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交通工程junshi jiaotong gongchengmilitary traffic engineering
用于军队移动、军事运输的工程建筑和有关设备的统称。包括军事专用交通工程和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主要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公用交通工程。其主要项目有:交通基础工程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航道和管道等;专用于军事交通的指挥、抢修、仓储和防护等工程设施;专用的车辆、船舶、航空器及军事交通需要的其他工程设施。
军事交通工程是随着战争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军事交通工程主要表现为道路、水路的基础工程设施和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文献记载,中国早在夏代之初,就已经重视道路交通,设有专管驿道和交通工具的官员,修有从国都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并用于征战行动。商代相袭并有所发展。至周代,已发展成颇具规模的道路交通工程体系,并建立了较完备的交通工程管理制度。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征战频繁,午道纵横交错,道路已经相当发达。除一般道路外,栈道和甬道是这一时期为了军事目的而创造的两种特殊形式的军事交通工程。秦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驰道和直道两大军事工程,在当时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为抵御外族入侵、巩固边疆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波斯、希腊和罗马亦曾构筑过大量的军用道路以保障征战,如古罗马军队构筑的军用道路——阿庇乌大道,就曾闻名于世。疏通河道使用舟楫遂行水上交通夏代已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开凿运河以运送人员和物资。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与晋争霸,遂开凿邗沟,南起扬州,北连沂水,西连济水,以作为北上的进军、运粮之道。后经历代续挖延伸,于公元1292年沟通了北京直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km,南方的军粮通过这条河运往北方。
在近代,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机动船舶、铁路机车、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使军事交通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铁路、机场和汽车公路开始兴建,水路军事运输能力迅速提高。其中,铁路在军事交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法、俄、英等国根据各国的军事需要,先后完成了大量军事铁路网的准备,欧洲的铁路系统已具备相当规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仅德国就利用铁路网将数百万军队机动到边境地区。在中国,1876年建成了由上海至吴淞口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清朝海军利用唐(山)胥(各庄)铁路运煤,是中国使用铁路实施军事运输的开始。
现代条件下,军事交通工程已发展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构成的立体交通工程体系。多种交通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在军事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铁路和列车实施军事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距远、速度快、成本低、受天候影响小等特点,是战略、战役后方军事运输的主要手段。利用公路和汽车及其他运输工具实施机动和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战役战术范围内实施部队机动和物资供应的重要手段。利用船舶和其他浮运工具沿水路实施军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航线不易破坏等特点,是近水地区和濒海地区保障军队机动与物资供应的重要手段。运用运输机、直升机等航空运输工具实施航空军事运输,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运程远、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特点,是军队快速机动和补给的重要手段。使用管道实施军事运输,具有运量大、损耗少、隐蔽安全、连续性强、管理简便等特点,既适于战略运输,又适于战役战术运输,是军队油料保障和给水保障的重要手段。
现代战争对交通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交通保障已成为影响战争准备、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军事交通工程建设视为国防建设和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规划和管理,着力建设现代化的军事交通工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交通工程建设,由国家交通战备领导机构统一筹划、协调和组织,由政府和军队共同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于1995年2月发布的《国防交通条例》规定:国防交通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面规划、平战结合的原则。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全国国防交通工作,规划全国国防交通网路布局,并对国家交通建设提出有关国防要求的建议;军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地区国防交通工作,规划本地区国防交通网路布局,对本地区交通建设提出有关国防要求的建议,参加有关交通工程设施的勘察、设计鉴(审)定和峻工验收。建设军事交通工程设施,应当兼顾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设其他交通工程设施或者研制重要交通工具,应当兼顾国防的需要。
军事交通工程建设应以国家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其交通网路构成和布局要有利于战略、战役企图的达成和国防、军事基地的布局;交通设施应具备与军事需要相适应的战术技术标准、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军事交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平时,规划和建设交通网路,改善网路布局和结构,提高网路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改善和提高既有工程设施的交通保障能力;发展和改进各种运输工具及装卸设备、器材;修建各种交通防护、伪装和备用工程设施;拟制战时交通保障计划和各种重点交通工程目标的保障方案;组织、训练交通保障队伍;筹措、储备交通物资器材;制订战时交通动员法规和管理法规;开展军事交通工程科学研究等。在战时,应根据需要,抢建新的军事交通工程;组织对军事交通工程的防护、维护和抢修,保障交通线畅通。
军事交通工程的发展趋势是: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大型管道工程,重视提高海上和航空交通运输能力,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立体化交通网路;发展大容量、高速度、标准化、适应性强的运输工具,重点研制高效能的军用运输车辆、船舶和飞行器,以提高战略战役机动能力和远程补给能力;研制多功能、高效率的交通工程机械和抢修器材,以增强快速施工能力和抢修能力;针对高技术侦察、袭击兵器的性能,研究便捷有效的伪装、防护措施,以提高军事交通工程的生存能力;建立自动化、信息化指挥系统,以提高军事交通工程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