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衣原体属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衣原体属Chlamydia革兰氏阴性,球状,不游动,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具细胞壁,胞内含有DNA和RNA以及某些酶。细胞直径0.2~1.5μm,能通过细菌滤器。菌体大小与所处独特的专性胞内生长史的发育阶段有关,可分为: 衣原体属 衣原体属衣原体属(Chlamydia)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营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生活周期的革兰阴性原核生物。DNA的G+C含量为39~45%。过去曾一度被认为是大型病毒,近年来对其形态结构、分裂方法、代谢功能等深入研究,明确了它们是接近于革兰阴性细菌的独立的微生物群。其特征是: 衣原体属的生物学性状
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淋巴肉芽肿衣原体和鼠肺炎衣原体。 (1) 沙眼衣原体: 是人类沙眼的病原体。1966年由我国科学家汤飞凡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改进培养条件,首次成功地分离出。形态圆形或椭圆形。不同发育周期阶段,形态和大小不同,染色反应亦异。原体为成熟的感染性颗粒。圆形,体积较小,直径约0.3μm,中央有致密的类核结构。Giemsa染色呈紫红色。始体呈椭圆形,体积略大,直径0.5~1.0μm。胞壁较薄,核质分散,无致密的类核结构。Giemsa染色为深蓝或暗紫色。原体中的RNA与DNA含量几乎相等,DNA聚集于中心形成类核结构。在始体中,DNA不规则地分散于胞质,RNA含量比DNA约多4倍。原体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经细胞吞饮而进入细胞内。在吞饮中宿主细胞膜将原体围绕形成空泡。空泡中原体逐渐增大体积,演化为始体。始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为子代原体。如此反复繁殖,可使空泡中充满大量原体,组成各种形态的包涵体(图)。因原体可由自身的糖代谢合成糖元,参入包涵体的基质组成,因而被碘溶液染成棕褐色。衣原体虽具有酶系统及代谢,但因缺乏能量,仍需在真核细胞中寄生繁殖。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培养,亦可用经X线照射的McCoy细胞或HeLa229株培养。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 ×700 衣原体细胞壁内含有两种类型抗原。一为所有衣原体的共同抗原,由脂多糖组成。另一是蛋白质组成种特异性抗原,紧密结合于细胞壁,用脱氧胆酸除去其外层的共同抗原后,可以免疫荧光法鉴别。现已从沙眼衣原体中人类的衣原体分出15种抗原(A、B、Ba、C~K、L1~L3)。A、B、Ba、C为沙眼衣原体,L1~L3为淋巴肉芽肿衣原体所有,其余与包涵体结膜炎有关。与衣原体抗原相关的毒性物质,也是一种所有衣原体的共同抗原,可被抗毒素中和。 接种沙眼衣原体于猴、猿、狒狒眼结膜内,引起滤泡性结膜炎,但不发生血管翳,且不能传代。静脉注入小鼠迅速致死,可能与其毒素有关。沙眼主要通过接触方式感染。感染后血清及泪液中有特异性抗体,但无保护作用。经猴实验感染和临床观察,沙眼病后免疫力不强,愈后易再感染。微生物学检查,急性期可自眼穹窿部及睑结膜作刮片,Giemsa染色查胞质内有无包涵体。亦可用鸡胚或组织培养分离之。 (2) 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Chlamydia inclusion con-junctivitis): 形态结构、大小、发育周期以及包涵体的性状,难以与沙眼衣原体鉴别。一般将两者合称为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TRIC)。只是抗原型别有差异,沙眼为A~C而包涵体性结膜炎由D~K抗原型引起。最常见的为新生儿的急性脓漏眼(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在成人多数为游泳池眼结膜炎,即所谓滤泡性结膜炎。在成人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如男子的非淋病性尿道炎、附睾炎,妇女的子宫颈炎、输卵管炎和骨盆的炎症性疾病等。 (3) 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Chlamydia 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形态、大小、结构和其他性状,与所有衣原体相似。主要是通过性关系引起感染,在男性好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肉芽肿溃疡; 在女性多侵袭会阴部、肛门和直肠的淋巴结。本衣原体往往形成慢性、持续性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检出相应的补体结合抗体,并可出现迟发型皮肤变态反应。Frei试验是检出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皮肤试验。最初应用的抗原是直接抽取患者淋巴结肿的脓汁,用水稀释经加热后制成。现均改用培养衣原体的鸡胚卵黄囊提取液制备抗原。由于所有衣原体均有此种耐热抗原,故Frei试验并非淋巴肉芽肿的特异性试验方法。在诊断时应同时参考补体结合抗体滴度的升高。淋巴肉芽肿症状消失后,Frei试验可长期甚或终身保持阳性。而且感染其他衣原体后,Frei试验也可发生阳性反应。 鹦鹉热衣原体 (Chlamydia psittacosis) 包括鹦鹉热衣原体、鸟疫衣原体、脑膜肺炎衣原体、猫肺炎衣原体、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和牛脑脊髓炎衣原体等。鹦鹉热衣原体首先从鹦鹉体内分出,以后又从鸽、鸡、鸭、鹅和火鸡中发现。主要引起鸟、禽的腹泻或隐性感染。人类因接触感染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禽类,经呼吸道侵入,引起流感样或非细菌性肺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病毒或支原体性肺炎相似,亦可称为非典型肺炎。严重的可发展成支气管肺炎和败血症,在老年人中病死率较高。本衣原体的形态及发育周期与其他衣原体相同。鹦鹉热衣原体能产生一种红细胞凝集素(血凝素),其化学组成为卵磷脂核蛋白复合物,能凝集小鼠和鸡红细胞。一旦衣原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就不能再从红细胞表面释放。其凝集作用可被特异性抗体及钙离子抑制。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常可检出相应的补体结合抗体升高,并可在体内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可出现迟发型变态反应。人体或动物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是不完全的。康复后有携带衣原体长达10年以上的,在动物体内甚至携带终生。 ☚ 考克斯体属 支原体属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