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学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学编 学术史著作。四卷。明冯从吾撰。初刊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 冯从吾,字仲好,号少虚。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卒于天启七年(1627年)。长安(今属陕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御史。因多直指时弊,被削籍告归。家居二十六年,杜门著书,“一意探讨学术源流异同”。又曾与张舜典等讲学于宝庆寺、关中书院,弟子甚多。师事许孚远,好濂、洛之学。为学主张“在本原处透彻,未发处得力,而于日用常行,却要事事点简,以求合其本体。”著有《疑思录》、《辨学录》、《善利图说》等,汇刊于《冯少墟集》。 是书专为宋、金、元、明时代陕西关中理学家作传。关中理学自宋张载,经吕大临,至明薛瑄、吕柟形成了一有一定师承关系、且以尊程朱为主的“三原学派”,于理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冯从吾为索隐此“关中,道统之脉络”,发凡起例,溯源探末。首冠于秦孔门四子,列小传于前。实际则始于宋张载,故卷一为“宋”,列张载、吕大临等九人,以张载为宗绪。卷二为“金”、“元”,列杨天德等九人,续其沿脉。卷三、卷四为“明”,列薛瑄、吕柟等十五人,为盛期,即如自序所云:“迨我皇明,益隆斯道,化理熙洽,真儒辈出。”而如此一一述讲下来,便可明了“诸君子之学,虽繇入门户各异,造诣浅深或殊,然一脉相承,千古若契,其不诡于吾孔氏之道则一也。”其目的,当是复孔孟儒学之正。 本书所列诸人以地位之重轻,材料之多寡分布笔墨,取一般史传写法,主要叙其生平事迹,很少专论其思想的,又偶间入撰者议论。叙述文字简洁而生动。该书不失为一了解宋明理学的参考书,又对后世诸如“学案”、“宗传”等学术史产生过一定影响。 冯从吾之后,尚有清人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等所补充的续编。续编也将从吾一并摄入其中。 《关学编》在明未见单刊本,仅《冯少墟集本》。集本初刊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吾次子嘉年重刻于天启元年(1621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重校重刻。此外,清代流传的单刻本,基本属后学的各种增订续补本,有道光庚寅(1830年)李元春重订《增订关学编》本(同年刘传经堂重刻本),光绪辛卯(1891年)柏子俊所刻《关学编续编》本,补入各种续书,最为全备。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依康熙间重刻《冯少墟集》本,参以柏子俊刻本等,加以点校出版,名仍曰《关学编》,辑入各续本。 《关学编》明冯从吾撰。4卷。发凡起例,探隐索迹,按时代先后编次、汇辑了历代关中理学家37人。并介绍了他们的事迹、理学思想及著作。清代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都相继作了续编。本书是研究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具有关学史的价值。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沣西草堂本、清蒙天庥荫堂本,198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陈俊民、徐兴海点校本。 关学编 关学编古代教育文献。四卷。明冯从吾著。冯从吾(1557—1627),字仲好,号少墟。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学者称少墟先生。是继高陵吕楠之后关中最重要之理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任御史,敢斥时弊。嗣后家居二十六年,讲学关中书院,成才甚众。晚年,又与邹元标建首善书院,倡明理学,称南邹北冯。另著有《关学编》、《讲学说》等。 ☚ 南雍志 龙文鞭影 ☛ 关学编五卷。清王心敬 (详见《丰川易说》)撰。明人冯从吾著《关学编》一书,记载关中学者人物。王心敬以其未为完备,遂采摭诸书,补其缺略,以成此书。冯书所载始于孔门弟子秦祖,终于明代王之士。本书则于秦祖之前加上了伏羲、泰伯、仲雍、文王、武王、周公;在汉代增加了董仲舒、杨震;明代增加了冯从吾、单允昌等6人,又附以周传诵等5人;清朝有王心敬之师李容1人。关学作为儒学流派,约形成于明成化年间,理学观点源于薛瑄,注重人伦日用的下学功夫,主要代表人物有周蕙、吕楠等。其思想体系与宋以前的学者并无多少联系。冯从吾以其均为关中之人,将他们强硬地拼凑在一起,已属梗涩,王心敬进一步将伏羲、周文王、周武王等也扩充进去,更属牵强附会。甚至即使王敬武师徒,其学术观点与关学派亦相去甚远。《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