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信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信息xìn xī

消息,音信,李中《暮春怀故人》: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信息

 

论题解析


 [解题]信息(information),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而信息科学则是一门研究信息数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受的科学。通过数学的运算可以计算出信息传递的能力和效率。信息论则是应用在通讯、生物学、物理学中的基本论点。
 [析题]信息是什么?你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比如电视上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通讯工具中的信息,等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掌握信息?显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意识不到这一点,谁将处于不利的地步。你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能得到哪些好处?比如能够更好地把握时机,更迅速地占有主动打败对手等等。最后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那些需要把握的信息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信息需要慧眼才能识别,信息需要高手才能把握:这些人一般是聪明而有知识的。信息只在很小的程度上受人控制,基本上是自由的,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能力就能捕捉到。同时,人们也要注意到正确和错误之分,不要把一切信息都看做自己追寻的目标,那些错误的信息会扰乱人的视野。所以,人们面对信息要擦亮眼睛。
 [温馨提示]对信息的论述,我们需要把握好信息这个概念,认清信息社会这个含义。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十分注重信息的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适时地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各种角度,甚至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予渲染。
 

思路导引


 信息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必然陪伴物,无论你是否注意到它的存在,一旦你的需要涉及它的时候,它可能会令你触手可得,它也可能令你望穿秋水。但是,就是这个可爱又可恨的信息,注定是打开我们所处时代的钥匙。
 为什么信息是钥匙呢?因为现代经济中掌握大量的信息,是一个企业或竞争者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对于获得信息的难易有别,其原因也很多,比如获取不同的信息,有普遍和机密之分。还有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速度也在不断变快。同时,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每个人也不同,反映在事业上便是同时起步的两个人因为对信息认识程度和发现信息的早与晚的差异。
 那么这些信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说明,一方面信息是时代的宠儿,它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基础;而另一方面信息有时反而会破坏你的事业,错误的信息会无声息地遮掩你的视野,阻碍你的判断;并且,有些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一旦超过其存在时代,它就会无用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信息,要做的就是对信息擦亮眼睛,取其利,去其弊。学会各种获得信息的方法,从而让自己站在时代的前列。总之,无论是深入到生活细微之处的信息,还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共有信息,我们都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不会错失发展的机遇。
 

论点集锦


 1.信息资源是信息社会的主要资源。
 2.信息技术是未来科技进步的核心内容之一。
 3.信息是决定成败的裁判。
 4.没有信息,就好像驴子拉磨,总在原地转圈。
 5.信息无主,谁善于捕捉它,谁就是它的主人。
 6.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代表着人类的进步。
 7.信息的传递能促进人与人的交流。
 8.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9.全方位了解信息。
 10.准确区分信息的真实与虚假。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 邓小平


 ※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现代化。
 

—— 江泽民


 ※信息、咨询是一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新兴产业,也是当今世界重要带头产业,其地位同能源等基础产业相当。
 

—— 邹家华


 ※最佳信息+上乘的人才+科学的管理=成功。
 

—— 陈玉书


 ※多方面了解环境、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报信息,并能够及时准确地加以利用,这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 罗元铮


 ※结账台上的战斗使人看到即将到来的超级信息型经济。
 

—— 〔美国〕阿尔温·托夫勒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环境里,善于操纵形象信息的风头任务明显地位占便宜。
 

—— 〔美国〕阿尔温·托夫勒


 ※*信息就在指尖。
 

—— 〔美国〕比尔·盖茨


 ※信息的产生是为了利用,每一比特的信息都应该有它的用户;每一个用户,都应该拥有大量的信息;节省用户的时间,信息网络化,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
 

—— 〔日本〕阮冈纳赞


 [事实论据]
 

盖茨预言:信息化技术造就数字生活


 2002年信息技术秋季展览会(COMDEX/Fall)11月1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开幕,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展会前夜的基调演讲中预言,未来十年间个人便携数字设备的广阔市场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盖茨在演说中反驳了信息技术行业的黄金发展时间已经一去不返的说法。他说,尽管高科技领域的经济不景气,但并没有影响这一行业的技术创新。未来十年中,智能化的个人便携数字设备 “不论是装在口袋里的,还是戴在手腕上的,都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而这些设备的广阔市场将大大推动软件业和硬件业的共同发展。
论题链接 ①文明②科技与发展
 

一张照片上的情报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发大庆油田,唯独日本人和我们谈成了征求设计的买卖,原因是别的国家的设计均不合我国大庆油田的要求。
 日本人是怎样事先就知道大庆油田的设计要求的呢?大庆油田建设之初,从规模、技术、范围、产量,甚至到地名都是保密的。1966年,某画报刊登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是铁人王进喜站在一段铁栏杆旁边。日本情报人员看到这张照片,进行推测,根据王进喜的衣服即推断出大庆是在我国气温零下35℃的齐齐哈尔附近;又根据那段铁栏杆,推测出这是反应塔的扶栏,其炼油能力为年产360万吨左右。于是他们立即着手准备向我国出卖石油设备谈判,掌握了主动权。由此可见,搜集情报、分析情报、使用情报在市场竞争中的意义和价值。
论题链接 ①机遇②成功与失败
 

穆兴永靠信息发大财


 清代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原籍浙江钱塘,明代落户天津,至乾隆时穆兴永因善抓信息经营粮食而发家。在小麦还未成熟时,他就派人到各地了解收成情况,采取相应对策,确定收购方针。当时河南是天津粮商收购米粮的主要地区,有一年穆家的一个伙计于麦熟前到河南考察,发现小麦麦粒呈黑色,他马上向天津报告。穆氏兄弟分析河南小麦可能会歉收,便决定在天津本地收购各处存粮囤积,并对其他粮商封锁这一消息。后来河南果然歉收,天津不少经销河南小麦的粮商都受了损失,而穆氏则趁机把囤积的粮食抛出,获取了大利。穆兴永由一个米面小贩而成为名震一方的大商人,善抓信息是其经营秘诀之一。
论题链接 ①探究②发现
 

我们会沦为 “信息殖民地” 吗?


 《国家信息安全报告》指出:目前,构成中国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硬件、软件等产品都是几乎完全建立在外国的核心信息技术之上的。长期缺乏自有技术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但得不到相称的制网权,连网络的话语权和分享权也成为问题。目前,网上的信息80%是英文,中文网页不到0.4%。对于这种情况,有关人士指出,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不对称发展,世界上已经出现了 “信息宗主国” 和 “信息殖民地”,这标志着在信息时代,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划分出现了新的衡量尺度,中国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使中文的文化信息资源在整个互联网上占到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体现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否则,中国极有可能沦为网上弱国—— “信息殖民地”。
论题链接 ①知识②危机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 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甚至上亿封,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网络。从个人用户来看,“垃圾邮件” 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人们需要至少10秒钟时间来判断是否为 “垃圾邮件”,如果每天收到几十封 “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它们。今年8月份,国际电信联盟专家会议发表的一份公报表明,目前约80%的电子邮件是 “垃圾邮件”,“垃圾邮件” 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
 2.信息就在指尖。
 

—— 〔美国〕比尔·盖茨


 要求:①根据上面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教育与信息”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注意要体现时代特点。②题目自拟。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垃圾信息就在指尖


 

佚 名


 每次车在路口停下等绿灯,就会有成群结对的发小广告的,一辆车一辆车地散发,把小广告塞到你的门把手、雨刷器上。这些人动作娴熟而敏捷,穿行在车缝中,庖丁般游刃有余。原来还是零星的,现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出趟门回来,车上被塞满了十几张小广告,很烦。
 十几年前,比尔·盖茨就畅想过 “信息就在指尖” (information on your fingertip)的美好情景,那时候他大概不知道,有一天他会成为全世界收到垃圾邮件最多的人。信息的确就在指尖,不过大部分是垃圾信息。
 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 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甚至上亿封,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网络。从个人用户来看,“垃圾邮件” 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人们需要至少10秒钟时间来判断是否为 “垃圾邮件”,如果每天收到几十封 “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它们。今年8月份,国际电信联盟专家会议发表的一份公报表明,目前约80%的电子邮件是 “垃圾邮件”,“垃圾邮件” 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
 垃圾信息的泛滥,是人类自私本性的表现。打开邮箱,收下300封E-mail,299封垃圾邮件,让人不胜其扰;手机一响,收到一条短信,又是推销信息,让人不胜其烦。信息产业的发达,让我们终于完全暴露在垃圾信息的雷达上,无所遁形。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代人连“道”都不要了,就要 “利”。“利” 让人不择手段。
 Google因为提供了一个好用的搜索引擎,而受到网民的喜爱。但现在,它每天都被这样的垃圾信息强暴着。AdSense好不好?当然好。可是Google也不得不愤而起诉点击欺诈者,并因点击欺诈,成为别人起诉的对象。
 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追求的主要目标,可能不再是为人类造福,而是与人类的自私周旋。最后,技术的发展,变成了一场游戏——警察与小偷的游戏。
 Blog为个人出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它也为垃圾制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人注册了几乎所有的免费Blog,目的只有一个——制造垃圾,为他们的目标网站获得搜索引擎排名优势。不仅如此,Spammer们还流窜到别人的Blog上,留下他们的劣迹。我几乎每天都要在我的Blog上清除一些这样的垃圾。
 刘韧认为Wiki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知识积累工具,但我对此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不敢乐观。DonewsWiki希望提供一个用户自主维护的IT百科全书,结果是,它完全被垃圾信息湮没了。现在不得不对用户的编辑权限进行限制,得到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条目,尽管这妨碍了用户的参与,并背离了Wiki的初衷,但至少,这样可以把这个网站从垃圾中拯救出来。我估计,国内大多数Wiki都已经陷入同样的麻烦。
 信息技术让信息的产生、传递、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在应对人类自私本性方面,一直没有很大的进展。结果就是,我们不是被信息湮没,而是被大量无用信息湮没。想想看,如果你像盖茨一样每天收到400万封垃圾邮件,你要么放弃这个邮箱(连同其中真正有用的信息),要么变成这些垃圾邮件的奴隶。
 经典点评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确,信息时代的高速度的大量信息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模式上的改变,但是大量信息中也伴随着无用的垃圾信息,这就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全文以一种轻松的气氛进入,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现象的背后才是事件的本质。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信息”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信息

通常是指消息、情报、资料、知识等。

我国早在公元前7世纪,“信息”的含义就出现了。《诗经·郑风·子衿》中说:“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嗣”,郑玄注释,作“续”解,指连续传寄音信。此为“信息”一词的原型。西汉·扬雄《太玄经·应》中有:“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这里的“信”作声兆解,“声兆”,可译作今日的“消息”,亦可译为今日的“信息”。

“信息”在南北朝时被称作“音息”“音信”。如《文选·为顾彦先赠妇》诗:“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信息”一词入书,源于西晋人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其中有“正叔欲来,信息甚大”之句。唐·李中在《碧云集·暮春怀故人诗》中云:“梦断美人沉信息,且穿长路倚楼台”,诗中用了“信息”一词。可见“信息”一词最早脱胎于“嗣音”,后衍化成“音息”“音信”“音耗”等,它是“消息”的同义语。如今“信息”一词已被广泛用于经济科技等领域。


信息 - 后现代文学 - 可可诗词网

信息

 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特征之一。从认识角度来看,为数众多的信息定义可分为以下几种。
 1.从哲学角度来认识。信息是一个哲学范畴,如同哲学上的物质、运动等概念一样,是不能被定义的,只能加以描述。前苏联的许多学者持这种观点。
 2.从控制论角度来认识。信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必要条件。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自动接收和处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是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和依据。
 3.从交流的角度来认识。信息是具有保存、传递、加工对象的消息或知识因此,可以认为信息是动态的,总是处于一种传递、交流的状态。
 信息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信息的属性反映了信息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1.信息是知识。知识是信息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具有反映客观实在的规律性的性质,同理,信息也具有这方面的性质。信息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或属于哪一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内容,含有一定的知识。没有内容的信息,实际是不存在的。知识作为信息的属性之一,反映了信息的普遍规律。
 2.语言、符号是信息存在的形式。知识要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知识存在于语言、符号中,信息也具有这种性质。信息在交换、传递的过程中离不开载体(文献、物体或能量)。根据这些性质,可将信息视为借助语言、符号固定在载体上的知识。
 3.信息是动态性的。知识并不等于信息,知识要成为信息,必须经过传递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是传递中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将“死资料”变成“活资料”。信息有了反映差异性的性质,才有可能消除同一性,才能具有针对性,才会成为有用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仅仅是知识运动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知识运动的全过程。
 4.信息是具有利用价值的知识。信息作为一种社会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是以信息所含的知识的有用性为前提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状态下,向特定的人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消息,是信息的基本属性之一。换言之,信息是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与知识的利用价值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5.信息的反馈性质。信息的意义说到底是一种反馈运动,即利用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为未来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是为未来服务的。
 在后现代社会中,信息与能源、材料共同构成社会的“三大支柱”,成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力量。
 信息是通往未来的桥梁,其所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信息xìnxī

通常是指消息、情报、资料、知识等。
我国早在公元前7世纪,“信息”的含义就出现了。《诗经·郑风·子衿》中说:“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嗣”,郑玄注释,作“续”解,指连续传寄音信。此为“信息”一词的原型。西汉·扬雄《太玄经·应》中有:“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这里的“信”作声兆解,“声兆”,可译作今日的“消息”,亦可译为今日的“信息”。
“信息”在南北朝时被称作“音息”“音信”。如《文选·为顾彦先赠妇》诗:“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信息”一词入书,源于西晋人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其中有“正叔欲来,信息甚大”之句。唐·李中在《碧云集·暮春怀故人诗》中云:“梦断美人沉信息,且穿长路倚楼台”,诗中用了“信息”一词。可见“信息”一词最早脱胎于“嗣音”,后衍化成“音息”“音信”“音耗”等,它是“消息”的同义语。如今“信息”一词已被广泛用于经济科技等领域。

信息xìnxī

❶音信;消息
 △ ~不灵。
❷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 中文~处理。

信息xìnxī

❶ 〈名〉消息:信息灵通︱每天通信息。
【同义】消息︱音信。
❷ 〈名〉信息论中的专名:信息爆炸︱计算机信息处理。

信息xìnxī

【释义】
音信,消息。

【色彩】
中性。

【近义】
消息︱音信︱新闻︱音讯。

【扩词】
信息社会︱信息论︱感受信息︱丰富的信息︱得到信息︱信息传递︱缺少信息。

【造句】
 ❍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国民经济有着极大的作用。
 ❍ 他获得一条重要的商品~后,迅速改换经营思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传递~的重要途径。

信息

语言学上通常指语言符号(语音、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和内容。语言是最完善的有声符号系列,是传达意义和内容的主要工具。按照语言的结构规则把语言单位排列起来,就可构成消息。消息的内容就是信息的含义。信息可以通过信道传送,也可以储存、加工和改造。

信息xinxi

❶本指音信、消息,也泛指消息、情报、资料、知识等:经济~|市场~|交流~|他们从外地带回了许多新的~|他们厂地处偏远山区,~不灵。
❷信息论中指以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符号接收者预先不知道的:一些学者认为汉字可以比拼音文字传递更多的~|这位昆虫学专家对昆虫传播交配~的方式很有研究|电脑能迅速处理各种复杂的~。

信息xìn xī

信儿;消息:邢夫人犹不知贾母已知鸳鸯之事,正还要打听~。(四七·1079)

信息xìn xīинформция

信息

信息

通俗称作消息、讯息,是事物存在与变化显现出来的特征。信息包括物息、声息、光息、符号息、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完整的信息往往是上述六种信息形式的组合。文字信息又称表意符号信息,它和图像信息又称人为信息,即由人模拟、复制、创造而形成的信息。新闻信息是指新闻报道中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一事实,通常由一段文字(或一两句语言)或一个图象组成。对于接受者来说,信息是其未知的讯息。被人们早已熟知的事实或意见,再向人们传播,它的信息值等于零,人们就不必也不再接收。信息主要指客观事物显现的内容,或指人们传播的内容,但其传播形式也是一种信息,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新闻、消息、报告、口号、广告、情报、录像等也称作信息,这是广义上的信息。

☚ “四人帮”封建法西斯新闻理论   表意符号 ☛

信息xìn xī

音信,消息。李中《暮春怀故人》:“梦断美人沉~~,目穿长路倚楼台。”

信息information

通讯或消息的实质内容。一封信或电报即为一条消息。消息的实质内容的量不一定与消息的长度成正比。实质内容的质(包括重要性、意义以及引起的后果)也不取决于消息的长度。但现在还仅有关于信息量方面的数学理论,即信息论。1949年仙农(C.E.Shannon)等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消息的发出者称为信源。欲发出任何消息,信源必须具有一种以上的与收信人(称为信宿)约定的符号(理论上把不发生任何符号也看做一种符号,因它易引起收信人误解,实际并不采用)。例如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如只有一种颜色,就无法指挥。该信源共有几种符号(或消息),每次发出其中一种,收信人事先无法断定信源将发出哪种符号,即符号的发出具有不确定性。显然它与每种符号被发送的概率(长期通讯中每种符号出现的相对频数)有关。仙农证明: 信源发出一个符号所具有的平均不确定性可用下式给出的熵函数H表示:

式中 Pi为第i个符号被选中的概率,k为取决于对数的底和H的计量单位的常数。通常令对数的底为2,H以比特为单位(即信源只有二种等概率的符号时的平均不确定性),此时k=1,H=-∑PilogPi
在收到消息前,收信人不确知将收到何种消息,称为事先(或验前)不确定性,其值由上式给出。收到消息使收信人获得某种知识,一部分不确定性被消除,但仍可能留有未消除的不确定性,称为事后(或验后)不确定性。仙农把一消息所含的信息量定义为事先不确定性与事后不确定性之差,即消息所消除的不确定性。熵函数H也称信息熵,它描述事物不确定、多样和无序的程度。信息则描述确定和有序的程度。例如:以熵表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市场上顾客的选择、交通流的复杂性等。
信息经过传输、处理、贮存、检索等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些基本过程都可用下图的模型表示。更复杂的过程则由若干个基本过程以某种方式结合而成。编码是信息传输、处理不可缺少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编码理论是信息论的重要方面。编码是对原来消息的一种——变换。变换后的编码消息在收信端经译码恢复原貌。编码消息的传送途径称为信道,它一般要受到环境的干扰。后者称为噪声,它使信号失真或湮没。编码方法甚多,应根据信道特点选择。每个信道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传输率)有一最大值,称为该信道的容量。信道容量定理指出:信道容量随信噪比(信息功率/噪声功率)而增;如传输率不大于信道容量,则存在某种编码方法,使消息的信息量可以几乎不受损失地在有噪声信道上传输。

信息传输模型

信息

信息xinxi

能够去掉对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即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东西。信息的概念是C.E.仙农(Shannon)通信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一个事件S,我们开始对它了解程度为X1,过程结束后,我们的了解程度为X2,我们可记开始的不确定程度为I(X1/S),后来为I(X2/S),信息是不确定程度的减少,为I(X1/S)-I(X1/S)。信息是一个过程量,通常将过程结束时不确定程度取为零(认为完全了解了某事件),这时可认为信息熵I(X1/S)即某个事件的信息。在通信中发射符号有点·,横——,两种形式,n个符号组成的字符可有2n种可能性,收到字符后完全消除了不确定性。信息可记为I(2*/S)。通常要求互不相干的两个字符所含信息量之和应与它们组成新字符所含信息量相同,即I(2n1/S)+I(2n2/S)=I(2n1+n2/S),我们必须定义I=Kloga2n才成,对数底的选取是任意的。适应电码有·、——两种形式,对数底选2,K=1得到信息量单位为比特(bit),1bit=log2Z
某一事物各种可能性出现概率不同,分别为Pi时,可以证明在前述定义下,信息可以写成


熵是描写一个热力学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一个有多个可能状态的系统,其熵可记为S=KBlnW,其中W为系统具有的微观状态数。当每个可能状态出现概率一样时(统计物理建立在各态出现等概率的前题之下),每态出现概率为Pi=1/W。经过一过程状态完全确定,则原状态具有信息

这表明热力学熵与等概率状态下的系统的信息是一致的(KB=1,信息单位不用bit而采用e为对数底)。
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研究比通信中所研究的更复杂的事物,接收者的作用不能低估,同样一件事物,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或地点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信息是由信源发出,经过信道传播,最终由信宿接收的一种东西,它的大小与信源、信道、信宿全有关系。对现代信息目前还无法度量。对于信息的本质目前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普遍认为,信息在自然界的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将能在不改变物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生产力。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
☚ 电光效应   控制论 ☛

信息

提示和告知变化的信号。1946年美国马萨诸塞工科大学(MIT)的C.香农在他的通信理论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香农认为,信息意味着对变化的最小构成单位的两值状态的选择,从而导出了著名的信息量的最小单位“比特”(binary digit的略语)。信息领域中科学的、一元化的体系的诞生,是在香农以后。它有赖于此后的传播学研究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由于这一理论基础的建立和此后信息传送及处理技术等手段的进步,也出现了信息化这一新词。它把信息的生产、再生产、处理及传送也看作是一种生产手段。


信息

控制论中最基本概念之一。基本特征是:在各部分之间,以及它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通常以消息、情报等方式来表现。参见“哲学”中的“信息”。


信息

一般指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密码、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作为科学概念,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信息论创始人申农认为是不定性减少的量,是通讯系统的一种普遍联系方式;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名称;还有的认为是消息中不确定性的消除。信息必须有载体,但不等同于载体,是系统之间普遍联系的特殊形式,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其本质目前也无定论。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

又称“负熵”。宇宙万事万物间发生各种形式的影响的总和。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切事物的属性。与物质、能量并列为人类所能观察到的三类宏观现象。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种种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来判断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变化。信息的交换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且存在于人与其他动物、人与植物、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乃至任何物质之间。信息论中的信息指信源(信息发出者)向信宿(信息接受者)发出的,能够消除信宿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也就是使信宿对事物的认识由未知到已知转变的必要条件。真实的信息有以下特点:
❶客观性。不反映客观实际的信息是虚假的没有价值的信息。
❷滞后性。某一事实的信息只有在这一事实发生后才会产生。而有关该事实的信息价值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❸可扩充性和可增长性。信息不会因被使用而磨灭,反而会因为被利用而得到充实和发展。
❹可传输性。这是信息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性。科技革命使信息不仅可用实物传递,而且可通过电磁波传递。
❺可扩散性和保密性并存。
❻可压缩性。信息可以被加工、概括、归纳和整理,成为浓缩的精练的信息。
❼可分享性。信息转让或出售后,买者得到,卖者并未失去,双方可共享同一信息。信息与熵是一对概念。参见“熵”,“信息论”,“信息量”。

☚ 综合   熵 ☛

信息

由事物发出的信号、消息等。它可以使人们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人类的思想领域,同物质、能量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并与物质、能量一起,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物质为人类提供材料,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而信息奉献给人类的则是知识和智慧。

信息

信息

信息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特别是在八十年代的“信息热”之后,不仅政府机关、企业团体中使用它,而且人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谈论它。但是要给它下一个准确而简明的定义,似乎又不太容易。
其实信息一词早在我国使用很久,最早见于 《三国志》,在南唐时已大量的运用,例如南唐有一个叫李中的诗人在 《暮春怀故人》 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这里的信息指的是音信的意思。因此人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信息与音信、消息、讯息等名词相互混用。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信息是具有深广的含义,它的内容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而逐渐明朗化。1928年哈特莱发表 《信息传播》 一书,区分了消息与信息:“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1948年维纳在 《控制论》 中说信息是“在我们为适应外界而行动,并由外景感知调节行动的结果时,我们和外界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同年,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 中指出信息可以说是讯息的含义或内容,它通过各种形式,包括数据、代码、图报、报表、指令等反映出来。
不管怎样去定义信息,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是人类社会生存、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因为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同时物质的运动过程和信息的运动过程是同步,只要我们认识了信息的运动就可以了解物质的运动,但是信息并不是物质本身,它是物质的转化物、它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为信息总是对物质的差异或运动的变化进行反映,没有差异或变化,则就不能产生信息。如果信息的来源是物质的本身,则是直接的反映,如果信息的来源是如社会中政治、法律等精神方面则是间接的反映。
在哲学上:“反映指存在于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过程中,但又不能等同于物质或物质运动过程”而信息是表现物质的差异和运动变化,也非物质本身。那么信息与反映不是一个概念吗?前苏联也有人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信息与反映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它们的含义并不同一。信息是反映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过去或将来发生的,并且是可以度量的,而反映只是对现实事物的反映,只是一个过程,是不能用量或度来衡量的。

☚ 领导科学与信息论   信息分类 ☛
信息

信息

信息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特别是在八十年代的“信息热”之后,不仅政府机关、企业团体中使用它,而且人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谈论它。但是要给它下一个准确而简明的定义,似乎又不太容易。
其实信息一词早在我国使用很久,最早见于《三国志》,在南唐时已大量的运用,例如南唐有一个叫李中的诗人在《暮春怀故人》中有: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这里的信息指的是音信的意思。因此人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信息与音信、消息、讯息等名词相互混用。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信息是具有深广的含义,它的内容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而逐渐明朗化。1928年哈特莱发表《信息传播》一书,区分了消息与信息: “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1948年维纳在《控制论》中说信息是“在我们为适应外界而行动,并由外景感知调节行动的结果时,我们和外界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同年,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指出信息可以说是讯息的含义或内容,它通过各种形式,包括数据、代码、图报、报表、指令等反映出来。
不管怎样去定义信息,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是人类社会生存、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因为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同时物质的运动过程和信息的运动过程是同步,只要我们认识了信息的运动就可以了解物质的运动,但是信息并不是物质本身,它是物质的转化物、它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为信息总是对物质的差异或运动的变化进行反映,没有差异或变化,则就不能产生信息。如果信息的来源是物质的本身,则是直接的反映,如果信息的来源是如社会中政治、法律等精神方面则是间接的反映。
在哲学上: “反映指存在于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过程中,但又不能等同于物质或物质运动过程”,而信息是表现物质的差异和运动变化,也非物质本身。那么信息与反映不是一个概念吗?前苏联也有人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信息与反映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它们的含义并不同一。信息是反映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过去或将来发生的,并且是可以度量的,而反映只是对现实事物的反映,只是一个过程,是不能用量或度来衡量的。

☚ 领导科学与信息论   信息分类 ☛

信息

信息

指关于系统状态、事件或过程的消息。如指令、书信、情报等。在通讯系统理论中被定义为消除了的不确定性。存在于由信源、信道、信宿组成的信息系统中,信宿收到信息后即消除了它关于信源状态、结构、性质和过程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信源的各种状态、事件具有统计关联,所发出的消息是随机序列,每个消息的平均信息量不仅依赖于可能消息的总数,还依赖于这些消息出现的概率。熵是信宿初始状态不确定性的测度,状态惟一确定的消息消除了这一不确定性。所以系统的熵是无组织程度的度量,信息量是它的组织化程度的度量。于是信息又定义为反熵,是物质系统的有序性、组织性,或物质、能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这种性质能够被表征或在他物上得到反映,通过相互作用一个事物被打上另一事物的结构特征或组织状态的印记。信息科学是新兴学科,学术界对信息还没有给出统一确定的定义。人们还试图从语义和价值的观点考察信息,把它定义为物理载体和语义内容构成的统一体,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只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信息论和控制论以后,信息才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到其他许多学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的时代。信息科学提出了新的哲学问题,如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概念把各种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统一起来,抽象出其中的信息的获取、传递、储存、加工处理过程,为认识大脑的机能和思维的本质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认识论的研究。

☚ 有序和无序   控制 ☛
信息

信息

自1948年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几乎同时问世至今,近40年来人们对信息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但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由于信息论最初是从研究通讯的工程问题中发展起来的,所以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最先从通讯的角度看待信息。很明显,通讯的目的就在于这些事情、某种消息、某种思想告知对方。对方在通讯之前对于把这些事情、消息、思想是未知的,因而在认识上处于某种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和生活中常见的偶然性的几率事件(如抽签、猜枚、掷硬币等)有类似之处。当着实现通讯以后,传来的消息、思想使收信者了解了某种问题,因而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或消除了。出于这种认识,申农在《通讯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认为:“信息是使不肯定程度减小的量”,是一种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申农正是根据这种认识给出信息度量的数学表达式的。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则从机器系统与生物系统功能的相似,从人与机器系统的通讯与控制问题来说明信息的含义,他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他还说“信息系统是系统状态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志”、“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维纳从控制和通讯的观点出发对信息做的说明中,提出信息与外部世界、与客观系统相联系并作为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的思想。作为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信息所反映和包含的是事物运动的方式、规律,而不是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能量)。也就是说,世界并不是如传统的认识所说明的只含物质、能量两种因素,而是还有信息的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彼此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存在,但又互不相同各有其特殊的含义。信息作为物质和能量的运动特征的反映,描述了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存在的情况。但它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以声波、电磁波、文字、录像、录音等物质为载体传递的谈话、故事、音乐、报告等,不能没有这些物质载体而绝对独立的存在。因此,信息的客观物质性是无可怀疑的。
但是,从通讯和控制系统的观点看,信息也含有与人的知识、观念等精神因素相关的特征。因为在通讯与控制诸问题中,总要有人的某种参与。这样,信息就成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东西。它既来源于物质世界,又来源于精神领域;既能够为人所感知(表现为具有新内容的消息、知识),又能为人造的机器系统以及其它的客观物体所感知。所以,当前的科学界和哲学界对信息本质的解释还颇为不同。例如有的认为信息是一切物质的属性,有的认为它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有的认为它是存在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客观而不实在的东西,有的认为信息是与物质和精神并列的世界第三本原,有的认为信息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有时也是观念的等等。但是,不管学者们对信息的本质做何解释,信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现代社会各部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则已越来越为人们认识。

☚ 信息论   信息变换 ☛

信息

作为日常用语,指情报、信息,作为科学用语,通常理解为消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报道。信息是组织程度,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增强,减少混乱和噪音。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一个系统的组织程度越高,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总是离不开互通情报,交换消息。通常把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都概括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信息通常理解为对经济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经济运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真实反映。信息的作用:(1)使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定度减少;(2)帮助人们对事物运动认识的未知度减少;(3)帮助人们对事物运动发展变化和特征认识的疑义度减少;(4)帮助人们对事物运动过程中错综复杂因素中区分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使混杂度减少。在经济信息中,数据有着重要地位,数据是对经济运动中数量关系的客观描述,数据只有加工整理,才能变成经济生活中可以强解和能够接受的经济信息。

信息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信号中所包括的一切可以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不同的物质和事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就会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声波、文字、电磁波、颜色、符号、图像等发出不同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这些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就是信息。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是指一切消息,即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狭义的信息是指有使用价值的情报,即通过文字、数据、图像或信号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传递、处理、储存的对象。信息产生于人类的认识与思维过程中。信息有下列特殊属性:(1)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信息是人可以感知的,如温度、语言的内容;有的信息是人不能直接感知的,如微电子信号。人凭借感官获取的信息是极少的,通过各种工具,例如测温仪、显微镜,则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各种自动化仪器能代替人去测量信息、处理信息并自动发出指令。(2) 信息可以生成,可以被感知、存储、加工、传输。(3) 信息可以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式。例如,光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被转换为磁信号,磁信号被转换为“开”或“关”的机械信号、再被转换为数字信号(“0”、“1”两个数字的有规律组合)。信息存在形态的可转换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
信息具有能被有目的地使用并满足人类社会多方面需求的性质,被列为同能源、材料并列的三大重要资源之一。随着人们获取、整理、传播、使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信息给人类带来的福利的日益增加,信息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它能够被重复使用。信息的使用价值因使用主体的能力或智力不同而异。信息的内容是可以通约相加的,不受存在形式的限制,人们对其进行检索、整理、综合、概括和利用,不会因时间、空间、语言、地域、行业差异而发生内容改变。信息的公用性是永恒的,信息的私有性是暂时的,信息产品是社会财富,没有终极所有权。信息产品可以是商品。

信息

信息

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一类对象的总称。本世纪20年代,哈特莱提出了信息和消息在概念上的差异,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载荷着信息。到了本世纪40年代,仙农和维纳从通信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他们认为,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此后由于信息概念广泛渗入各门科学领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和定义,1973年有人统计,已发表的定义有39种之多。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信息概念:(一)最广义的信息定义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状态改变的方式和规律”。这样定义的信息只涉及“事物”本身,没有任何条件的约束,在整个宇宙都普遍存在。(二)从传递和接受方面定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体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意义符号”。即没有传递和接收就没有信息。(三)信息是控制过程中物质对象的普遍联系的特殊形式和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四)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的分布。(五)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即无序的消除程度。(六)信息是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目前,在信息定义上基本上从实体属性和传受过程两方面思考的。克劳斯在《从哲学看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与物质、能量以及意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这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概念已经成为自然、社会、思维各个领域的普遍概念,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信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具有方法论意义。有人把信息概念引入新闻,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发生的对受众具有解除不确定性功能的事实的报道”。实际上,信息是各种未知事实的最小单位,由若干信息构成一篇新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自古就把信息和消息、讯息视为同一个概念,这是一种通俗说法。唐文宗太和年间的进士许浑曾有“塞外音书无信息,道旁车马起尘埃”的诗句,这是我国较早把信息用作消息的例子。

☚ 信号   信息学 ☛
信息

信息

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事物的状态和特征不断变化,就不断地产生信息。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们的认识及思维过程中。例如政治、军事、法律、宗教等社会信息,生产、科学技术、遗传等物质信息。信息载荷于数据、信号等消息之中,以消息的形式传递,信息和消息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书报上的文字、电视屏幕上的画面、讲话的声音等等都是传递信息的消息。消息是负载信息的有一定次序的符号序列,被称为广义的数据 (包括数字、字母、文字、符号及公式等等)。人类社会正迈向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 生物工程   信息学 ☛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

又称情报、消息。即有关客观世界的一切真知,或指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内容。在计算机应用中,人提供给机器的信息是数据和程序,机器提供给人的是按照人事先下达的指示(亦称信息)处理所提供信息的结果。在信息系统中,将信息定义为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对接收者、决策者和行为者有现实或潜在价值。信息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 计算机网络   信息网 ☛
信息

信息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是指一切消息,即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狭义的信息是指有使用价值的情报,即通过文字、数据、图像或信号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传递、处理、储存的对象。信息产生于人类的认识与思维过程中。

☚ 新经济   信息的特殊属性 ☛
信息

信息

反应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组合的一种有用的消息。它包括范围很广泛,如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人类信息等几大方面。信息以消息为载体进行传递。消息中的有用内容,不肯定的程度越大,其信息量也越大。接收者从中取得的有用部分才是信息。同样内容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说则不是信息; 对于过去需要已经使用过的人也不再是信息。信息是能够搜集、传递、变换、存储和提取的资料。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更有价值。信息在当代已经成为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繁荣经济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信息同材料、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 经济信息   信道 ☛
信息

信息

通过文字、数据、语言、图象等各种形式所表现的,可以传递和处理的对象。它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表征。按照发生源的不同,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和人工信息两大类。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利用。在古代社会,人们凭借自身的感官和大脑获取信息,凭借语言和文字传输信息,凭借竹简和石刻等贮存信息,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电报、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信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被人们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 冷冻技术   经济信息 ☛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并有很多意义的概念。信息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源于信息科学。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Wiener)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1948)。信息科学的早期发展主要同通讯理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包括信息经济学)正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信息本质的理解。广义地讲,信息成为科学的概念,以及信息科学成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科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正在发生变化。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概念主要表示同决策者判断形成有关的资料、观测结果、知识等。例如,市场的价格,竞争对手的生产成本、研究与开发计划等。
在信息理论中,申农熵度量不确定性,因此申农熵的减少量可用来度量信息的数量。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信息的数量和信息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数量和信息价值的测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如同对物品数量的测量(重量、长度等)和对物品效用的度量是不同的问题一样。关于信息的价值请参见“信息的价值”。

☚ 贝叶斯均衡   知识 ☛
信息

信息

一般泛指包含于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图象、信号等形式之中的新的知识内容。对此有许多其他定义,有的认为信息是由他方面传来的或通过调查得到的知识; 有的认为信息是系统在有目的行为中与外界相交换的内容: 有的认为信息是物质、能量之外的并描述其变化的东西,等等。总之,信息的本质是关于事物变化的、能成为新知识的东西。信息有如下特征: (1) 差异性。只有当事物发生变化、与原来状态相比出现差异时,才能产生信息; (2)有用性。人们或某事物利用按收到的信息,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以产生正确的行动,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3) 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或媒介从一个地方向另一处传递。(4) 可转换性。可用不同的媒介转递同一信息,或同一信息可在不同的媒介之间相互转换进行传递。(5) 共享性。同一信息可由许多人或事物同时分享使用,这一点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不可共享性;(6) 时效性。信息的有用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另一方面,有些信息可以贮存起来在未来使用。

☚ 信息论   信息量 ☛

信息

information


信息

information

信息

information;news;message
传递~convey a message to/控制~steering information/~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编码(计算机)information encoding /~不灵ill-informed;poor information flow/~产品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产业information industry/~存储器 (计算机)information-storing device;information storage (or memory)/~学informatics/~和经验交流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sharing/~费information fee/~革命information revolution/~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处理informational processing/~处理器information processor /~传递information transfer (or transmission)/~单位information unit/~点播information on demand (IOD)/~度量information measure/~反馈information feedback/~工程学information engineering/~工作information service/~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 /~环境information environment/~基础设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交换information interchange/~交流information exchange/~灵通well-informed/~率information rate/~论information theory/~披露release of information/~市场information market/~输入information input/~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网络information network/~网络传播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全球)~系统(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informatics/~源information source/~转接系统messageswitching system/~发布制度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港inforport;cyber port/~高地information highland /~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IT-driven economy/~社会建设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时代era of information/~娱乐infortainment/~载体information carrier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

泛指任何有意义的材料。信息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意义。信息论中指项目的量值,该量值由项目的选择数确定,一个事件的可能性越小,信息量就越大。认知心理学中指知识;社会心理学中指在交往过程中,由沟通者传递给接受者的蕴含观念和情感的符号。

☚ 条件性抑制   信息加工 ☛
信息

信息

(1) 指在交往过程中,由沟通者传递给接受者的蕴含观念和情感的符号。(2) 泛指任何有意义的材料。认知心理学中指知识;信息论中指项目的量值,该量值由项目的选择数确定,一个事件的可能性越小,信息量就越大。

☚ 命题表征   信息加工 ☛
000003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