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入若耶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南朝梁诗篇名。王籍作。见王士禛《古诗选》五言诗卷一○。诗曰:“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这是梁天监年间,王籍任湘东王咨议参军时,游若耶溪而作。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南若耶山下。通过水天一色、云霞飘浮的风光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厌倦宦游、归隐自然的心绪。此诗注重对偶声律,已接近唐人律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被广泛传颂,“当时以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

☚ 相送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

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这首诗是王籍任湘东王咨议参军时所作。若耶溪在会稽南若耶山下,“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水经注》)诗一开始即紧扣题面,描写诗人乘一叶小舟泛游溪中,向山林深处行进。“泛泛”,是舟行顺畅的样子,加一“何”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悠悠”,状悠静辽远之态。溪水长流,遥接空际,天水一色,悠远无尽。最早写空水共色的诗人是谢灵运,他在《登江中孤屿》诗中写道:“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诗突出的是空水的“澄鲜”感,色调辉煌明丽。王籍在这首诗里描写的“空水”,却是另一种“悠悠”的情调。王籍很崇拜谢灵运的诗。“空水共悠悠”一句多从谢诗脱化而来,但富有新意,殆无愧色。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写沿溪泛舟所见:远处的山上,云霞升腾;眼前的溪流映着阳光,蜿蜒而去。第一句用一“生”字,描摹逼真,由于云霞蒸腾不息,好象是从千山万壑中“生”出来的;第二句用一“逐”字,活灵活现,将阳光拟人化,好象它有意地追逐着这波光闪烁的溪流一样。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沿溪泛舟所闻:听到蝉和鸟的鸣叫声,山林之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了。这两句诗是从听觉上写进入若耶溪深处的感受。为什么有“蝉噪”和“鸟鸣”,山水景物反而显得更加幽静呢?这是因为人的感觉只能是相对的,如果没有任何声响, “静”就反而不觉其静了。但如果偶闻几声蝉噪、鸟鸣之声,那山间的“幽静”便强烈地被衬托出来。这在认识上叫相反相成,在创作上叫艺术辩证法。这里的“偶闻”是与人声嘈杂的闹市相对而言的。正因为这里没有闹市中的人声嘈杂,十分幽静,所以蝉噪和鸟鸣之声才会分明可闻。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管锥篇》第一册)由于这种反衬手法运用得入情入理,因而常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借鉴。颜之推评论这两句诗说:“王籍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独绝,物无异议。”并进一步鉴赏道:“《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旌旗,’《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此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也。”唐代王维有许多类似的诗句,如“山静泉逾响,清夜闻遥泉”、“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可见以动见静这一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之大。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归念”,弃官归隐的念头。“倦游”,令人厌倦的游宦生涯。这两句是写游若耶溪的感触,这里秀美的山水,幽静的风光,使诗人留连忘返。他对照多年来令人心绪烦乱的宦海生涯,心境不禁悲凉起来,产生了归隐山林的念头。
 全诗共八句,“艅艎”四句写目睹, “蝉噪”二句写耳闻,“此地”二句写归念,以写景起,抒怀结,层次十分清晰,过渡和谐自然。中间两联用对仗,已具五言律诗的雏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蕴含着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激赏、所传诵。

《入若耶溪》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有不少一生创作甚丰的大家巨匠,也有一些作品数量虽不可观,但同样享誉诗史的优秀诗人,存诗仅两首的南梁诗人王籍,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入若耶溪》诗,就是名传千古的优秀作品。

这首诗是王籍任湘东王参军时,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游若耶溪而作的。该诗首联即破题,直写诗人泛舟清溪,寻幽探胜。若耶溪之清澈静谧,舟行之舒缓轻松,环境之深邃幽远,诗人之赏心悦目,被作者用“何泛泛”、 “共悠悠”巧妙地透露给了读者。诗人笔下的若耶溪,幽寂无喧,水天一色,不仅引诗人入胜,且也令读者神往。二联转写诗人眺望远山,细察近水:远处层峦叠嶂之间,云霞蒸腾;近处回曲溪水之上,阳光灿烂。尤为巧妙的是,诗人把缭绕远山的云霞,想象成由山中生出;把照射溪面的阳光,描绘为逐流水而泻。一个“生”字,一个“逐”字,即把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 情趣盎然。

三联是全诗的精华,也是王籍这首小诗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蝉噪,在通常情况下,是未必会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尤其是在人们心情不佳的时候,蝉之噪声更易使人心烦意乱。然而在若耶溪这一幽寂的环境之中,心情轻松闲适的诗人,却从众多金蝉的噪声里面领略到了沁人的生机:本来就十分静谧的山林,因单调、持久的蝉噪声而静得更加超乎寻常。这“静”,不是死寂的静,而是充满了生机的静,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静。鸟鸣,这在山林之中是经常出现的现象,通常未必多么令人注意。然而寻幽于若耶溪中的诗人却从鸟鸣声中发现了更新的境界:泛舟若耶溪上,两岸寂静的山林本来就令人感到幽深莫测,而自山林深处传出的鸟鸣声则更使这寂静的山林蒙上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使人愈发感到山之幽寂深邃。这“幽”,不是阴森可怖的幽,而是充满了活力的幽,富有强大吸引力的幽。诗人是深深懂得艺术辩证法的,他用音响来反衬幽寂,以写动的现象表现静的意境。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读者在审美意识上得到一种新奇美好的感受。王籍的这一成功的、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得到一了后世论诗者的高度评价,甚至有“文外独绝”之誉(《见梁书·王籍传》)。

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这幽静美好的山水之中,对宦游生活愈发厌倦,不禁产生了归隐之念。由写景转而抒怀,过渡合情合理,情感真实深切,十分和谐自然地结束了全诗。


古诗名篇《入若耶溪》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入若耶溪

 
 余皇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释】
 ①余皇:舟名。泛泛:船行无阻之貌。
 ②阳景:日影。
 ③这两句是传诵的名句。《颜氏家训·文章篇》说:“王籍人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独绝,物无异议。……《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上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耳。”
 
 
 【译】
 
 华美的小舟,
 顺着溪水荡游,
 碧空与绿水
 相融在大地的尽头。
 远方山间的云霞,
 飘然出于林岫,
 时隐时现的云影,
 追逐着弯曲的溪流。
 蝉儿忽儿亮开了歌喉,
 林间显得更加寂静,
 鸟儿忽儿亮开了歌喉,
 山间显得更加深幽。
 如此美景使我爱恋,
 久居官场,我早已厌倦了宦游。
 
 
 【评】
 这首诗写泛舟游览绍兴若耶溪时所见之景,突出大自然的幽静,抒发了久居官场而思归隐之情。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写静景的名句,对于后人影响至为深远,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韩愈的《山石》诗等,皆可以溯源于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