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nongye qihou shengchan qianliagroclimatic poten tial productivity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耕作技术等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时, 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这种估算可以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见附表3)。 光、温、水生产潜力 江爱良1984年提出考虑光、温、水三因子的生产潜力估算法, 以光为最本质的要素, 温度和雨量看作促进或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采用如下阶乘式模式: y(Q、T、P)=f1(Q)·f2(T)·f3(P), 式中y(Q、T、P)代表光、温、水三因素的生物质量。右方三函数假设具有如下形式:f1(Q)=A(Q); f2(T)=0~1; f2(P)=0~1。式中Q为太阳总辐射; A(Q)为上述黄秉维的Y(Q)乘 一系数0.07以考虑不同生育阶段太阳辐射利用的差异; f2(T)按不同作物用0~1之间的不同值, 反映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f3(P)为反映雨量(P)与需水量(PE, 可能蒸散量)的比值。P≥ PE时,f3(P)=1; P 江爱良用以上三种估算法试算一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生产潜力, 进行比较。估算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数字可见, 从实际情况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看, 三因子——y (Q、T、P) 估算法较接近现实。 中国几个地区的农作物产量生产潜力(千克·公顷-1·年-1)
李斯模式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自然与资源》刊物于1972年发表了H.李斯在国际生物学计划(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me) 支持下做的世界初级生产力模拟研究。所用的模式有两个基本回归方程, 分别表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干物质产量的关系, 取两个方程算得的两个产量值中较低的一个。H.李斯绘制了世界生物生产力分布图。1977年苏联H. A.叶菲莫娃根据布德柯的研究, 以辐射平衡年总量为基础所表达的热量和以干燥指数 (干燥指数=净辐射量·年降水量-1×蒸发潜热-1) 表达的湿润条件之间的关系, 估算出这些气候因子与自然植被生产力之间的定量关系(见图)。又进一步用净辐射量分布图和干燥指数分布图计算出全球自然植被初级生产力。 植物生产力与辐射平衡R和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agro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根据气候条件估算的作物最高产量。假定作物品种、土壤肥力、病虫害防除及农业技术等条件得到保证,在当地的光、热、水、气等气候要素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产量可能达到的最高限额。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