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儿jìr做包子、饺子、馅饼、馒头、烙饼等面食时,将和好或发好的面,分成大小大体相同的若干小块儿,用以擀成皮儿,或进一步揉制。也指其他物品切成大体相等的小块儿。〔例〕老三开口说:“咱们在家里是少爷,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外头啦,是要吃饭,就动手。我出这个主意是:下米的吃饭,添水的喝汤。现在面也和得了,馅子也和好了,就剩下揪剂儿、擀皮儿、煮、包、捞、烧火。咱们哥儿四个分着来,大哥您干什么?”老大说:“我揪剂儿、擀皮儿。”(全二45)∣这会儿,又忙着揉面,揪剂儿,擀皮儿。一手捏着面剂儿,一手搓擀面杖,那面剂儿就风车似地转,眨眼间案板上就摆满了银元似的一片。(穆196)∣“大吉大利!上上签儿呀!”金一趟精神一振,两眼放光,对杨妈说了这句话之后,立刻挽起袖口,伸手去青花瓷坛里掏出一坨子褐色药膏,用玉刀切成小剂儿,便一粒粒地揉搓成再造金丹的蜜丸儿。(皇25) 剂儿jìr <绥德>指做饺子揪成的小面块:~大了,再往小些。扁食包大了没味!
剂儿jìr小团、小块。如:包饺子得揪~擀皮儿。/面~。/土~。/“骆驼拉屎——大~”“剂儿”谐音“劲儿”;“大~”意为趾高气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