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修定寺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 xiūdìngsìtǎ 座落於河南安陽縣西北清涼山南麓。爲原修定寺佛塔,故稱。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方形,單層,高約二丈九尺,塔身四壁由兩千餘塊浮雕磚鑲嵌而成,磚雕圖案有青龍、白虎、真人、武士、金剛、力士、寳像、侍女、飛天、童子、花卉、彩帶等七十二種。塔南壁設券門,門洞亦鑲砌浮雕磚,半圓形,石質門額之上爲三世佛造像龕,内雕佛像、弟子、菩薩、天王像九尊。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唐。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清凉山南麓。是一座单层方形塔,因塔身涂一层桔红色,俗称“红塔”。塔原高20米,现仅存塔身,残高9.5米。塔基座呈八角形,塔身呈正方形,四壁用模制的各种形状的雕砖砌成,内容为人物、动物和莲花为主题的花卉图案共72种,仅人物图就有武士、金刚、力士、侍女、童子及胡人等不同形象。刀法浑圆有力,造型生动逼真,是唐代砖雕的精品。此塔南面辟券门,门框、额、楣等均用青石雕刻而成。石质门额上雕三世佛造像龛,雕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像共九尊。塔身四角有花砖角柱。塔外壁的浮雕砖与内层砖用犬牙交错和榫卯的方法砌筑连接,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少林寺塔林 祐国寺塔(铁塔) ☛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位于安阳县城西北35公里的清凉山南麓,俗称唐塔。这里原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名为修定寺,始建于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塔是唐代寺院重修时建立的,清代末年寺院毁坏,惟独唐塔保留下来。它是中国现存砖雕艺术价值最高的唐塔。 ☚ 观星台 风穴寺及塔林 ☛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西北35公里的清凉山南麓。四周峰峦叠嶂、清泉流绕,景色优美。相传修定寺是僧人张猛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创建,名天成寺,北齐改名合水寺,文宣帝曾三临寺院,当时有僧人百余,后毁于后周。经隋唐重修,更为壮观,改名修定寺。清末寺毁,仅存此塔。塔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方形单层,原高20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因周身涂以朱红,俗称红塔。塔基座平面呈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顶为覆盆状,上置仰莲承托宝瓶,球状火焰宝珠刹,造型端庄华丽,唐塔中所罕见。惜今仅存塔身,残高9.5米,正方形,四壁由不同类型的模制浮雕砖2000余块镶嵌而成,雕刻内容广泛,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刚、力士、宝象、侍女、飞天、胡人、童子、天马、猛狮、花卉、彩带等72种图案。刀法浑圆有力,构图严谨.造型生动逼真。塔南壁辟拱形门,半圆形石质门额上刻有佛龛和唐宋题记多处。三世佛造像龛刻有佛像、弟子、菩萨、天王像九尊,佛像背后有火焰纹背光,具盛唐艺术风格。造像下有唐咸通十一年(870)草书题记。石质门框刻有牡丹图案。塔外壁浮雕砖与内层砖用榫卯相套,整座塔身浑然一体,造型优美。其砖雕是唐代砖刻艺术珍品。 ☚ 灵泉寺石窟 珍珠泉 ☛ 修定寺塔唐代砖塔。又名三生宝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北磊口乡清凉山村西修定寺旧址上,距安阳市35千米。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的单层方形外表为模制花砖的舍利塔,高16米左右。建于唐代建中二年(78年)。塔基呈平面八角形。塔身四周表面遍嵌菱形、矩形与五边形等模制花砖、嵌砌面积300平方米。各种形制花砖3775块,每块砖上雕刻图案不一,而且每块砖都是以榫卯结合的方式嵌在塔身上。四隅亦装马蹄形团花角柱,两侧加滚龙攀椽副柱挑檐。塔顶覆钵式,上置椭圆形宝瓶,下为仰莲承托,为明代重修。因塔身遍涂红色,俗称之为“红塔”。此塔为全国惟一的模制花砖舍利塔。修定寺塔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定寺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35公里的清凉山上。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今已废圮,唯存唐咸通十一年(870)所建亭式塔一座。塔身呈平面正方形,塔座为束腰须弥座。塔刹已毁。塔身上五千余块浮雕砖上的菩萨、佛、力士、仕女、飞天及龙虎等动物生动逼真,堪称艺术精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