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六館”。唐代對隸屬於國子監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之總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均主要學習儒家經典,培養從政人材,區别只在於入學者的家庭官階和門蔭地位有高低之不同,律學、書學、算學則屬專科學校性質,入學者是八品以下官子弟及庶人通其學者。唐·李觀《請修太學書》:“在昔學有六館,居類其業;生有三千,盛侔於古……具六館之目,其曰國子、太學、四門、書、律、算等,今存者三,亡者三。”《新唐書·選舉志上》:“凡學六,皆隸于國子監。”又《卓行傳·陽城》:“初,朱泚反,諸生將從亂,[太學生何]蕃正色叱不聽,故六館士無受汙者。”唐玄宗開元後期,又在國子監下增設廣文館,與原六學合稱七學或七館。又,相傳周代天子和太子要入小學和東學、南學、西學、北學、太學,因亦有六學之稱。參閱《大戴禮記·保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