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史译文证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史译文证补

元史译文证补

蒙古史研究著作。三十卷(其中十卷有目无书)。清洪钧撰。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为湖北学政。光绪初,历典陕西、山东乡试,预修《清穆宗实录》,累迁至内阁学士。十三年(1887),简派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十六年归国,以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终其身。在出使欧洲期间,他从探索欧亚各国兴衰历史和辨析西北边疆舆地沿革的愿望出发,悉心搜访各种蒙古史地资料和图籍,组织使馆译员金楷利等进行翻译,节录其要,并在此基础上,广征博稽,前后“稿经三易,时逾两年”,写成此书初稿。回国后,复与国内学者沈曾植等参证本国史籍,细加商榷,作了大量修订,惜全书未及改定而逝。洪氏生前,曾将书稿改定部分清本分存沈曾植与陆润庠处,而以初稿付其子洪洛收藏。旋洪洛亦卒,遗稿尽失。陆润庠只得将其所藏之缺卷清本刊行,是即今日通行之《元史译文证补》。
《元史译文证补》书是我国第一部大量利用外文史料参证汉文旧籍研究蒙古史的专著。其所依据的国外史籍,大致以贝勒津的拉施特《史集》第一卷俄译注本(包括波斯文原文校勘)和多桑《蒙古史》为主,参以霍渥尔特《蒙古史》、阿卜而嘎锡《突厥世系》、华而甫《蒙古史》、哈木耳《奇卜察克金帐汗国史》、哀忒蛮《铁木真传》诸书所记。由于洪钧在蒙元史方面本来就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底,故书中对外文资料的采用,基本上都能做到择善而从,并具有自己的断制。
汉文旧籍中虽然保存了大量蒙古史料,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也存在不少弱点。特别是有关蒙古初兴、在西北地区的活动等记载均较单薄。此书依据外文资料为明修《元史》的部分纪传或志书进行注释、补充,并增作了原书所缺的一些传记和专题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元史》的不足。
此书的可贵处不只是向学术界提供了国内从未见过的蒙古史料,还以此与汉文史籍相参证,作了许多精审的考证。如关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事迹,《元史》本传极为简略,仅一百六十余字,且谬误不少。此书的《术赤补传》则补充了许多资料,并纠正了《元史》关于术赤后裔世系之误。又如《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所列近百个地名,大多无任何说明,不知方位所在,清季以来,徐松、魏源、李光廷等虽有所论及,但错误不少。此书在《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释地》中对这些地名沿革和今地所在一一作了考证。这些考证,即使今天看来,大多仍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此外,书中的《元世各教名考》对蒙古统治时期各种宗教复杂关系的研究,也有不少地方启发了后来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索。
《元史译文证补》在史地考证上取得的成就,使其问世后在国内史学界获得了很高声誉,其后治蒙元史者几无不从中受益,号为集清末元史研究大成的柯劭忞《新元史》,从中取材尤多。由于时代的局限,此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因受偏重政治史的封建传统史观支配,作者在选择外文史料时,往往只重政治、军事史料,而删略了不少有关经济制度、古代东西交往等重要记载。第二,因作者本人不谙外语,仅靠译员帮助译出节录,故译文也时常有误。关于这一点,后来冯承钧在《多桑蒙古史》译序中曾专门指出过。第三,在史事考证上,也有一些错误。如关于铁木真(即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答兰版朱思之战的胜负问题,成吉思汗的年寿问题,作者都产生过误断。
如今,随着《多桑蒙古史》、《世界征服者史》、《史集》等汉译本的相继出版,此书除考证部分外,其译文的价值已不大。但从学科发展的意义上说,此书的地位仍不可低估。在洪钧之前,国内学者研治蒙古史,或因认识局限,或为文献所囿,皆不免局促于“元朝史”或中国蒙古史一隅,故只可称为“元史学”而不能称为“蒙古学”。自此书出,国内才得以了解蒙古人在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活动历史和国外蒙古史的研究与资料情况。因此,可以说,在中国,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蒙古学”,是从此书的出现开始的。
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刊本,《广雅书局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7年商务印书馆的《国学基本丛书》本等皆出自陆润庠藏誊清本。沈曾植所藏清本中的《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释地》,亦于《同声月刊》1943年三卷六期刊载,内容与通行本相较,略有出入,可互相补充。199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田虎校注本,对此书讹误有所辨正。

☚ 金史纪事本末   三国会要 ☛

元史译文证补

三十卷(内十卷有目无文)。清洪钧(1839—1893)撰。钧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出使时见俄国人贝勒津所译波斯人拉施特《史集》、伊朗人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和亚美尼亚人多桑《蒙古史》等书,命使馆馆员金楷利等人节译有关章节,然后据以著成是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版。此书为我国学者使用域外史料研究元史的第一部著述。现在,随着《史集》,《世界征服者史》和《多桑蒙古史》中文译本的相继问世,《元史译文证补》已失去它的实用价值,但其利用国外资料的首创之功仍是不可忽视的。

元史译文证补

书名。清洪钧撰。20卷。钧于光绪十三年至十六年(1887—1890)出任驻俄、德、荷、奥公使,得俄人贝勒津所译※《史集》及多桑所著《蒙古史》等,命使馆职员译为汉文,据以与汉文史料相参证,著成此书。其体例如书名所示,以译文为正文,所加夹注为“证补”。“证”乃证《元史》之误,“补”为补《元史》之缺略。第一卷《太祖本纪译征》正文为《史集·成吉思汗纪》的节译,其余诸卷的补传如《术赤补传》、《哲别补传》等,多取材于《多桑蒙古史》。全书未及完稿,其中如察合台诸王补传,速不台传注,克烈部补传等,皆有目无文。此书是我国学者译介域外史料用以研究《元史》的第一部著作。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石印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