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养生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养生论 养生论篇名。三国时魏国嵇康著。该文后被编入《嵇中散集》卷三。这篇文章是一篇气功养生论著,它把呼吸导引作为延年益寿的一项措施。文中还言简意赅的阐述了气功静练的理论。文章首先论述养生之道,认为若导养得理,则人的寿命可以大大延长。其次说明“神”和“形”的关系,指出精神起着支配形体的作用,而形体存在精神才有所寓寄,从而提出养生的方法:“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呼吸吐纳,服食养身”,“防微杜渐”,“割拾物欲”,生活有规律,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就能“同乎大顺”,“无为自得,体妙心玄”,从而大大延长寿命。参见嵇康条。 ☚ 汉代帛画导引图 神仙起居法 ☛ 养生论养生著作,三国·嵇康著。景元中(206~263) 被司马昭杀害。此文当在公元263年以前写成,是古代养生学著述中较早的一篇。该文存梁代昭明太子《文选》中。其中有一段重要佚文未被选入,后载入《医心方》。佚文为:“养生有五难: 名利不去,一难也。喜怒不除,二难也。声色不去,三难也。滋味不绝,四难也。神虑精散,五难也。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曲其操,不废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憘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亦养生之大经也。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也。” 养生论三国魏嵇康著。讨论养生及与此相关的形神问题。认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否定了“生死由命”的观点。提出精神之于形骸,犹君之于国,故应“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在此基础上指出,养生要静泰寡欲,“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瞻然无忧患,寂然无私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强调养生之本在于息躁竞欲物之心,表现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伦理思想倾向。此文出,向秀著《难养生论》进行驳难,嵇康又作《答难养生论》,均载《嵇康集》。 养生论 191 养生论东晋葛洪(284—364)撰写的养生专论。载《抱朴子》中。葛洪是东晋名医,金丹道教的创始人。他集前人养生之大成,坚持治身首重养生。认为彭祖、老子都是普通的人,其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养生有道;任何人能讲究养生之道,都可以和他们同样长寿。葛洪讲养生强调“得玄者生”,即得精气以生,所以他讲养生首重行气。他重视气功修炼,但反对偏修一事,主张养生要多闻体要,博见善择。吐纳行气,导引屈伸,节量饮食,服食药饵、元素(房中)之术等均有益于生,应全面合理运用。对各种养生方术的运用,他强调要掌握住要领,行气最重要的是“胎吸”,导引最重要的是偃仰屈伸,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葛洪讲养生重视爱之于微,成之于著,或益或损一时难见分晓,且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必积微成著,聚小成大才能奏效。葛洪出于其内道外儒思想,主张养生不能废尽世事,要作到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使养生为经世服务。葛洪讲养生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他首创金丹道教,使养生服务于宗教,宣扬服金丹可以使人成仙不死,从而使养生学蒙上了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 形神论 养性延命录 ☛ 养生论 养生论养生学专论。 ☚ 典籍 太清道林摄生论 ☛ 养生论三国魏嵇康著。讨论养生及形神关系问题。否定生死有命说,认为人只要导养得理,便可以上获千余岁,下达数百年。认为形与神不可分离,“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后收入《嵇康集》。 《养生论》yang sheng lunOn Nourishing Life→嵇康 (Ji Kang) 养生论 养生论三国魏嵇康著。中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 ☚ 人物志 神灭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