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張衡《東京賦》:“於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元日 元日宋诗篇名。七绝。王安石作。见《王荆公诗集笺注》卷四一。约为神宗初年(1070)初拜宰相时作。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前两句写在爆竹繁响中辞去旧岁,人们饮了认为可驱邪祛瘟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日来临。后两句表明家家户户都沐浴于朝阳中,春节时总要以新桃符取代旧桃符。这是以除旧迎新喻指新法之推行,并表达对变法胜利与人民生活改善充满喜悦之情。它还深含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要代替腐朽没落事物这一客观规律。此诗善于选取典型细节,生活气息强烈,民俗色彩浓郁,情调欢快健康,意境完整,底蕴丰富而深刻。 ☚ 北陂杏花 梅花 ☛ 元日王安石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元日,即旧历正月初一。“元”,是始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一元之始,所以称为“元日”。这是一首咏节序的诗。 这首诗从除旧布新、追求进取立意。但诗面上全用元日物色:爆竹、屠苏、新桃、旧符,等等。“爆竹”句说,通宵达旦的爆竹,迎来了元日第一个早晨。“春风”句说,祛寒除病的屠苏酒,不用温烫,春气已经把凉冷逼走了,现在人们只须尽情欢饮。“千门”句和“总把”句说,待到曈曈的朝日照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每家的门户上都插上了新桃符,换掉了旧桃符(“新桃”“旧符”即新桃符、旧桃符,互文省字结构)。这些话,说来全不费力,似乎一点也不经意,但这里也还是有经营的匠心的。须知前三句淡淡的话头,都是铺设,都是给第四句做准备的。第四句的“总把”,这两个上声字,要读得重而沉实,因为诗意全在这一句。虽然句子字面上用了元日的物色、人事——插新桃符,换旧桃符,但其含义是很深刻的。“新桃”意味着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设计,新的生活。在除旧布新的新的一年的开头,人们就应该下决心争取进取——这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的深刻涵义。“总把”句好像是个忠心的教喻或劝导,唤醒人们可能松弛或者沉睡了的意识——去追求新生、追求进取。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还表现了他这个曾经是宰执人物的宽宏博大胸怀。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九年 (1069—1076),除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退居金陵而外,担任着宰相之职。这首《元日》诗,是否作于这个期间,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是他后期的诗作无疑。这时候,他政治上成熟,人情练达,有“千门万户”的思想感情是不奇怪的。“千门万户曈曈日”,他要把幸福和温暖送进千门万户中去,而不是一身之安、一家之乐,这胸襟多么宏大! 王安石晚年,喜作小诗,淡雅精绝,人称“王荆公体”。比他稍晚的黄庭坚最赞赏王安石的这些小诗,并说: “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宋诗钞》的编者、清代的吴之振说:“安石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唯其所向,不为含蓄,深婉不迫,闲澹有旨,这就是王安石五、七言绝句的特点,亦是此首《元日》诗的艺术特点。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唐人韩谔的《岁华纪丽》“元日”条注解说:屠苏,原来是一座草庵的名称。过去有一个人住在草庵之中,每年除夕之夜,他总是送给城里一付药,让人用袋包好浸于水井之中。第二天(元日)人们取此屠苏浸泡的井水掺在酒中,全家饮此药酒,可不得瘟疫之病。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种药的配方,但苦于不知道那位庵里人的姓名,只好称作屠苏。据此可知,屠苏原是春节时饮用可以弭灾除病的药酒。 此诗写元日民俗,一曰放爆竹,二曰饮屠苏,三曰贴桃符。 爆竹原为古人以火燃竹时的毕剥之声,后用以驱鬼。后世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声,亦称爆竹。燃放爆竹随即成为元日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爆竹一响,辞旧迎新,旧的一年也即成为过去,故曰“爆竹声中一岁除”。 屠苏酒是驱病去灾的药酒。在阵阵东风送来的暖意中饮一些屠苏酒,令人惬意悦心。家家户户迎来了初升的旭日(“曈曈”,太阳刚刚升起时的鲜明状态,这里指旭日),总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相传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民间在元日这天用桃木板画二神之象,悬于门户,用以驱鬼避邪。五代的后蜀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以后改书于纸,遂演变成今日的春联。因此诗中方言“总把新桃换旧符”。末句之妙恰在“新”“旧”对举,以“新”代“旧”。新的毕竟要代替旧的,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代咏元日以王安石本篇为冠,为唐人所不逮。据余恕诚先生分析有几方面原因,唐人不太重元日,其为节日的热闹气氛不如元夜、上巳、端午、中秋、重九等。宋代因赵匡胤在建隆元年元日酝酿政变(四日黄袍加身),以后的元日大概带有“国庆”意味,于是变得极不寻常。 以后元日气氛,一是满街春联造成吉庆、更新之感;二是靠爆竹的声响和硝烟气息给人带来的兴奋和刺激。首句写爆竹,古时的爆竹是烧竹使炸,以为驱邪,而宋代随火药与造纸术的发展,才有了纸卷的爆竹,可参《东京梦华录》等文献。为移风易俗,禁放烟花爆竹,仅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句中所传的节日气氛还是颇觉亲切的,以后的人就不免隔膜了。次句写春联,春联始于后蜀主孟昶,宋代经济繁荣、造纸业进一步发展,遂能以春联代替桃符。 清人注《千家诗》谓此诗为安石自况,其初拜相时,得君行政,除旧布新,而始行己之政令也。不为无见。“千门万户”一词,唐人多用于宫廷(语出《汉书·郊祀志》“建章宫千门万户”),此处作广狭义解均可。“屠苏”,旧俗元日所饮酒名。“桃符”,古时以桃木刻符于门以驱鬼也。 元日〔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屠苏:酒名。古代习俗,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要用屠苏草泡酒,然后悬吊井中,大年初一,全家人面朝东,取酒饮之,以为可获长寿。 〔3〕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时大地由暗转明的样子。 〔4〕桃符:用桃木板画门神肖像,或写上门神名字挂于大门上,以为可以吓跑鬼怪。桃符年年更换。 这是一首民俗诗,描绘旧历大年初一(今称春节)的民情风俗,诗中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除旧布新,祝愿生活幸福美好。这首诗流传十分广泛,公认为是节令诗的名篇。 元日元日是古代元旦的称呼之一,又称“元旦”,“元辰”,“端日”。古人因阴历正月初一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故谓三元。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孟浩然有《田家元日》诗,写他在故乡鹿门隐居中度过春节的心境。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说:“流辉霑万物,布泽在三元。”唐时风俗,元日,朝廷要举行仪式隆重的元旦朝会,宫中要行迎春、迎神之仪,皇帝赐亲近大臣以柏叶,取长寿之意。士民们亲戚友邻间互相拜节庆贺,饮宴游玩,一派喜气洋洋,所谓:“蛮榼出门儿妇去,飞鸟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哪愁暮景催。”(唐薛逢《元日田家》诗) 元日(一) 吉利之日。《礼记·王制》:“元日习射。” (二) 农历正月初一。《尚书·舜典》:“正月元日。” 《文选》 二汉张衡《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薛综注:“言诸候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按,据清王引之 《经义述闻》考,元日本为吉日之义,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 除日、除夕、除夜、年夜、岁除、岁夜;岁旦、岁朝、元旦、元日○除日chú rì(名)〈书〉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每岁~,命翰林为词题桃符|到了~,家家忙着贴春联。 ○除夕chú xī(名)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之夜|作于一九八三年~|今年的~很热闹|~的钟声|~一定回家吃团圆饭。 ○除夜chú yè(名)除夕晚上:~,全家欢聚一堂| 巴山道中~有怀。 ○年夜nián yè(名)除夕(旧称农历除夕为大年夜,其前一夕为小年夜):农历大~|~饭后,晚辈向长辈辞岁。 ○岁除suì chú(名)〈书〉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夜:白发催年老,青阳逼~|是时~,出帝与近臣饮酒过量,得疾。 ○岁夜suì yè(名)〈书〉除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岁旦suì dàn(名)〈书〉元日:~在迩|遣人来贺~。 ●岁朝suì zhāo(名)〈书〉元日:~令集诸生,讲论终日 |~把笔,万事皆吉。 ●元旦yuán dàn(名)一年的第一天(旧指农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献词|~献礼|画于一九八四年~|在北方,~这天很冷|临近~的时候。 ●元日yuán rì(名)一年的第一天(旧指农历正月初一):天子乃以~祈谷于上帝。 元日夏历正月初一。《尚书·舜典》:“月正~,舜格于文祖。”(格:至。) 某月某日 某月某日一月初一:春元 元旦 元日 元春 元正 元辰 元朔 正朔 正辰 春旦 正旦 正朝 正日 王正 新正 新元 新吉 月吉 岁朝 三朝 三始 端日 鸡日 大年初一 另见:节日 日 ☚ 称天数 日期 ☛ 元日yuán rì❶正月初一。见“人日”。 元日 元日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旦。遍及各地。据《后汉书·礼仪志》,汉每岁首为大朝受贺,百官贺正月,皇帝赐宴,大作乐。《晋书·礼志》: “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荆楚岁时记》又载有鸡鸣而起,于庭前爆竹,造桃板著于户,绘门神,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等习俗。唐时,元日皇帝临朝,百官朝贺,故有大量《元日早朝》一类诗作出现。百官间也互贺节日,民间亦然。《东京梦华录》载: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并有游乐。对“元旦朝会”,述之甚详。《宋史·五行志》载,元旦置桃符于寝门左右,这就是王安石《元日》所谓“新桃换旧符”。晏殊《元日》写到屠苏酒和神茶、郁垒,王十朋《元日》写“弟兄团拜”,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写五世二百人的会拜。耶律楚材的《壬午元日二首》和《西域元日》,反映了作者在西域过元日的情景。 ☚ (五)岁时风俗 燃爆竹 ☛ 元日即“元旦”。 元日yuan rithe lunar New Year’s Day 元日一年的第一天。亦作“春节”、“元旦”、“年”、“改岁”。元日本为吉日,自汉张衡《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之句后,元日始为元日、年相混一,薛综注《东京赋》云:“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至”,可知其意也。又《帝京岁时记》云: 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每年第一日,夏曰岁,殷曰祀,周曰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