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航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航空agricultural aviation

装有专用设备的航空器直接用于农业的飞行。其作业项目主要包括航空播种、航空植保以及施肥、护林、促雨、除草、灭鼠、脱叶、催熟和侦察等。现代农业航空主要使用飞机和直升机(见农业飞机),热气球和飞艇使用较少。
发展概况 1918年,美国使用双翼飞机防治牧草害虫成功,这是传统农业应用飞机作业的开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农业航空处于试用开发的缓慢发展时期。仅限于在美国、加拿大、苏联、德国、瑞士和新西兰等少数国家应用;机型多由运输、军事或游览用飞机改装,设备简陋。主要喷撒粉剂以防治蝗虫、棉田害虫和城镇蚊蝇,也用于护林防火和播种牧草。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为农业航空蓬勃发展时期。不仅飞机数量增加和作业面积扩大,机型也有所改进,专用型飞机逐渐发展;喷撒方式改向喷液,克服粉剂易飘移弊端;发展低量和超低量喷雾,效率比常规喷雾高数倍至数十倍;特别是播种、施肥、脱叶等生产性飞行量增加较多。70年代开始,农业航空向专门机构、专业研制、专业配套设备、专业规范和专业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作业量迅速增加,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1983年,全世界有70个国家拥有农业飞机3.2万架,年处理面积56.25亿亩。苏联和美国分别有农业飞机1.3万架和9 000架,共占世界农业飞机总数的近70%。80年代以来,农业机群趋向于采用重、中、轻、超轻型系列飞机和直升机不同量级与作业层次的立体结构。涡轮螺旋桨重型农业飞机和农用直升机数量明显增加。利用灯照和抛掷荧光物质,广泛进行夜间作业。
中国于1951年开始用飞机防治东亚飞蝗;1952年开始用于护林;1955年开始对小麦根外追肥;1958年开始播种造林种草; 1959年开始防除稻田杂草;1963年开始麦田化学除草;1967年开始直播稻种。到1985年止,在全国除西藏和台湾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进行460多种作业,飞行54.5万小时,累计作业面积12亿亩。其中喷撒药物9.5亿亩,播种造林2.3亿亩,种草1 380万亩。此外,每年还巡护森林9亿亩。中国民用航空局在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农业飞行队伍,拥有近200架农业飞机。
主要作业项目 ❶种植。美国、苏联、加拿大和印度等国大量用于播种造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主要用于播种优质牧草,建设和改造草场;不少国家还用于播种水稻、小麦、燕麦、高粱和大豆等农作物;有的国家用直升机向穴坑投苗,利用潮退沙埋穴坑的方法营造海岸林;中国以大面积荒原造林种草为主,也直播水稻、苜蓿、大麦、油菜和田菁等种子。
❷施肥。通常是在植物生长期中一次或多次根外喷施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混合肥料,在苏联、南斯拉夫、荷兰、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应用较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主要用于牧草施肥;对森林施肥的有芬兰、波兰和德国等。中国每年约使用100架飞机对小麦、大豆、水稻、玉米和牧草大面积追肥,也少量对油菜、花生和苹果树追肥。
❸植物和环境保护。飞机喷撒药物,主要用于防病、治虫、灭鼠、除草、促雨、消雹和护林灭火等。有时也用于防除钉螺、壁虱、野犬、野兔、野猪等有害动物。
❹农业管理作业。包括喷洒药剂对棉花、小麦、水稻等进行脱叶催熟;对烟草、马铃薯、向日葵等脱水干化;喷洒生长剂控制烟草侧芽或棉花顶芽的生长;用飞机空投海狸、野鸭繁衍;用直升机采集树种,放牧畜群,吊运木材、工棚;利用旋翼拢动气流对葡萄、玉米、向日葵等辅助授粉,以及防止果树、农作物霜冻与积雪压折树木等活动。
❺侦察。主要对动植物资源及虫情、水情、火情等进行调查。还用于侦察鱼群并对非法捕猎或捕鱼者进行监察。
作业实施 农业航空多使用野外临时机场。固定翼飞机需要一条数百米长的土质或草地简易跑道;直升机只需一块略大于旋翼的方形停机坪。作业时间多从日出前半小时至日落前半小时,在风速不超过3~4米/秒下进行。利用配套设备加药,采用穿梭、包围或串连等飞行作业方法和地面旗、烟、气球或纸带等信号标志,将药物喷在预定地段。担任农业飞行的驾驶员,除经飞行技术训练外,还必须具备农业技术和药物知识。
作业特点 同地面机具作业相比,农业航空作业具有如下特点:❶快速、高效。如一架运一五型飞机每天能处理8万~12万亩农田。
❷质好、工省。由于飞机前进气流对喷撒物的强力分散作用,喷幅内雾滴或粉粒相谱均匀,雾滴直径通常为数十至百余微米,且被下洗气流或旋翼涡流吹送到叶部正、背面,效果较好;对水稻进行播种、施肥、除草所用工时只有传统方法工时的0.8%。
❸作业及时、成本低。飞机机动性强,服务范围广,作业能适应生产要求,不误农时;特别是能有效地扑灭森林火灾,防治大范围疫病流行和暴发性虫灾;燃油、农药、肥料、种子和稀释用水等消耗比使用地面机具低。播种造林亩成本只及地面人工造林的5~10%;播种牧草比地面机具便宜一半;每亩燃油消耗仅为拖拉机的8.3%。
❹不损伤植物,不压实土层。
经营管理 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经营的航空企业,按地区成立各种形式的服务方式或服务队(站),为集体或国营农林牧场服务;另一类是私营小型农业航空企业,分散于全国各地,为私营农林牧场服务。有的国家兼有上述两类企业,而国营企业主要经营航空护林、人工促雨等大面积项目。多数国家在管理制度中规定:喷撒设备必须有紧急释放药物装置;药桶必须密封、无渗漏;机翼下喷管不能超过翼展长度;气温超过27~32℃时禁止喷药。许多国家规定农业飞行人员的训练时间不少于50小时,才能获得飞行执照;经考试合格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使用农药执照才能飞行作业;从事飞机保养不少于150小时才能获得机务维修执照。

农业航空agricultural aviation

将飞行器(航空器)用于农业生产的总称。早期的农业航空主要用来防治农林牧业的病虫害,随着农用飞机的发展和完善,除进行病虫害防治外,还可用飞机给农作物、牧草、果树喷施肥料;对农田喷洒除草剂;用飞机对水稻、树种、草种等进行播种;为了提高收获物的质量和便于收获,用飞机喷洒化学药品为收获创造一些条件(如在棉田喷洒落叶剂,在稻田喷洒干燥剂等)。此外,还可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森林灭火,也可用来进行摄影、勘测等多方面的工作。

农业航空

将航空器直接用于农业的作业飞行。1911年德国提出用飞机喷撒药剂的设想。1918年美国用飞机撒药防治害虫获得成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农业航空迅速发展。中国从1951年开始用飞机防治蝗虫,并逐渐用于农业各个领域。用于农业飞行器主要是飞机,此外还有飞艇、热气球等。1960年国际农业航空中心在荷兰首都海牙成立。农业航空效率高,如一架运一五飞机每天可处理5333~8000 hm2农田。农业航空作业项目已发展到10多类、100多项。

农业航空

农业航空agricultural aviation

又称“农业飞行”(agricultural flight)。直接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服务的“通用航空”。服务范围包括播种、施肥、除草、脱叶催熟、人工降雨、防治病虫害、森林和渔场资源调查、护林巡逻以及灭火等项作业。在农业上,使用飞机作业已有近80年历史,早在1918年美国就开始用飞机防治农作物害虫。1944年开始在农业上使用直升机。截止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有近3万架农业飞机,主要是小型单发(活塞式航空发动机)飞机为主。直升机的使用成本较高,仅用于小型飞机不便作业的地区或项目。农业航空作业的优点是:
❶工效高,飞机作业速度快,可达100~180km/h,作业幅宽达50m,并能在人工无法接近的区域内作业,效率远高于一般地面农机具。
❷质量好,用飞机施肥和灭虫作业不损坏庄稼,利用飞机尾流和地面效应使粉、液药剂喷撒均匀。
❸费用低,一架飞机1小时的作业工作量相当于500人1小时的工作量,可大量节省人力。采用飞机作业还能够减少种子、肥料、农药的人为损耗。中国从1951年开始用飞机进行防治东亚飞蝗、护林防火和飞播造林等作业飞行。1956年中国民用航空局设立专业航空机构开展多种农业飞行服务。截止1998年中国已有6个机种、近200架飞机和直升机从事农业飞行。

☚ 商业航空   航空物探 ☛
000042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