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使楚丛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使楚丛谭地理杂志。清王昶撰。一卷。王昶有《春融堂杂记八种》已著录,此书即第七种。记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八月初一日至翌年二月二十日奉诏查办湖南湘乡童高门控告书吏等折色重征一案之往返记程。经河北良乡、琢州、定兴、安肃、陉阳、栾城,河南汤阴、新乡、临颍、確山,湖北咸宁,湖南临湘、湘阴、湘乡、湘潭。复由长沙返回,经武昌、孝感、云梦、江陵、应城、荆州,绕道湖南澧州、常德、益阳,小住长沙,然后返回常德,赴荆州,经宜城、樊城、南阳、安阳、邯郸、赵州、定兴、良乡,回至北京海淀。记日不记程,记所经地、所遇人,不记办案经过。对考证华北、中原、中南自然景观有重要参考价值。记乾隆五十三年荆堤决口二十二处之水灾成因,论及由虎渡河分洪入洞庭湖,颇具科学价值。至于河南、湖北邮政之弊,书吏侵蚀堤工银两,于研究法制史大有裨益。非一般游记可比。有《春融堂杂记八种》本。 使楚丛谭一卷。清王昶撰。王昶 (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字琴德,江苏青浦人 (今上海市),乾隆十九年 (175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湛深经术,娴于政事韬略。时号通儒,学者称阑泉先生。著述宏丰,著有《春融堂集》、《金石萃编》、《征缅纪略》、《游龙泉记》、《蜀缴纪闻》、《征缅纪略》、《木耳占记》等。《金石萃编》收集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1500余种。是编以乾隆五十五年 (1790)七月,湖南乡民童高门控告书吏等人折色重征诸弊之案,其奉旨自八月衔命出都,讫次年二月还京复命,按日记录其行程事情。记途中在湘、鄂,遇应城县民李杜赴京控告、江陵县民赵学三控吏书何良弼等侵犯堤工、长沙百姓王泽远告知县勒买常平仓谷、提督衙门奏湖南永顺县民蒲太圻具控四案,屡奉谕旨,先后顺道分别前往提审。并记沿途气候、风物,日必有书,凡于民生利弊有关,官吏职责所寄,尤多咨察,以求其隐。有召伯巡行南国之遗风。此书收入《申报馆丛书续集》、《古今说部丛书四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