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停并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停并转guāntíng-bìngzhuǎn指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对一些不合格或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闭、停产、合并、转产等措施。 关停并转guāntíngbìngzhuǎn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对一些不合格或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闭、停产、合并、转产等措施的合称。 关停并转 关停并转guān-tíng-bìng-zhuǎn企业关闭、停产、合并和转产的合称。 ☚ 关税壁垒 关系户 ☛ 关停并转 关停并转Close,Stop,Merge,Transformation企业“关闭、停办、合并、转产” 的简称,我国工业改组和企业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某些落后企业所采取的行政性淘汰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两次比较集中地对企业进行关停并转。第一次是在60年代初。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针对“大跃进” 中盲目发展起来的一批企业和工业战线存在的生产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以及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对企业进行关停并转。由于当时农业萎缩,燃料、原材料和动力供应严重困难,工作重点是“关、停”。具体原则是: (1) 经济合理。对消耗少、成本低、质量好、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优先分配生产任务,并保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使其能够正常生产; 对消耗大、成本高、质量差、长期亏损,在短期内又不能改变的企业,一律关闭停办; 对暂时原材料供应不上,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适当合并或缩小规模。(2) 加强 “短线”。对改产生产资料而影响生活消费品供应的原轻工企业,限期恢复原来生产; 对生产任务不足而适合转产支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的企业,按需要改变产品方向; 对矿山等短线产品企业,原则上予以保留,重点裁并中小企业。从1961~1962年10月,全国县以上工业企业减少4.4万个,职工减少966万人,多数地区的工业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过程中进行的。针对工业内部比例不当和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工作重点是“并、转”。1982年11月,国家规定首先对以下三类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1) 物资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经营不善而长期亏损的企业。(2) 生产供过于求,产品大量积压的企业。(3) 与先进企业争能源、争原材料、争运输能力、争市场的落后企业,特别是那些盲目发展起来,以劣挤优的企业。在国家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秩序进行的企业关停并转,推动了企业整顿,加强了企业管理,促进了工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合理化。 ☚ 政企不分与政企分开 拨改贷 ☛ 关停并转 关停并转“关闭、停产、合并、转产”的简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某些落后企业所采取的行政性淘汰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曾三次集中地采取关停并转的措施。第一次是在1962—1965年的第一次经济调整时期。由于1958年“大跃进”的错误,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国民经济正常运转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没有原料、材料资源的企业,物资消耗过多、产品质量低劣、成本很高、长期亏损,在短期内又不能改变状况的企业,区别不同情况,或者关闭,或者暂时停止生产,或者与别的企业合并,或者转产别的产品。第二次实行关停并转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采取的。按照国家规定,首先对以下三类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 企业五定 企业自主权 ☛ 关停并转guan ting bing zhuan(of loss-making enterprises) switch to other products,be amalgamated with other enterprises,suspend operations,or close down 关停并转shift to a different line of production,merge with other plants,suspend operation,close down or move to other areas 关停并转ɡuān tínɡ bìnɡ zhuǎn关门、停产、合并、转产。这是中国压缩生产规模,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项经济政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