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俄罗斯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俄罗斯族Eluosizu

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1.35万(1990)。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另有少数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中国最初的俄罗斯族人于18世纪初时由沙皇俄国迁徙而来。19世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许多俄罗斯人迁入新疆一带。当时被称为“归化族”,其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1949年以后改称为俄罗斯族。其生活习俗、服饰、节庆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相同。复活节(帕斯喀节)是中国俄罗斯族最隆重的节日,被俄罗斯族视为“节中之节”。俄罗斯族传统体育活动有踢踏舞、头巾舞和击木等。
❶踢踏舞。因皮鞋踏地,踢哒有声而得名。分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几种形式。
❷头巾舞。是俄罗斯族妇女喜爱的一种集体舞蹈。跳舞时,舞者一手拿头巾,一手插腰,不断改变队形,变换步法,舞姿舒展,节奏轻快。
❸击木。属对抗性体育活动。比赛分个人对抗赛、分队赛两种形式,其中分队赛一般5人1队,分2队进行。1985年自治区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1986年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均进行了击木表演。

俄罗斯族éluósīzú

❶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
❷俄罗斯联邦人数最多的民族。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1799-1837年)俄罗斯伟大的诗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写有抒情诗800余首,长诗12首,诗剧6部,中、长篇小说12部,诗体小说1部。他的作品很早被译成中文,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族éluósīzú

❶ 〈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❷ 〈名〉指俄罗斯联邦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

俄罗斯族中国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8世纪以后从俄国迁来,19世纪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来者最多。旧称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为俄罗斯族。1990年人口有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也有少量分布。讲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多信东正教。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人大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在农村的俄罗斯人主要从事农、牧业,部分人专门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及养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各项事业均有发展。

俄罗斯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早在300多年前,有一部分俄罗斯人不忍沙皇的残暴统治,逃奔清朝,被安置在中国境内居住。到了近代,迁居我国的俄罗斯人日益增多,这些俄罗斯人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互相融合,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有汉族式姓名,又有俄罗斯族式的姓名。在19世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有更多的俄罗斯人陆续进入新疆,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他们被称为“归化族”。建国后,改称为俄罗斯族。他们与其他兄弟民族同甘共苦,为开发和建设新疆做出了贡献。俄罗斯族多数信仰东正教。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工业、农业和园艺、养殖业。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新疆的俄罗斯族有8935人。分布于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现有人口1.3万多(1990年)。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直接祖先是古代分布于罗斯河流域(今乌克兰的基辅地区)的罗斯部落。9世纪时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时解体分裂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部落。13世纪末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崛起,到16世纪末,开始向多民族国家发展,逐渐成为俄罗斯帝国。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我国的俄罗斯族是自18世纪末由沙俄迁入的。19世纪末和十月革命前后由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的更多。新中国成立后,确认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的是俄文。俄罗斯族人民勤劳勇敢,豪爽热情。经济从业较复杂,有修理业、运输业、手工业、农业、园艺、饲养家畜和养蜂等。生活习俗与独联体的俄罗斯人相似。有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俄罗斯族

旧称“归化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 其中以伊犁地区较多, 也有少数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2,935人(1982年)。十八世纪后少数人从俄国迁入我国新疆,十月革命前后,又有更多俄罗斯人陆续进入。在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操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多信东正教。解放前, 居住城镇的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的兼营农业,或经营园艺, 饲养家畜、养蜂等业。农村居民多聚居在伊犁特克斯河两岸垦荒种地: 接近牧区的, 多从事畜牧业。在生产技术和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较高发展。解放后,在新疆的多参加工交、财贸、卫生等部门的工作,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多在国营农场工作。原在苏联、澳大利亚、北美有亲戚的, 人民政府协助陆续外迁与亲人团聚,故现有人数较解放初期大为减少,即使如此, 在全国和新疆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体现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

俄罗斯族

中国的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伊犁、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4地区,以伊犁地区为最多;其余散居于黑龙江、内蒙古等2省区。人口为15609人(2000),其中男7365人,女8244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14人,大学本科762人,大学专科1237人,中专1320人,高中2261人,初中5042人,小学3258人,扫盲班53人,未上过学494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128人,采掘业16人,制造业68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人,建筑业13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2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3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3人,金融、保险业16人,房地产业3人,社会服务业46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0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51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8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52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34人,专业技术人员113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5人,商业、服务业人员119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20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43人。中国的俄罗斯族是18世纪,主要是19世纪以及十月革命前后,从俄国迁来的。近100年来,他们同当地各族人民长期相处,友好往来,已经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员。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口为1.3万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多信仰东正教。
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最初是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9世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有更多的俄罗斯人陆续进入新疆一带。那时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俄罗斯族,他们的生活习俗、服饰、节庆等,基本上与俄罗斯国的俄罗斯族相同。俄罗斯人在生产技术、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发展。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人从事各种修理业、手工业、运输业,有的还兼营农副业。在农村的俄罗斯人大多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落,从事农牧业生产。他们擅长经营园艺和养蜂。由于俄罗斯人迁来中国时间不长,一般在俄罗斯都有亲戚,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人返回俄罗斯和他们的亲人团聚;也有一些人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戚,所以中国的俄罗斯人人数不多。

☚ 塔塔尔族   图瓦人 ☛
俄罗斯族

068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13504人(1990年),多数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区,少数散居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等地。使用俄语南部方言,但因受阿尔泰语系语言和汉语影响,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均有自己特点。通用俄文,部分人兼通居住地区的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中国的俄罗斯族最初是在18世纪后从沙皇俄国迁来的,至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则有更多的人迁到新疆一带居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族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俄罗斯族人民,多数从事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兼事农业。亦有专营园艺、饲养家畜、养殖蜜蜂等业者。多信仰东正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为俄罗斯族。

☚ 乌孜别克族   鄂温克族 ☛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散居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人口2935人(1982年)。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19世纪,由俄国迁来。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兼营农业。生活习俗与苏联俄罗斯族同,受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影响,信奉东正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迁回苏联,或移居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中国俄罗斯人口虽少,但也享受和其他民族平等的权利。生活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 其余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2935人 (1982年)。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19世纪中叶以后,陆续由俄国迁来,信仰东正教。解放前,居住城镇的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的兼营农业,或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养蜂。农村居民多聚居在伊犁特克斯河两岸垦荒种地; 接近牧区的,多从事畜牧业。解放后,在新疆的多参加工交、财贸、卫生等部门的工作,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多在国营农场工作。原在苏联、澳大利亚、北美有亲戚的,人民政府协助外迁与亲人团聚,故现有人数较解放初期大为减少。他们人口虽少,但享有充分的民族平等、当家作主的权力。

☚ 俄罗斯人   保安族 ☛

俄罗斯族/罗斯/斡罗思/罗刹/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雅克萨之战及投归清朝的俄罗斯族/贸易亭/贸易圈/塔城贸易圈/伊犁贸易圈/乌鲁木齐贸易圈/吉尔加克人/归化人与归化族/归化军骑兵一团/归化军骑兵二团/归化军与乏马塘战役/归化军与“四·一二政变”/归化军骑兵三团/归化军总指挥部/阿山归化军自卫队/二台保卫战/智取梁乡庙/二台骑兵三团的北伐和东征/俄历/俄罗斯族的宗教信仰/新疆的俄罗斯族东正教堂/中国东正教会/圣经/帕斯喀节/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报喜节/成年节/东正教十二节/东正教七圣事/证婚礼/圣体血/告解礼/洗礼/俄罗斯族的生活禁忌/俄罗斯族的色彩禁忌/丧葬习俗/俄罗斯族的人殓仪式/俄罗斯族的棺材/俄罗斯族公墓/俄罗斯经纪人/俄罗斯经济协会/大力洋行/俄罗斯族文化促进会/俄罗斯俱乐部/手风琴/三角琴/班吉拉/头巾舞/踢哒舞/苏波汤/鸡蛋饼/蒸气浴/俄罗斯族与新疆养蜂业/叶菲莫夫与驯养马鹿/格米里肯/巴品古特/巴奇赤/安东诺夫/别达申柯/列斯肯/帕里诺夫/莫古特洛夫/乌拉迪米尔·尼古来耶维奇·孜缅科

☚ 搬新娘   俄罗斯族 ☛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全国共有俄罗斯族13500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塔城、伊犁、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少数散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
十三世纪前期,蒙古汗国曾派大将拔都北征斡罗思(即俄罗斯),将其兼并为金帐汗国的一部分,并将大批俘虏带回蒙古汗国。天顺三年(公元1330年),元朝统治者还曾征集斡罗思壮丁一万名,组建“宣忠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让他们保卫大都(今北京市)和宫廷。十八世纪后期,沙皇俄国派兵入侵黑龙江北的雅克萨等地,多次被清军击败,部分俄国士兵被俘或自愿归顺清朝,被安置在当地或迁居北京。迁居北京的鄂罗斯(即俄罗斯)人被编入八旗,专设佐领统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建立居民点,将大批俄罗斯族农民迁入中国境内。后又利用各项不平等条约,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和乌鲁木齐等地设立领事馆和贸易圈,大批俄罗斯族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居贸易圈内和俄国领事馆周围。俄国十月革命后,这些俄罗斯族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大都加入了中国的国籍。十月革命期间,又有许多俄国白军窜入新疆,为军阀杨增新安置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在杨增新和盛世才统治新疆时,俄罗斯人被称为“归化人”或“归化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俄罗斯族。1955年至1957年,大批保留有俄国国籍的俄罗斯族老人及其子孙迁居苏联,新疆俄罗斯的人口因而剧减。
现在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大多既有白种人的血统,又有黄种人的特征,他们大多是俄罗斯族与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通婚后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后裔。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也讲俄语,使用俄文。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有汉文式的姓名,又有俄罗斯族式的姓名。中国的俄罗斯族都有强烈的爱国观念,认定自己的祖国是中国,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光荣成员,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在城镇中居住的俄罗斯族,大多是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住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从事农业、园艺业、养蜂业和捕鱼业。少数住在牧区的俄罗斯族人,也从事畜牧业、狩猎业和野生动物的养殖业。新中国成立前后,俄罗斯族的文化素质高,知识分子多,高级科技人员多。本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俄罗斯族的文化素质急剧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俄罗斯族的年轻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出现了大批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
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富有的俄罗斯族居民住的是俄罗斯式住房,这种住房都是砖木结构,为四方形,座落在高高的台基上,房顶盖有绿色油漆的铁皮。房门朝南,门前有门庭和围廊,夏日可以乘凉和歇息。大门内为过道,过道两旁是客厅和屋室。房间高大,窗户明亮,室内整洁。墙角都有高大的壁炉,冬天烧牛粪、羊粪或木柴取暖。住房后面盖有厨房和库房,挖有菜窖,四周种有花木。院落皆有围墙环绕。睡觉用花式铁床,厚被褥,方枕头。窗户高大明亮,内悬蓝色或白色钩花或扎花窗帘。厨房砌有高大的烤制面包或点心的烤炉。平常的人家则住土墙土顶的平房,睡木床或土坑,烧生铁火炉取暖。房前种花和葡萄,房后种西红柿、黄瓜和土豆,用土墙围绕院落。阿勒泰山区的俄罗斯人则多用圆木垒墙,抹以草泥,又用木板铺盖房顶。围墙也多用细圆木或木板编钉而成。
俄罗斯族原来大多信仰基督教中的一支——东正教,伊犁、塔城、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地都曾有过东正教的教堂。“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多被拆除,近年在乌鲁木齐市新盖了东正教堂,规模虽不大,建筑却很美观精致。如今的年轻人多不信仰,经常去教堂祈祷的人多为老者。偶而也有在教堂举行洗礼和婚礼的。
俄罗斯族既喜吃苏式饭菜,也爱吃中式饭菜。平时或吃面,喝“苏波汤”(由莲花白、土豆、牛羊肉煮成),或吃蒸馍、炒菜及各式面条,节日多烤制各种花色点心和饮自酿的啤酒。
俄罗斯族青年都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有一套中西结合的婚俗。诸如在教堂中证婚,或在家证婚时交换结婚戒指,婚礼后亲友们歌舞庆贺等与西方婚礼相同。送婚礼、迎亲时撒红包等则为中国北方汉人的习俗。
俄罗斯族人死后,即沐浴全身,穿戴整齐,在尸旁点燃蜡烛,停尸三日,让亲友们凭吊。棺木为六角形,入殓后多用马车载往墓地,埋入墓穴。墓上树立十字架,上刻死者姓名和生死年月。现因深受汉族影响,也有不少人不树十字架,改树墓碑。
俄罗斯族讲究伦理道德,敬老爱幼,夫妻平等,因而家庭和睦。重视亲情和友谊,亲友间往来密切,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俄罗斯族以勤劳俭朴著称,因而几乎家家丰衣足食,贫困者很少。

☚ 俄罗斯族   罗斯 ☛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名。旧称“归化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前总人口有19000余,多数为19世纪后陆续从俄国迁入。因与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共处,遂发展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民大部分经营商业、手工业和运输业,也有从事农业、园艺业及畜养业者,但所占比例不大。生产技术一般较高,尤善于多种经营。操俄罗斯语,应用俄文。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信仰东正教。习俗与前苏联俄罗斯人基本相同。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喜欢三弦琴和手风琴。实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与新疆各民族互通婚姻。在反对国民反动派统治的“三区革命”中有一定贡献。全国解放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享受与其它民族完全平等的权利,积极参与工交、财贸、卫生等部门的建设。在新疆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其代表参加管理国家大事。50年代初,部分迁回苏联,部分移居澳大利亚、加拿大,人口减少。现有13504人(1990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