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鹧鸪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鹧鸪肉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越雉(《禽经》),越鸟(《医林纂要》),怀南、中国鹧鸪(《中国药用动物志》),花鸡(《中国动物药》)。 基源 为雉科鹧鸪属动物鹧 原动物 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Scopoli) 历史 本品首载于《唐本草》,《纲目》第48卷禽之二。 孔志约曰:“鹧鸪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舟格磔’者是。”颂曰:“形似母鸡,头如鹑,臆前有白圆点如真珠,背毛有紫赤浪文。”所述与今之鹧鸪相符。 形态 体长约30cm,体重250-300g,体形象鸡,头顶黑褐色,羽缘缀以栗黄色。 额和头侧各具有栗黄色纵纹,眉纹及额纹均黑色。颊、耳羽、喉白色、肩部栗色,上背、胸、上腹和上肋黑色,密布眼状白斑至下肋则转为白羽而杂以黑斑。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黑色,而布满以纤细的白色波状横斑。雌乌头部与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浅,黑色眉纹不显著;颊、耳羽浅栗黄色,肩羽有黑色块斑,上胸黑褐色并满布淡黄圆形斑点,下胸及腹部淡黄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余部分与雄鸟相同。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63.图379) 生境与分布 常栖息于山地灌丛中。营巢于灌木及草丛间。广泛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偶见于山东、浙江及贵州等地。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捕获后,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化学】: 肉含氨基酸、肽类、蛋白质、脂类。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62 【药性】: 性味 甘,温。 《日华子本草》:“微毒。”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心。” 功效 利五脏,开胃,益心神,补中,消痰。 主治 胃病,失眠,下痢,小儿疳积,百日咳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50~100g。 使用注意 孟诜:“不可与竹笋同食,令人小腹胀。”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中国动物药》:“治久病体虚乏力:鹧鸪1只,沙参10g,玉竹10g,枸杞子10g,桂圆肉10g。将后4种药纳鹧鸪腹内,久煮熟烂,食肉饮汁。日1次,连用3次。” 单方应用 《中国动物药》:“治胃脘作痛,时发时止,年久不愈:花鸡肫皮(鹧鸪胃内壁)适量,焙干研末,每次3~5g,温开水送服,久服有效。”。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按《南唐书》云,丞相冯延巳苦脑痛不已,太医吴廷诏曰,公多食山鸡鹧 此物多食乌头、半夏苗,故以此解其毒尔。……杨玄之通判广州归楚州,因多食鹧鸪,遂病咽喉间生痈,溃而脓血不止,寝食俱瘵,医者束手。 适杨吉老赴郡,邀诊之,曰但先啖生姜一斤,乃可投药,初食药觉甘香,至半斤觉稍宽,尽一斤觉辛辣,粥食入口了无滞碍。此鸟好啖半夏,毒发尔,故以姜制之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