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争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争论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争论围绕1980年黄万盛、尹继佐发表的《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一文而引起的关于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争论。争论中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黄万盛、尹继佐认为,(1)30年来在反对资本主义运动中反而滋养了封建主义的东西,根源在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局限性,尤其是封建主义和农民意识在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影响。(2)从中国无产阶级的形成看,第一,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工场手工业,从而保留着狭隘、自私和涣散等缺点;第二,破产的农民挤入无产阶级队伍之中,而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经过几代血统工人对农民意识的改造,具有浓厚的封建性。(3)中国农村没有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农村不存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农村的雇农也只是“无产者”而不是无产阶级。(一)农民阶级影响是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来源。因而不清除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一切科学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和努力都要被小生产的空想社会主义所吞没。(二)徐堃在《〈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一文质疑》中认为:(1)30年来,封建势力的影响膨胀,不是因为我们选错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而是因为:第一,脱离实际强调“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理论上把社会主义当资本主义来批判,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从而在经济、思想、政治、文化等领域,削弱了社会主义力量,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封建残余有机可乘。第二,对我国历史状况缺乏全面的认识,忽视了清除封建残余在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第三,没有完成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忽视发展生产力,过分宣扬“阶级斗争”,这样,与封建主义联系密切的小生产及其习惯势力、心理意识便难以克服,从而为封建残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2)无产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因而不存在这种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一文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先天不足”、“软弱”、“狭隘”不符合历史事实,谈不上所谓的“局限性”,该文的作者只是孤立地、表面地倾注于对所谓“局限性”的描述。(3)应当把雇农划入无产阶级队伍之中,因为旧中国农村的富农经济地位和剥削方式同城市资本家有相似之处,农村雇农的经济地位、生活条件与城市无产阶级也相仿佛。(4)中国无产阶级的某些弱点是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农民阶级的影响并非是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来源。(四)曹仲彬在《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一文中指出,(1)黄万盛、尹继佐的文章只字不提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集中论述所谓“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那么中国无产阶级阶级的本性是先进性还是“局限性”?(2)中国工人阶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论中国工人阶级局限性》一文只字不提这个本质上的一致,一昧强调两者“较大的差别”,从而抹杀了中国工人阶级同西方工人阶级的一致本质和共同优点。(3)黄万盛、尹继佐在文章中借口中国无产阶级先天不足,人数太少,然而历史表明中国无产阶级数量虽少,素质却“优”。(4)农民思想的影响只是外因,不可能决定或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5)《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一文把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说成“农民属性”,实际上也把无产阶级政党降低为农民性质的党。总之,关于“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的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能成立。(四)程继尧在《肯定先进性与承认局限性并不冲突》一文中,认为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并不冲突。(1)局限性不等于落后性,黄万盛、严继佐的文章对启发人们全面认识中国无产阶级特点是有益的。曹仲彬认为的“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本性是先进性。还是‘局限性’”的提法,把局限性和先进性根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2)承认局限性并突破局限性,无产阶级有局限性并且需要不断突破局限性与承认无产阶级也需要自己改造和无产阶级最后消灭是一致的。(3)曹仲彬认为,说中国无产阶级性质中有农民属性就等于说农民思想已“动摇”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这种批评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无法成立。因为第一,农民阶级与中国无产阶级有“天然联系”,不可能不对人数少、年龄轻、文化少的中国无产阶级阶级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在中国无产阶级发展的一定阶段,其阶级性质中含有农民属性并不奇怪;第二,“中国无产阶级性质中的农民属性”这个提法,很明显是以肯定中国无产阶级性质未变为前提的。 ☚ 关于孔子研究的争鸣 关于《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争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