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侯喜瑞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侯喜瑞1892,一作1896—1983回族,北京人 侯喜瑞
侯喜瑞1892—1983京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河北省衡水县。回族。名霭如。1900年入喜连成科班学艺。初习梆子老生和京剧丑角, 后改架子花脸和武花脸戏。出科后,曾先后与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名家合作, 配演重要角色。主演单工戏如《取洛阳》、《丁甲山》、《盗御马》等,工架漂亮洒脱,腰腿功干净俐落。1918年拜名净黄润甫(黄三)为师。在师承基础上,博采众长,又善于创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侯派”。扮演曹操、马武、窦尔墩堪称一绝, 向有“活曹操”之誉。做工为其表演艺术核心,精湛凝炼,细腻深刻, 节奏显明, 姿态优美。晚年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顾问,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京剧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培养出一大批京剧演员, 并整理出版了自己的表演艺术经验。著有《学戏和演戏》行世。 侯喜瑞京剧表演艺术家。1892年生,1983年去世。北京人。8岁入“喜连成”科班,初习梆子老生,后改京剧架子花脸。15岁出科。19岁拜名净黄润甫为师。表演身段潇洒,工架精美。代表剧目有《青风寨》、《丁甲山》、《闹江州》、《芦花荡》、《战宛城》、《盗御马》等。 侯喜瑞1892—1984京剧演员。北京人。8岁入喜连成科班学戏,初习梆子老生,后改皮黄架子花脸。19岁拜名净黄润甫为师,艺事精进。先后与许多京剧艺术家同台合作,相得益彰。擅演《战宛城》、《阳平关》、《盗御马》、《丁甲山》、《取洛阳》等戏,四十岁以后与名净金少山、郝寿臣鼎足相峙,自成流派。 侯喜瑞1892—1983京剧表演艺术家。字霭如,北京人,回族。原籍河北省衡水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喜连成”科班,初学秦腔老生及京戏小花脸。后工架子花脸。三十三年(1907年)出科,留“喜连成”搭班演戏。宣统三年(1911年),拜名净黄润甫为师,得真传,艺事精进。1922年参加梅兰芳组织的“华社”。先后与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高庆奎、马连良等合作演出。1932年后,融诸家之长,自成流派,世称“侯派”。与名净郝寿臣、金少山鼎立相峙。其特点是:重念、重做、唱腔以“黄钟大吕”取胜,十分讲究“喷口”、“力度”,字字清晰有力,抑扬顿挫分明。极其威武雄壮。武功精湛,脸谱细致干净,形象生动。擅演架子花脸,尤善演《战宛城》、《平阳关》中的曹操,有“活曹操”之誉。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以“精、气、神”作为架子花脸表演的“三字经”教授学生。后任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教授、研究员。1981年3月18日中国戏剧家协会等为他举行舞台生活80周年纪念会,以表彰他对京剧艺术的卓越贡献。著有《学戏和演戏》一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