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何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何典

何典

长篇小说。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清张南庄作。十回。写鬼世界的爱情故事,寓有对现实黑暗的讽刺。语言口语化,艺术水平较高。鲁迅称其“谈鬼物正象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颇具特色。有申报馆排印本、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潘慎校注本。

☚ 绿牡丹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何典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十回。题“缠夹二先生评,过路人编定”,一本又题“上海张南庄先生编,茂苑陈得仁小舫评”。张南庄是清乾隆、嘉庆时高才不遇的布衣,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排印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晋记书庄石印本。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本,1984年上海书店影印本,1990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荒诞奇书》排印上海晋记书庄石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申报馆排印本,1995年华夏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排印本。

下界阴山脚下有个鬼谷,谷中有个三家村。村中有一暴发户财主,名叫活鬼。活鬼与家婆雌鬼,都已半中年纪,虽然家财万贯,却从未生育。活鬼生日那天,听从了雌鬼之弟形容鬼的劝说,前往孟婆庄五脏庙拜佛求子。归家后当夜,雌鬼梦见苦恼天尊前来送子,便怀上鬼胎。十月满足,雌鬼生下一个小鬼,取名活死人。活鬼夫妻爱如至宝。

活鬼因求佛得子,在三家村势利场上盖了座鬼庙还愿。村中大男小女,成群结队来庙烧香游玩。三家村地方扛丧鬼还到酆都城请来戏班子,替活鬼敬神贺喜。大家正看戏高兴,谁知前村催命鬼的兄弟破面鬼,诈酒闹事,撞了荒山里强盗黑漆大头鬼,被黑漆大头鬼活活打死。催命鬼赶来要扛丧鬼交出凶手。扛丧鬼说凶手逃走难拿,不如捉猪垫狗,状告活鬼造言生事,逼他拿钱买静求安。催命鬼正中下怀,当下写好状词,赶到当方土地饿杀鬼衙中告了阴状。又贪又酷的饿杀鬼,见状就准,将活鬼捉来,不问情由,一顿死打,然后下在黑暗地狱里,要办他妖言惑众的罪名。雌鬼忙与形容鬼商议,托人打通饿杀鬼的门子刘打鬼的关节,花了上万的银子,才将活鬼放了出来。活鬼棒伤甚重,又听说用了许多银子,未免又怨又恨,回家后不几日,就一命呜呼,做了鬼里鬼。

活鬼死后,雌鬼耐不得冷清,将刘打鬼招赘入门。刘打鬼做了财主婆的老公,无所事事,终日里吃喝嫖赌,不消几年,把活鬼吃辛受苦挣起来的家产挥霍一空。雌鬼由此闷气塞胸,生臌病而亡。临终之际,将镇家之宝“吃弗了乌金”赠给兄弟形容鬼,托他收留外甥活死人。

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排印本《何典》扉页书影

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排印本《何典》正文书影

形容鬼家婆醋八姐,贪图金子,收留了活死人,让他与自己的儿子牵钻鬼同到角先生学堂读书。 活死人非常聪明,牵钻鬼十分妒忌,千方百计地暗损他,又不时在娘面前挑拨是非。 醋八姐本不喜欢活死人,此时更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幸亏形容鬼时时护着,活死人不曾吃足苦头。

形容鬼的同窗好友白蒙鬼调任鬼门关总兵,致书招形容鬼前往做帮手。形容鬼走后,醋八姐就不准活死人念书,而留他在家中提水淘米,揩台抹凳,扫场刮地。活死人受尽折磨,逃出舅家门,一路讨饭,前往鬼门关寻娘舅。流浪途中,遇见蟹壳仙人。仙人赠他“益智仁”、“大力子”和“辟谷丸”,又指点他去拜鬼谷先生为师,将来可封侯拜相。

活死人路过脱空祖师庙,救了险遭强暴的女子臭花娘,赶走了欲对臭花娘施非礼的独脚布政之子色鬼。活死人护送臭花娘回家,两人彼此中意。臭花娘父母见活死人才貌双全,便让二人订定婚约。活死人住在臭花娘家,与心上人朝夕相对,好不快活。一夜,梦见蟹壳仙人责他不思进取,次日便辞别臭花娘一家,外出访师。路上遇见鬼谷先生门徒冒失鬼,二人不打不相识,结为知己,同到鬼谷先生门中学艺。不消一年半载,活死人便将鬼谷先生周身本事学到手。后鬼谷先生白日升天,活死人随冒失鬼回家居住。

色鬼自见了臭花娘,终日眠思梦想,差人各处寻访。东村有个标致细娘叫豆腐西施,被色鬼的差人看见,误为臭花娘抢进府中。不料色鬼的老婆闻知此事,自恃是识宝太师的女儿,竟将豆腐西施活活打死。豆腐西施的父亲告到枉死城城隍衙门。那城隍正是原三家村土地饿死鬼,因走了识宝太师的门路,谋得这个美差。饿死鬼不敢惹识宝太师的女儿,便与刘打鬼商议,嫁娲给荒山里的强盗黑漆大头鬼和青胖大头鬼,并将酒醉不醒的黑漆大头鬼捉入牢中。青胖大头鬼得报,聚集众鬼,杀入枉死城,救出黑漆大头鬼,杀官据城,自称唐天王和百步大王,竖旗造反。

阎罗王闻奏,急命鬼门关总兵白蒙鬼领兵收捕。白蒙鬼不懂行兵布阵,只知对牛弹琴,听他老婆长舌妇之言,弃城出逃。军心大乱,形容鬼见事不济,跳河自尽。两个大头鬼攻破鬼门关,杀往阴阳界。阎王大惊,出榜招贤。

臭花娘女扮男装逃难,被撮合山女怪罗刹女捉住。那罗刹女专好吃男子的骨髓,遇有男子经过,就将随身宝贝熄火罐头抛来罩住,凭他铜头铁额的硬汉,都弄得腰瘫背折,不能动弹。因见臭花娘是个女子,又极会奉承,罗刹女就留下做伴,还教会她使软尖刀并许多拿人的法则。一日,罗刹女捉回一男子。臭花娘见是活死人,就杀死了罗刹女,救下了活死人。二人找到冒失鬼,同去投军。

阎王封活死人为大元帅,领兵征讨大头鬼。两军交锋,活死人一枪戳死黑漆大头鬼,臭花娘祭起熄火罐头捉了青胖大头鬼,终于平息了荒山众鬼的闹事。大军得胜,班师回朝。阎王论功行赏,众鬼皆谢恩领职,唯有臭花娘红着鬼脸不谢。阎王不解,活死人代奏实情,指明女身。阎王便改封为女将军,命入后宫改换女装,上森罗殿与活死人八拜成亲。


何典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何典

 清张南庄撰,陈德仁评,十回。书约成于嘉庆初。版本有光绪四年 (1878)上海申报馆印行本。光绪二十年 (1894) 晋记书局石印本。(更名 《鬼话连篇录》),1926年6月刘复标点本等。
 
 书叙三家村的财主活鬼赴五脏庙求儿,果得一子,取名活死人。为了酬神还愿,他在村上建鬼庙,演鬼戏,不料戏场上看客打架,闹出人命,土地饿杀鬼抓不到凶手,只把活鬼拿问,借此敲诈了一大笔财,活鬼气死。遗孀雌鬼,招进后夫刘打鬼。刘好赌成性,家业被他败光,雌鬼也一命呜呼。孤儿活死人由舅父形容鬼领回抚养。初时还与表兄牵钻鬼一同上学,数年后,形容鬼赴鬼门关当差,他便辍学在家,备受舅母醋八姐虐待,不得已逃离舅家,向鬼庙的住持求助未遂,反被逐出,乃沦为乞丐。牵遇蟹壳里仙人,授以仙丹,并指点他寻鬼谷先生学艺。寻师途中,偶然救下了正遭色鬼凌辱的臭花娘,两人订下鸳盟。之后,活死人寻到鬼谷先生,不消一年便学得一身本事。其时,饿杀鬼已升任枉死城城隍,因胡乱处置命案,激反了大头鬼。枉死城被攻破,城隍全家被杀。大头鬼又攻下鬼门关,总兵白蒙鬼弃关逃走,形容鬼投水自尽,酆都城为之震动。阎王出榜招贤,活死人应募投军,挂帅出征,平定了乱事。论功行赏,他被封为蓬头大将,并由阎王赐婚,与臭花娘终成眷属。
 故事的背景是阴曹地府,但活动在其间的鬼物并无超自然的能力,如同人间一样,他们也有生老病死,经历着悲欢离合的遭遇。若将他们的名字当作绰号看待,小说实在是世态人情的反映。诸如: 饿杀鬼贪财好色,醋八姐见钱眼开,色鬼蹂躏妇女,尼姑助纣为虐,识宝太师卖官鬻爵,畔房小姐醋海兴波,凡此种种,都属人世习见丑态。“谈鬼物正像人间” (鲁迅 《题记》),因而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通常把此书看作讽刺小说。“戏不够,神来凑”,蟹壳里仙人的鬼画符驱走恶狗,为活死人解围; 罗刹女用 “熄火罐头” 作法宝,专捉男子吸骨髓,从而使活死人与臭花娘重逢,这些带有神怪性的穿插,给小说蒙上一层魔幻色彩,因而也有人称此书为中国荒诞小说。
 《何典》在通俗小说中别具一格,主要由于它是用上海方言俗语写成的。古人作文,讲求用典,所谓“无一字无来历”;张南庄却独辟蹊径,把活在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方言词语作“典”,信手拈来,妙语如珠。申报馆印行此书时所作广告称: “语曰: ‘出于何典?’ 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语为文者,直曰出于 《何典》而已矣。”鲁迅称此书“用新典一如古典”,所谓“新典”,即指俚言俗谚,这类注释多达七八百条,真可谓洋洋大观了。
 张南庄是上海人,熟悉本地方言,运用俗谚十分自然,如评述活鬼吃药无用的几句:
 
 正叫做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果然犯实了症候,莫说试药郎中医弗好,你就请到了狗咬吕洞宾,把他的九转还魂丹像炒盐豆一般吃在肚里,只怕也是不中用的。
 
 “狗咬吕洞宾”,原是半句俗谚 (后半为“不识好人心”),在此借代“神仙”,割裂使用,似通非通,却起了逗笑的作用。再如描绘苦恼天尊的肖像:
 
 信准那个冷粥面孔,两道火烧眉毛上打着几个捉狗结,一个线香鼻头,鼻头管里打个桩子。
 
 “火烧眉毛,只顾眼前”,割裂使用,与 “狗咬吕洞宾” 同样令人发笑。此外,如:“戴了掼纱帽”,“着了湿布衫”,“挂几个依样画葫芦”,“收拾些出门弗认货”等等,都是把惯用语或俗语歪讲曲解,以收到滑稽的效果。
 “仿词”是增加文字幽默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作品中也不乏例子。试看催命鬼责问地方 (即地保) 的几句话:
 
 ……亏你做了鬼地方,说出这样风凉话来!如今也不用千言万语,只要交还我凶身,万事全休。若交代弗出,只怕你地方变了地圆地扁,还不得干净哩!
 
 这里的“地圆”、“地扁”,就是仿“地方”而新造的词。由于故事发生在鬼的世界,于是以 “差鬼”代替“差人”,“鬼烟”代替“人烟”,“枉活人世”说成 “枉活鬼世”,或“不枉为鬼一世”,统属 “仿词”的例子。由此可见,《何典》实在是封建文人的游戏笔墨。作者自称“过路人”,评者自称“缠夹二先生”,隐去了姓名,也属逢场作戏的表现。
 作品中的男女主角本是正面形象 (英雄美人),两人的名字却含贬义。活死人原是骂人话,作者把“活”当成姓,其父为活鬼,其子叫活龙和活现; 臭花娘原是一种野草的俗称,学名“窃衣”,因为它的种子带毛,常易附在路人的衣角裤管上而受人讨厌。作者把“臭”当成姓,称其父为臭鬼,分明都是玩笑手法。
 张南庄是“高才不遇”的名士 (据海上餐霞客《跋》),不免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情,反映在作品中,是对官场黑暗的揭露,对僧尼恶行的鞭挞,乃至对封建知识分子的嘲笑,这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但他毕竟是封建文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类剥削阶级思想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主旨。在运用方言俗谚写作时,他又采取“拾得篮中就是菜”的自然主义态度,不加选择,不经提炼,把许多粗鄙、恶俗,乃至下流的词语写进书中,贬损了作品的格调。
 鲁迅在1932年5月22日致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介绍《何典》时说:“近来当作滑稽本,颇有名声,其实是 ‘江南名士’ 式的滑稽,甚为浅薄。全书几乎均以方言、俗语写成,连中国北方人也费解。仅为了让你看一看,知道中国还有这类书。”(《鲁迅书信集》下卷,第1103页)与《何典·题记》对照着读,可以获得一个全面的评价。《何典》虽是游戏之作,但其保存大量的上海方言词语资料的功绩,还是不该抹煞的。

何典

小说。清张南庄撰。题“缠夹二先生评”,“过路人编定”。十回。南庄号过路人,约于清同治间在世。书叙三家村财主活鬼一家两代不同遭遇,嘲讽阎罗王及妖魔鬼怪所在阴曹地府的种种黑暗现象。以影射现实社会。鲁迅一九二六年为是书所作《题记》谓其“谈鬼物正象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全书所叙均为鬼域世界。其题材、构思、语言、写法别具一格。一九三二年日本编印《世界幽默全集》,鲁迅应增田涉委托,将此书作为中国八种幽默作品之一提供。有申报馆排印本,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晋记书庄石印本(十卷,不分回,改题《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署“张南庄先生编”,“茂苑陈诗仁小舫评”)。

何典

清张南庄撰。张南庄,上海人,笔名过路人。生卒年不详。从他孙外婿海上餐霞客在光绪年间写的《何典·跋》中知道,他主要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为上海十位“高才不遇者”之冠。他“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是位藏书家。又 “书法欧阳、诗宗范陆”,“著作等身”,有编年诗稿十余册及其它著述,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仅有《何典》幸存。《何典》是一部多用谚语写成的讽刺性的滑稽体章回小说。全书共十回,写的全是鬼蜮世界,作者主要通过三家村财主活鬼被诬陷、毒打、讹诈,以致含冤致死的事实,讽喻和揭露了封建社会大大小小官吏贪婪、奸毒的鬼蜮伎俩,抨击了我国封建社会崩溃前夕的黑暗现实。所以鲁迅先生在《题论》中说此书“谈鬼物正象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刘半农先生在《重印〈何典〉序》中说:“综观全书,无一句不是荒荒唐唐乱说鬼,却又无一句不是痛痛切切说人情世故。”足见此书虽滑稽,实际上是有感社会黑暗而发的。《何典》也有封建性糟粕,作者对镇压被压迫者的起义用赞赏的态度来描写,实际上还是维护封建统治。他的基本倾向是愤世嫉俗的,但在小说结尾处也流露出贪慕功名之心。《何典》的题材、构思、写法上均别具一格,尤其是语言特色明显,使用大量的吴语方言的俚语、成语,随手拈掇,信口开河,“文字分外精神”。不过它在语言上过分追求滑稽,有时不免油滑,显得趣味不高。《何典》在三、四十年代颇有影响,1932年日本编印《世界幽默全集》,鲁迅先生应日本友人增田涉之托,将《何典》作为中国八种幽默作品之一,推荐给了他们。《何典》的版本有光绪四年(1878) 申报馆排印本,光绪甲午(1894)上海晋记书庄石印本,改题“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1926年刘复标点本。1981年工商出版社出版的陈得仁评、鲁迅题记、刘半农标点本较为完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