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位于锁骨下面向头部、上肢运输血液的主干管道,叫锁骨下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与右颈总动脉共同起于无名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因此左侧略长于右侧。左、右锁骨下动脉均沿肺尖内侧,斜越胸膜顶的前面经胸廓上口到颈部。然后,通过斜角肌间隙到锁骨上窝,被颈阔肌、颈肌膜、脂肪组织及淋巴结等覆盖,并横越第一肋的锁骨下动脉沟,进入腋窝,续于腋动脉。如上臂及肩部外侧出血时,常压迫锁骨上窝,以进行止血。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进入斜角肌间隙之间的部分;第二段在斜角肌间隙内;第三段是出 斜角肌间隙以后的部分。营养其分布区肌肉与器官。 锁骨下动脉subclavicular artery是颈根部的一大动脉干。右侧发自头臂干,左侧发自主动脉弓,沿胸膜顶内侧,斜过前面达颈根部,在前斜角肌后方,弓形向外跨过第1肋骨移行为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颈横动脉等,分支分布于头颈、胸腹壁等区域。于锁骨上窝中点处下压此动脉于第1肋上,可达到止血目的。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是上肢动脉主干的近侧段。动脉干在肘以上为单干,根据该干经过的不同部位,从近侧至远侧,分别命名为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和肱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右侧锁骨下动脉在右胸锁关节后方自头臂干分出。锁骨下动脉行经胸部及颈根部,至第1肋外侧缘移行为腋动脉。为叙述方便,借前斜角肌将锁骨下动脉分为三段:第一段在前斜角肌内侧,第二段位于该肌后方,第三段在该肌的外侧。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及肋颈干四支 (彩图17)。 (1)椎动脉: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最大的分支,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上后方,在前斜角肌与颈长肌之间上行,经过第七颈椎横突前结节前方,穿过第6~1颈椎横突孔达寰椎横突上方,弯向后内,沿椎动脉沟绕过寰椎侧块的后方,转向前上,穿过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椎动脉的颅内段见“脑的血液供应”条。)椎动脉颅外段发出肌支,分布于项部深肌,脊支由椎间孔入椎管,分布于颈椎、脊髓及其被膜。常见的椎动脉起源变异为: ❶有2~5%的左椎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个别椎动脉起自甲状颈干。 ❷椎动脉穿入横突孔的位置变动于第3~7颈椎之间,约89.16%是从第6颈椎开始穿入横突孔,少数从第5或第4颈椎开始穿入,或只穿过第7颈椎横突孔。 (2) 甲状颈干: 甲状颈干是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粗短干,立即分为4~5支,其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但除甲状腺下动脉的起始最为稳定之外,其余支可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 ❶甲状腺下动脉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继转向内侧,在椎血管与颈动脉鞘之间上行,约至环状软骨下缘高度,转向下内侧达甲状腺侧叶中、下1/3交点处。分支分布于腺体的下部和后部。甲状腺下动脉在甲状腺附近与喉返神经的关系密切,具有外科意义。该动脉还发支分布于邻近颈肌、食管、气管和咽、喉。 ❷肩胛上动脉自甲状颈干发出后行向外下方,过臂丛及锁骨下动脉前方,伴肩胛上神经至冈上、冈下窝,并沿途分支分布于肩部肌和肩关节。 ❸颈横动脉常与肩胛上动脉共干,但也可单独起自锁骨下动脉。它行向外侧,至肩胛提肌而分为升、降两支,分布于邻近的颈部、肩胛部以及背部的肌。其升支在多数情况下可代替颈浅动脉。 (3)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在胸骨外侧约1.25cm垂直下降至第6肋间隙处,即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前者分布于膈; 后者下行入腹直肌鞘,在鞘内与腹壁下动脉吻合。胸廓内动脉沿途发出心包膈动脉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数条穿支至乳房内侧部;肋间前支至相应的肋间隙。 (4)肋颈干:肋颈干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二段,短而小。它发出颈深动脉至颈部深层肌;肋间最上动脉至第1~2肋间隙成为肋间后动脉。 锁骨下动脉的常见变异: 左右锁骨下动脉的起源均可发生异常,有临床意义的是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末端,成为主动脉的最末一支,紧贴食管、气管和颈总动脉后方斜向右上方,到达其正常位置;这种变异可能引起吞咽困难等症状。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数目变动于3~6支之间,其中以4支型者居多,即上述类型;5支型次之,除发上述4支外,再发出肩胛上动脉者为多数。 ☚ 头颈部动脉吻合 腋动脉 ☛ 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