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无名谓出兵无正当理由。《晋书·石勒上》 “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 ●《汉书·高帝纪》: “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 ‘臣闻: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 明其为贼,敌乃可服。’ ”刘邦欲与项羽争天下,征战至洛阳,有董公者拦住刘邦,建议刘邦以项羽无道杀主、为天下之贼的名义,号令诸侯讨伐他。 师出无名[兵出无名];师出有名○师出无名shī chū wú míng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无正当的理由:~,何以服人|~,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聚而为乱|~,战事不成。也说〖兵出无名〗。 ●师出有名shī chū yǒu míng出兵必须有正当的理由,也表示行事有理由:~,理直气壮|这件事~,不必顾虑|这样一来就~了,不大会有人反对。 出兵 出兵起兵 起军 起师 起卒 起戎 起旗 发兵 动兵 扬兵 兴兵(大举~) 纵兵 抗兵 角兵 举兵 作师 出师 发师 兴师 发兴 授钺 提剑 奋旅 整戈 仗义起兵:起义 首先起兵:首兵 首先起兵进行正义的战争:首倡义兵 首唱义兵 假托帝命出兵:挢发 炫耀武力,肆意兴兵:骋兵 秘密发兵:潜军 潜师 延迟出兵:缓师 出兵打仗有正当理由:师出有名 出师有名 出兵打仗没有正当理由:师出无名 出师无名 兵出无名 (出动军队:出兵) ☚ 军事行动 出发2 ☛ 兵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比喻非正义战争。汉代班固《汉书·高帝纪》: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 兵出无名项羽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谋士范增对他说:“六国的后代,各举兵复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就容易被秦人各个击破,重蹈六国覆辙。听说楚怀王的孙子流落民间,替人家牧羊,不如立他为王,借此号令四方。”项梁就立怀王的孙子为楚王。 项梁取得几次胜利后,轻视秦军,被集中兵力的秦将章邯所败,丢了性命。 项羽引兵攻秦,击溃秦军主力。楚怀王跟诸将定约,谁先灭秦,谁就做关中王。项羽带兵在北方作战,刘邦先入关破秦。项羽在北方取得胜利后,引大兵四十万入关,杀死秦王子婴,火烧秦人宫室,大火三月不灭。 项羽自以为已定天下,给楚王一个“义帝”的空衔,自称为西楚霸王,立刘邦为汉王,让他到道路险阻的巴蜀地方去,日后难以拓展。其余六国之后和秦人降将分别封为西魏王、河南王、雍王等等。 项羽掳掠秦宫妇女宝物东归彭城以前,对义帝说:“古代帝王,所辖土地千里。现在长沙郡以南、九疑山以西、湘江上游的郴县,还有一块土地未分,你就到那儿去吧。” 义帝取道江陵南下。项羽密令当地的临江王借口伴送,在渡江时,将义帝杀死在船上。 汉王刘邦打败了汉中附近的雍、塞、翟等关中三王,兼并其地以后,将财富田地分给当地百姓,减轻徭役赋税,建立汉朝。 关外项羽新封的诸侯,认为分封不公平,纷纷动兵互斗,诸王相互争战,项羽又跟诸王争战。 汉王乘关外混乱之际,从咸阳东向,军队直逼洛阳。 有个姓董的掌管教化的乡官,叩见刘邦,献策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大事不可能成功,因此说,只有明令出兵是为了讨贼,才能服众。项羽杀死了其主义帝,就是天下之贼。有仁有义的军队,哪怕敌人再勇猛再强大,也不能抵御他。请大王下令三军,为义帝穿上孝服,明告诸侯,此举东伐,是为了讨贼。四海之内,必定响应,项羽兵虽多,将虽勇,也只有败亡的下场。” 刘邦说:“多谢夫子的教诲。”立刻下令为义帝发丧,自己亲临祭坛大哭,向诸侯发出文告,说:“天下共立义帝为主,现在项羽弑帝于江南,大逆无道。我起倾国之兵,会同诸路侯王,捕捉弑帝凶手。” 汉王名正言顺地率师出关,跟项羽苦战四五年,终于取得天下。 “兵出无名”是说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后来亦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兵出无名bīnɡ chū wú mínɡ❶ 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兵: 军队。 ❷ 也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兵出无名bīngchūwúmíng见“师出无名”。《汉书·高帝纪》:“~,事故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