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蒙古族民间叙事诗。流传在鄂尔多斯高原和其他蒙古族聚居区。这篇叙事诗有许多手抄本,分勾纯韵文体和散韵结合体两种。主要写马群中的白骡马生了两匹骏马,成吉思汗非常喜欢,他精心驯养这两匹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可是没有人注意小骏马,小骏马因为得不到主人的赏识而走。大骏马不愿意同它分开,只好同行。成吉思汗派人四处寻找。两匹骏马在阿尔泰山生活四年,小骏马怜惜哥哥,决心返回家乡。成吉思汗骑着两匹骏马在阿尔泰山打猎,两匹骏马的神速博得十万猎人的赞扬。 ☚ 成主传 尧熬尔来自西州哈卓 ☛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蒙古族民间叙事诗。这首诗大约产生于13至14世纪。现存有手抄本两种。一种为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韵文体;一种为流传在我国鄂尔多斯地区的散韵结合体。《成吉思汗两匹骏马》的散韵结合体原载《蒙古历史语文》1958年第5期,汉译本白歌乐译,197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其主要内容是:成吉思汗非常喜爱他的两匹骏马,从小就开始调教它们,两匹骏马本领超凡,屡立奇功。小骏马因忍受不了严格的吊训培养和得不到主人的表彰而劝大骏马和它一起逃去。于是两骏马离开了故乡。成吉思汗梦见两匹骏马出走,心急如焚。两匹骏马在阿尔泰山生活了4年,小骏马膘肥肉满,大骏马瘦骨嶙峋。小骏马非常怜惜哥哥,和大骏马一同返回故乡。成吉思汗得知,给予他们热情地问候。从此成吉思汗骑着两匹骏马名扬四方,并给予小骏马以“神马”的美称。《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表现出英雄与骏马之间相依相存的关系,表现出英雄爱骏马、骏马识英雄的主题。 这篇民间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马以人的思想、人的语言,从而表现出马的情态。作品把民间的口语诗化,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草原的情调。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蒙古族寓言体民间故事。从艺术形式、语言特点判断,产生于十四世纪。经多次传抄, 出现不同样本。艺术构思、形象塑造上各有所长, 基本内容相同。故事主要描写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驹,因狩猎有功未受褒奖,逃往阿尔泰山。小骏马无忧无虑, 膘肥体壮;大骏马眷恋家乡,瘦骨嶙峋。后同返成吉思汗马群,要求撒群八年,得到满足, 终被封为神马。揭示了小骏马倔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及渴求荣誉的虚荣心和妥协的一面;在大骏马懦弱的性格中,隐藏着深沉、敦厚的素质;既肯定成吉思汗的功绩, 又嘲弄其偏见。现有流传在我国鄂尔多斯高原的原本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原本两种。汉译本收入《蒙古族历代文学作品选》。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蒙古古代寓言体叙事诗。作者佚名。约创作于13—14世纪时。内容叙述成吉思汗养有大小两匹骏马,小马不堪严格驯练,劝说大马一齐出逃,后大马日夜思念主人,形容消瘦,小马不得已与之一同返归,但不向成吉思汗认错,且大胆提出任其8年之内自由活动的要求。这篇叙事诗通过塑造两个人格化的骏马形象,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赞美其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勇敢行动。通篇采用多种反衬、烘托、夸张、对比和刻划细腻的杼情笔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故事引人入胜。是蒙古族古代文学史上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理想的一篇别具风格的优秀作品。197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白歌乐的汉译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