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原生态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草原生态建设

草原生态建设

是在对草原生态规律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草原牧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强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创建物质循环畅通、能量流动高效、系统过程稳定、结构和功能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为草原牧民提供一个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人文环境,保证牧民人口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是我国生态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面积60亿亩,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与森林一起构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草原生态建设的内容包括:
❶春季休牧。放牧是天然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合适放牧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放牧率大小、始牧时间的早迟以及放牧方式 (轮牧和连续放牧等) 的确定等。“春季休牧”的实质就是 “始牧时间” 的科学性。在天然草原区,由于放牧家畜90%以上的营养来源于草原,而天然草原植物季节性生产 (5个月左右) 与家畜长年均衡需求的矛盾,是草地畜牧业的症结所在。在春夏和秋冬之交,由于牧草生长缓慢,再生性能差,此时最易发生过牧,牧草过高的利用率导致较低的地上现存量,从而影响牧草的再生。牧草的再生量是衡量放牧率高低和适宜始牧时间的判断指标,只有牧草的再生量超过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时,草原植物才能有所积累。只有在适度的放牧率下,适宜的始牧时间才能对草场利用起到调节作用。
❷鼠害治理。我国的鼠害治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70年代,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灭鼠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组织灭鼠队伍,目标是消灭鼠类,从根本上杜绝鼠患。在各地相继以失败而告终的 “灭鼠” 实践中,人们终于醒悟过来,所谓的“灭鼠” 方针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鼠类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远强于人类。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鼠害治理阶段,人们已经开始在鼠类的危害经济阈值之下容忍鼠类的存在,使用药物已经开始从剧毒药物转向低毒缓效药物 (如抗凝血剂)。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发展到鼠害管理阶段,人们开始侧重环保意识,治理技术以可持续的无公害生态治理技术和不育控制技术为代表。生态治理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生态管理措施,在免除药物的条件下实现对鼠害的持久控制。而不育控制是控制部分群体不育,通过不育鼠与正常鼠的繁殖竞争来长期抑制鼠类种群恢复。不育控制技术中的免疫不育控制技术可能成为未来高效灭鼠的典范。可通过生物学技术将特异性的高传染性基因与特异性的免疫不育基因整合,可迅速、高效地控制鼠类。解决鼠害最彻底的方法是找出一种直接利用啮齿动物的方法,从而将鼠类由有害动物转化成资源动物,变害为益。
❸草原蝗虫防治。从1999年开始,我国北方草原蝗虫呈连续爆发的趋势,受害面积和强度逐年加重。蝗虫灾害控制应该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生态学原则和可持续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应该考虑大面积施用化学农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后续影响,最直接的是对鸟类、蝗虫天敌和其他动物的毒杀作用,严重地影响草原动物的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降低草原的旅游价值。生态学原则应该强调利用蝗虫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规律和蝗虫在整个系统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不能片面地强调蝗虫的危害性而忽视其有益的方面。蝗虫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可利用资源。可持续原则要认识到蝗虫的发生受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对草原蝗虫的控制和管理是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 虫害防治   草地退化 ☛
000006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