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入梅和出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入梅和出梅rumei he chumei

节令名。江淮流域一带约6月上旬后出现的阴雨天气,称做梅雨期。梅雨期的始日谓“入梅”,也称“入霉”、“进梅”;梅雨期的终日谓“出梅”,也称“出霉”,“断梅”。梅雨期间的降水称为梅雨,此时正值江南梅子(Prunusmume)成熟期,故得名。古代也称“霉雨”,是由于梅雨期间湿度很大,温度较高,衣物等容易生霉之故。中国古代对入梅、出梅有立夏后逢庚日入梅,芒种后遇壬日出梅;芒种后逢丙日进霉,小暑后逢未日出霉;五月芒种后遇壬日入梅,夏至后遇庚日出梅;以芒种为入梅,芒种后雨为黄梅雨;以夏至为出梅,夏至后雨为时雨等多种说法。这主要是由于地区差异和气候条件不同所致。中国现行历书采用《神枢经》的说法,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即在6月6日至15日之间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即在7月8日至7月19日之间出梅。因芒种后丙日、小暑后未日每年不同,故历书上每年入梅、出梅日不同,但都在上述日期范围内变动。
现代, 一般以天气形势转为梅雨形势的日期为入梅,梅雨期天气形势破坏而不再重建的日期为出梅(见梅雨)。入梅、出梅期与中国主要雨带的南北移动有关, 6月以前, 主要雨带在华南地区, 华南出现雨季;6月中旬雨带迅速北移至江淮流域,故江淮流域一般多在6月上、中旬入梅, 7月上、中旬出梅。入梅、出梅每年不同, 入梅最早可出现在5月下旬, 最晚出现在7月初; 出梅最早可在6月中旬, 最晚出现在8月上旬。入梅至出梅期间称为梅雨期或梅雨季节。
入梅、出梅的早晚和梅雨期的长短引起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变动。入梅早, 出梅迟, 梅雨期长, 往往形成涝害, 自1949年以来突出的年份有1954、1964、1980、1983年; 入梅晚, 出梅早, 梅雨期短, 有的年份甚至出现空梅(即无梅雨期), 可造成旱灾, 突出的有1958、1965、1978年。梅雨期过长的连阴雨天气,农作物光合作用不足, 影响收成; 梅雨期过短的干旱天气,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梅雨期的降水是中国江淮流域夏初水分的主要来源, 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极为重要。麦类作物收获以及水稻适时插秧和移栽面积都受梅雨来早来迟和梅雨期降水量的影响, 历史上江南农民流传有“黄梅无雨半年荒”的说法, 说明梅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