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兵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兵𦌵

即《兵𦌵记》或《白毫子兵𦌵》。中国古代兵书。𦌵(lei),“百馕鱼网”(《广韵》),“网百馕者”(《集韵》)。兵韵意即网罗历代兵法之精要。其特点是依类归宗,分条论述。作者尹宾商(约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顺治初年),湖北汉川县人,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山东和浙江巡抚尹应元之子。此书写成后,其手抄本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887年),才由湖北黄安刘誉𦌵、方以南、吴树芬、周树藩等人校勘出版。《兵棻》着眼于解决治军作战中的具体问题。作者把统兵作战的原则概括为36个字,每字均有精辟论证,并各附若干战例,全书共附300余战例。此书具有丰富的军人伦理思想。首先,它用“仁”“义”来解释战争纷起的原因,认为战争是“仁义衰”而引起的,目的是为了惩罚和打击那些不讲仁义的人。其次,主张将帅要爱兵如爱子。认为爱护士卒如果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就可以率领他们去赴“深谿”;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心爱的儿子一样,就可以“与之俱死”。为此,要关心士卒的饥、寒、劳、佚、伤、亡。对挨饿的人,要“给食而饲之”;对受冻的人,要“解衣而衣之”;遇到危险时,“则以身先之”;有了功劳,“则以身后之”;对负伤的要“泣而抚之”;对阵亡的要“哀而葬之”(《煦篇》)。第三,将帅要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作到“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米未炊,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拽,将不言热;夏不操扇,冬不披裘,雨不张盖,财不私己,劳必共众”。这些能促使士卒忘我作战。(《煦篇》)第四,强调将以信为本,指出只有以诚信治兵,才能无敌于天下,“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兵,则无敌矣”(《信篇》)。《兵𦌵》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军事理论和军人伦理著作,是为维护逐渐腐朽的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其中有许多应予抛弃的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一些战略战术原则和方法,以及军事谋略、军人伦理思想,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兵𦌵

七卷。明尹宾商撰。尹氏无史传,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从其书题名知,其号白豪子、毫翕,汉川 (今属湖北)人。生活在明末。《千顷堂书目》著录 “尹商 《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注:汉阳人。又注:别本 ‘汉’作 ‘濮’。又按别本题华胥外史、汉阳尹商子皇著”。或谓此尹商即尹宾商,同为一人。从尹氏著述中可以看出其精于战史,深谙兵法。此书七卷,计五千八百余字。把作战原则概刮为三十六字,即声、煦、整、先、迅、羸、佯、乘、静、集、因、突、捭、诳、肄、信、必、镇、异、持、诛、制、变、袭、合、待、独、谲、纡、果、分、扼、寡、疑、托、微,依类归宗,分字条逐一阐述。文后附战例三百三十七则。作者命名此书曰 《兵𦌵》之意缘此, “𦌵”者, 网也。 即已网罗囊括诸家兵法之精要。此书“语必析精、事必征实”是其特点。如 “分”字条,论 “善战者使所常专,使敌常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则此众彼寡,我所与战者约矣”云云,即为 《孙子·虚实》 的进一步阐述。“寡”字条云“兵贵精不贵多”,举赤壁之战,曹军八十万败于周郎;蜀吴彝陵之战,刘备七十万军败于陆逊;秦晋淝水之战,苻坚百万败于谢玄,皆为言而有征,令后人引为前车之鉴。此书一直鲜为人知,直至清末光绪年间,有刘姓者晒其祖传藏书时,偶然发现此散残兵书,遂与周树藩,方以南等人校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武昌湖北国学编辑社刊出,此本今藏湖北省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也有收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