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指标体系indicator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对农业经济和生产技术现象的观察、计量和分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系统。由农业再生产的条件、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农业收入与生活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 基本内容 ❶农业生产条件及其利用指标。包括农业土地资源的数量、构成、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指标;农业固定资产的数量、构成、装备程度和利用程度及其折旧、更新等指标;农业机械设备数量与构成、主要农机具的利用率、农机作业量和作业效率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指标;农业劳动力的数量、质量、构成和利用指标; 水资源、农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构成和利用指标。 ❷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成果指标。包括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规模、生产率和产量指标。如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森林经营面积、林业再生产与林产品产量等指标;牲畜头数、构成和牲畜繁殖成活率、出栏率、死亡率、总增率、净增率以及公畜、母畜的保证程度等指标,牲畜繁殖、增长、增重产品产量和未经屠宰而取得的奶、毛、蛋等原始产品产量,平均每头饲养牲畜或生产畜提供的畜产量指标等;水产养殖面积与水产品的捕捞量;农业总产值、农业净产值、农业增加值和农业商品产值等指标。 ❸农业经济效益指标。反映农业生产中占用和消耗的资源、资金、劳动与所得的生产成果和收益的比率。不同的生产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主要有农业土地的生产率与收益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成本与成本利润率(或收益率)、农业资金产值率和利润率(或收益率)、按农业人口平均的纯收入等指标。另外,还可以分别计算农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指标。以上各类指标可以按每种产品、每个部门计算, 也可以按整个农业部门计算。全面评价农业经济效益, 应将以上各类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❹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指标。包括农民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经营、新经济联合体和乡办、村办、组办企业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主要指标有总收入、费用、纯收入及其分配指标。分配指标有上交国家税金、集体提留和农民个人所得三部分。 ❺农民家庭收入、支出与生产消费指标。主要包括农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农民家庭的现金收入与支出、农民家庭的粮食收入与支出, 以及农民家庭生活消费量、消费构成与消费水平等指标。 ❻农民文化、教育、卫生、住房、福利等方面的指标。 设置原则 ❶科学性。从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反映农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农业再生产过程和结果。 ❷完整性。能够反映农业再生产的条件、过程和结果以及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指标之间的配套和口径、时间、空间上相互衔接。 ❸需要与可能相结合。既要考虑制定和检查政策、计划以及农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又要考虑取得农业统计资料的可能性。 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农业统计的基本指标, 在内容、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必须全国统一, 以便进行综合和对比。在保证基本指标统一性的前提下,同时还要分别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和经营形式设置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农业统计指标体系是农业统计中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指标体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反映和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 00001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