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車船具部 > 戰船 > 赤龍舟 赤龍舟 chìlóngzhōu 明代水軍中之小型攻擊船。多行駛於江河,主以發射火力燒殺敵人及焚毁敵船。因外形似龍,故稱。明·茅元儀《武備志·戰船二》:“赤龍舟。舟形像龍,分作三層,内藏器械、火具。蓋頭作成龍首,口開,容兵一名,窺賊動静。蓋背用竹片菱角釘錠之,宜密匀稀實,使堅確爲最上;蓋胸開一小門,用鐵板爲户。中層之船,於中間開一井,只以通走動、舉發火器,兩旁用兵一名使槳;又用堅木造兩架,撑起舟蓋,便使火器。舟底造龍骨,中空用機括,以鐵墜之,風濤不能沉溺。此舟頭堅,一桅,帆前開一窗,用兵一名掌柁,以觀水道;又用二名掌火具,二名輪使槳。若造此數百隻,渾如赤龍,遊於江河,待賊船將近岸時,舟中暗機一動,神火、毒烟、神箭、飛弩,一舉俱發。” 赤龙舟明代后期建造的一种龙身轻型战船。船身像龙,分作3层,内藏火器与刀枪等长杆兵器。船首如龙头张口,内藏士兵1名,通过龙口侦察敌情。船树1桅,由1名士兵掌舵、张帆,掌握航道,配合桨兵划桨机动。作战时,常以此船数百艘游于江河,待接近敌船时,各船火器齐射,神火、毒烟俱喷,神箭、飞弩并发,敌船难以抵挡。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战船二》:“赤龙舟。舟形像龙,分作三层,内藏器械、火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