子囊。如用薯块,则将薯块表面灭菌后,切一深刀口,将新鲜菌种接入切口,用橡皮筋扎紧切口防止干燥,贮放在13℃条件下。当试验用菌时,将病薯切成小薄片,放在培养皿中湿滤纸上,18℃培养4~5天,薯块上即产生大量孢子囊。用蒸馏水浸泡以收集孢子囊。在13℃时,经30~60分钟可释放出游动孢子。此菌对铜等离子敏感,所以常用重蒸馏水配制孢子囊悬浮液。
立枯丝核菌培养 寄主范围广,是重要的病原真菌。此菌不产生分生孢子,一般用其菌丝体或由菌丝体形成的菌核做试材。室内测定用菌,在普通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洋菜培养基(PDA或PSA)上,25℃左右温度,生长良好并形成菌核。如供盆栽或田间试验接种土壤用菌,则用燕麦(或大麦)粒培养基或玉米粉砂培养基。
燕麦(大麦)粒培养基培养 燕麦(大麦)粒加适量水,灭菌。接菌后置25℃培养2~3星期,可供接种用。如将有菌麦粒摊在纸容器中,28℃下晾干,然后贮存在纸袋或金属容器中,在 ℃下保存,菌的活力和致病力可保持几年不衰退。
玉米粉砂培养基培养 粗玉米粉20克,砂980克,蒸馏水250毫升,混合后灭菌。或用粗玉米粉与蛭石按重量1∶9混合,加20%水(体积比),灭菌。接菌后,25℃下培养20~40天。晾干后,按重量比1∶4与土混匀备用。
稻梨孢菌培养 稻梨孢菌是为害水稻的重要病原真菌。用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做试材。此菌不同菌株产生孢子的能力有差别,适用的培养基也有所不同,要通过试验优选培养基。常用稻麸皮洋菜培养基或淀粉培养基。如需用大量分生孢子,则用大麦粒或高粱粒培养基。
稻麸皮洋菜培养基培养 稻麸皮20克、洋菜10克、蒸馏水1000毫升,高压灭菌。在培养基上接菌后,置26℃培养。
淀粉培养基制备 可溶性淀粉10克、酵母浸膏2克、洋菜15~17克、水1000毫升,高压灭菌。
大麦粒培养基培养 大麦粒12克放三角瓶内,加蒸馏水15~20毫升,灭菌。接种稻梨孢菌,在26℃下培养1~2天。待麦粒上生长菌丝体,充分摇动,使麦粒散开。再在26℃下培养一星期左右,麦粒上长满菌丝体和孢子。每瓶加清水60毫升洗下孢子,用纱布过滤后备用。洗过的麦粒除去多余的水,摊在培养皿内,避免杂菌污染,麦粒上又能形成大量孢子。
高粱粒培养基培养 白高粱粒在水中浸12小时。取水浸种子160克,盛三角瓶内,加水20毫升,高压灭菌2次。接菌和洗孢子方法同大麦粒培养基。
灰葡萄孢菌培养 为广谱植物病原真菌,用其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做试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18℃培养,能够生长菌丝,形成分生孢子。如需要大量孢子,则采用洋葱叶培养基。在培养皿内铺陈干洋葱叶,其上倒入含2%洋菜的水液,灭菌20分钟。洋菜液凝固后接菌。置18℃ 7~10天。每天以荧光灯照14小时。
围小丛壳菌培养 寄主种类很多。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为试材。在PDA或PSA培养基上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胡萝卜汁洋菜培养基更适于产生分生孢子:用胡萝卜汁125~750毫升、洋菜15克,水加至1升,调节至pH5.1~5.5,灭菌,加链霉素或青霉素100毫克。培养基表面接种浓孢子悬浮液,25℃培养,每天光照12小时。
古巴假霜霉菌培养 此菌很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应在盆栽或试管培育的寄主植株上接种染病以繁殖病菌。自田间采集有病黄瓜叶,在21℃左右保湿12~24小时,促使病斑上形成较多的孢子囊。用水洗下孢子囊制得悬浮液。接种至一片真叶期的健康黄瓜幼苗,保湿一夜。待发病后,病斑上长出孢子囊,可收集供测定或接种用。
麦类白粉病菌培养 采集田间感病麦叶上的分生孢子,接种在盆栽感病小麦苗或试管培植的麦苗上,适当保湿(叶片上不要聚集水滴),20℃左右下培养。试管中麦苗发病后,放2~4℃,有日光灯照明的冰箱中,可以保存4~6星期。如定期转管接种,保存期还可延长。
稻黄单孢杆菌培养 此菌是植物病原细菌。常用两种培养基制备:❶牛肉浸膏3克、葡萄糖2.5克,胨5克、洋菜15克、水1升,灭菌。
❷牛肉浸膏3克、胨5克、K2HPO42克、KH2PO4 0.5克、洋菜15克、水1升,灭菌。灭菌后,加50毫升灭菌的10%葡萄糖溶液和1毫升浓度1摩/升的MgSO4·7H2O,调整至pH7.2。接菌后,置25~30℃培养,3~5天后生成典型菌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