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私兼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私兼顾gōngsī jiāngù

兼顾公方(政府)与私方(资本家)的利益。50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之一。例如:“工会主任告诉我,这是贯彻了公私兼顾政策的结果。”(《新观察》1951.5.16页)
也指兼顾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例如:“这样既有益于国计民生,又利于商人自己,真正做到‘公私兼顾’。”(《新观察》1952.4.2页)“据说,他还不断贩卖东西,大概他是借着公家的名义,在‘公私兼顾’地作黑买卖。”(《建国以来短篇小说》中册33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公私兼顾

是体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行为处事原则。“公”指国家和集体利益;“私”是指正当的个人利益。公私兼顾是指既顾到公家的利益,也顾到私人的利益。语见毛泽东《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生产和节约并重等项原则,仍是解决财经问题的适当的方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明确提出实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私兼顾不是公私平衡。它要求人们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时,应严格遵守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原则。在保证公共利益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公私兼顾与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相比,是较低层次的道德。但是,只有使广大人民首先进入“公私兼顾”的道德境界,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才能最终进入到“大公无私”的境界。

公私兼顾

在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时,两者兼顾、不予偏废的思想境界。可视为与先公后私同等价值的境界。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状况和觉悟程度相适应的普遍的道德境界。

公私兼顾

公私兼顾

❶又叫军民兼顾,指兼顾政府与人民群众两方面的利益,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在解决解放区财政经济问题上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的一个原则。当时解放区存在两种错误思想:一是不顾抗日战争需要,单纯强调政府施“仁政”;一是不顾人民困难, 只顾政府和军队需要, 竭泽而渔。针对这些情况, 1942年, 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提出 “公私兼顾”原则, 指出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 人民是应该负担的, 在公家极端困难时期多负担一点也是必要的, 但取之于民要有一定的限度, 虽在困难时期也要注意赋税的限度, 要做到负担虽重而民不伤, 而一经有了办法, 就要减轻人民负担。只有休养民力, 才能支持长期的抗日战争。遵循 “公私兼顾”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发展公营经济和民营经济, 同时实行精兵简政, 厉行节约, 妥善解决了抗日战争经费和人民群众生活两方面的问题, 支持了抗日战争直到胜利。
❷指兼顾国营经济和私人经济(包括私人资本经济和农民及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两方面的利益。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即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的一个内容, 也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政策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的一个内容。该政策的实施, 调剂了国营经济与私人经济, 兼顾了两方面利益, 对发展解放区经济,保障革命战争供给,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组织起来 ☛
公私兼顾

公私兼顾

(1)指政府、军队与人民群众两方面的利益和需要都应当兼顾。即一方面要照顾抗战的需要,保障军队和工作人员的供给;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人民的负担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解决根据地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当时干部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的不顾战争的需要,单纯地强调政府应施“仁政”,有的又不顾人民的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毛泽东在1942年12月的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批驳了这些错误观点,阐明了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必要性,以及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方能兼顾到抗战需要和人民生活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展了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思想,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就“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有关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2)指国营经济和私人经济(包括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及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两方面兼顾。是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指导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指导方针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也是《共同纲领》阐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人民政府在经济工作方面(包括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和金融政策等方面)要兼顾国营企业与私人企业两方面的利益和要求,既要保证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又要发挥私人经济的积极作用。实行公私兼顾的政策,对于发展解放区经济,保障革命战争供给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后,公私兼顾成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陈云在《调整公私关系和整顿税收》一文中强调了公私兼顾对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 “加强粮食管理,保证粮食自足”的政策   五一施政纲领 ☛
公私兼顾

公私兼顾

中国共产党对政府与人民、公营或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两方面的利益与需要同时兼顾的方针。毛泽东1942年在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批判了当时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不顾战争需要,单纯地强调政府施“仁政”,和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需要,竭泽而渔的错误观点、提出“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口号,要求既要保障军队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供给,又要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由公营或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营经济三部分组成。公营经济是指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内,由政府、军队、机关、学校以自给为目的直接经营的农工商业。解放战争时期,老解放区公营经济继续发展,新解放区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包括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及个体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要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与奖励私人经济的发展同时并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的同时,不没收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中,把这一方针规定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政策。要求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应、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公营或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 莲花兵工厂   合理负担 ☛

公私兼顾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公私兼顾ɡōnɡ sī jiān ɡù

公、私两方面都照顾到。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take consideration to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o account

公私兼顾gōng sī jiān gù

【解义】公家和私人两方面的利益都照顾到。
【用法】多指互利的事。
【例句】这是~的好事,大家都乐意干。

公私兼顾ɡōnɡ sī jiān ɡù

公、私两方面的利益都照顾到。茹志鹃《一支古老的歌》:“什么公事私事,这次我也是~。”
〔变式〕公私兼济
〔近义〕公私两利 公私两便
〔辨析〕“公私兼顾”偏重在公私利益或公事私事都照顾到,“公私两利”偏重在使公家私人都得到利益,“公私两便”偏重在公家私人两方都方便。

公私兼顾gōngsī-jiāngù

兼:同时涉及几方面。顾:顾及。指同时照顾到公家和私人的利益。

公私兼顾ɡōnɡ sī jiān ɡù

公家和个人的利益都照顾到。

公私兼顾ɡōnɡ sī jiān ɡù

公家的利益和私人的利益同时照顾到。
出差探亲友

公私兼顾gōng sī jiān gù

【解义】 公家和私人两方面的利益都照顾到。
【用法】 多指互利的事。
【例句】 这是~的好事,大家都乐意干。

公私兼顾gong si jian gu

公家和个人两方面的利益同时都照顾到。
【近】公私两便 两全其美

公私兼顾gōngsī-jiāngù

〔主谓〕 公家、私人两方面都照顾到。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基本精神是……实行~、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 褒义。用于描写全面。
【近义】公私两利 公私两便 公私两济
〖反义〗假公营私 贪赃枉法 损公肥私

公私兼顾gōng sī jiān gù

兼顾:同时两方面都照顾。形容既照顾公家利益,又照顾私人利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