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再次认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再次认同 再次认同secondary identification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拉康的理论术语,被用于电影深层结构的研究中。拉康指出:婴儿在出生6~18个月之间要经历一个镜像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婴儿通过自恋式的自我认同——婴儿能够感觉出镜子中的自己的形象,并为这一发现而高兴——形成了“我”的观念,对“我”的认同是初次(primary)认同,其表现方式是通过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出来的自恋; 四岁前后儿童要经历一个伊底普斯情结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父亲介入母子关系,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法”,就会在父法秩序中获得名字与位置,成为 一个“主体”。两个阶段在表现上的区别是:在前者, 与母认同是为了与己认同,是自恋式的;在后者,与父认同是为了与母认同,是他恋性的,这就是再次(或第二次)认同。在电影中,观众与被注视的对象的认同是初次认同,与可以自居的角色(他的目光注视着一个对象)的认同是再次认同;麦茨还提到一种特殊的更有意义的“一 次认同”,它既不与角色认同,也不建立在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上面,它直接与看的行为认同。 ☚ 月经周期的心理行为 再估价咨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