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佛教传播和寺院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佛教传播和寺院经济

佛教传播和寺院经济fojiao chuanbo he siyuan jingji

佛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两汉之际, 佛教由西域传入内地, 当时只在少数皇室贵族和官僚中流行。黄巾起义失败后, 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和社会动乱, 人民群众陷入苦难的深渊。当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哀苦无告时, 自然会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产生对死后幸福的憧憬,这为佛教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 由于儒学的衰微和玄学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玄理与佛理的某些共通之处, 为佛教在统治阶级中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于是,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勃兴,广为流行。1. 天竺、西域僧人相继东来, 倡法说教,翻译佛经。据统计, 三国时译经201部435卷, 西晋333部590卷, 东晋十六国419部1716卷, 南朝563部1084卷,北朝105部355卷。译经多为东来僧人主持, 如竺法护、鸠摩罗什、昙无谶等, 也有汉族僧人参与,如释道安、僧肇、慧远等。2. 汉代禁止汉人出家为僧尼, 三国时僧尼不多, 西晋以后增加很快。西晋有僧尼3700,东晋24000,后赵约10000,宋26000,齐32500,梁82700,陈32000,而北魏、北齐竟达200万,北周也有100万。3. 随着僧尼的猛增,寺院拔地而起, 遍布南北。东晋有佛寺1768所, 后赵893, 宋1913, 齐2015, 梁2846, 陈1232, 北魏、北齐都有30000,北周有10000。4.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佛教对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因此历朝统治者大多崇信佛教,支持佛事。其中以梁武帝为甚,他大建佛寺,举行法会,亲自讲经,甚至四次舍身为“寺奴”,然后由朝廷以钱亿万赎回, 实则为佛寺敛财。陈武帝亦曾演出舍身丑剧。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佛教寺院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上层僧尼构成寺院地主阶层,享有免税免役特权,对下层僧众和寺院的依附民、寺院奴隶进行残酷的剥削压榨。下层僧尼大多来自破产或为逃避国家赋役的小农,成为寺院庄园的劳动力;寺院依附民即寺院的佃户;寺奴系国家赐予或罪犯配给,他们担负着寺内和寺院庄园最繁重的生产劳动。如北魏僧祗户,岁输谷60斛,是寺院的农奴;又有佛图户,供寺院洒扫,兼营田输粟,是寺院的奴隶。寺院还兼营商业,从事高利贷剥削。寺院经济的发展,必然与国家争夺土地和劳动力,损害国家财政利益。所以北朝统治者曾采取灭佛措施,北周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断佛、道,毁灭经像,勒令沙门道士还俗,主要就是出于经济上的目的。

☚ 道教的形成和发展   塔 ☛
000105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