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低钠血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血钠浓度低于正常值,并伴有渗透压降低的一种病理现象。常是动物全身缺钠的标志。如家畜饲料中缺盐、在缺盐的草地放牧、排汗过多、急性腹泻以及患肾脏疾病等,往往引起全身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肌肉无力、体温下降、肾功能衰竭、并出现脱水症状。某些保持在淡水中的海水哺乳动物(如饲养在动物园内的海豹)也易发生低钠血症。治疗原则同脱水。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血浆钠离子在135mmol/L以下叫低钠血症。正常人血浆钠为135~145mmol/L,其正常值低限以下即为低钠,低于120mmol/L为危险水平;但血浆中钠浓度不能表明体内钠的总量,可与体内水分过多、过少有关,故诊断低钠需全面估价体内钠总含量。发生的原因可因钠缺乏、体内水分过多或水与钠潴留。主要见于慢性肺心病、肾炎、肝病、高血压等病人长期限盐饮食;及大量丢失如严重腹泻、出汗而补充不足等。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血压下降,反应迟钝,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确诊后在计算失钠量后,先给予缺少量的1/3高渗钠盐,然后逐渐补充。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指血清钠低于135mmol/L。常继发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失钠性肾炎、利尿剂过量、胃肠疾病、水中毒及晚期肝硬化等。严重时出现疲乏无力、厌食、恶心、口渴、肌肉痉挛、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除治疗原发病外,可补充高渗钠盐溶液。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

血清钠低于130mEq/L时称低钠血症。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类:
❶缺钠性低钠血症。有失钠多于失水的病因,并有细胞外液减缩的表现。
❷稀释性低钠血症。无失钠史,体钠正常或偏高,但入水过多,或细胞外液钠浓度被稀释而引起。
❸原发性低钠血症,又称无症状性低钠血症。多见于如晚期肺结核、肝硬化、恶液质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细胞内蛋白质明显消耗而渗透压减低,细胞内水分外移而细胞外钠内移,也有认为是由于细胞内失钾,使细胞外钠移向细胞内所致。此类无失钠史,也无细胞外液减少的表现,系病理生理过程中形成的代偿性平衡,没有症状,不需特殊处理。另一类由于某些癌瘤如肺癌、胰腺癌、胸腺癌等或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炎等所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当综合征也可导致低钠血症。其特点是: 无缺钠及细胞外液减缩的表现、血钠虽明显降低而尿中继续排钠,肾脏保持一定浓缩功能,尿渗透压常高于血浆渗透压,也属于无症状性,只须适当限制摄入水并补充一定量的氯化钠以防病情加重,但严重时也可出现水中毒。此外,在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时,因血清中脂质及蛋白质等非水物质增多,虽血清水中钠浓度仍保持正常,但全血清中的钠浓度降低,称为假性低钠血症。

☚ 高钾血症   高钠血症 ☛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

钠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血浆钠正常浓度为142毫克分子/升(mmol/L)。当血钠降低至130mmol/L以下称低钠血症(亦可称低血钠症)。血钠代表血浆中钠浓度,不表示钠总量,因此低钠血症不一定表示体钠过少。临床上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除钠量波动外,也取决于水量,故水钠潴留,水过多时常发生低钠血症,或失钠多于失水时,亦发生低钠血症。因此,本症可分缺钠性、稀释性和消耗病性三种。
缺钠性低钠血症 由于食物中NaCl等钠含量进食太少或因病限钠,及胃肠、肾或皮肤(大汗)大量失钠引起,常与低渗性失水(或缺钠性失水)同时发生,汗为低渗液(钠浓度约45mmol/L左右),大汗引起失水多于失钠,应为高渗性失水与高钠血症,但往往饮水过多发生低钠血症。大量利尿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为常见原因。近年来已发现由于选择性醛固酮分泌不足引起失钠,为本症中的特殊病情。
稀释性低钠血症 体内并不失钠或缺钠,有时甚或有钠潴留,但因水潴留过多引起血钠稀释,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各种低蛋白血症中,肝硬化腹水发生时,钠积聚于腹腔,且由于有效血容量下降,ADH与醛固酮分泌增多,肝灭活较差,于是水钠潴留,且水多于钠,故血钠降低。此外,多种原因包括神经精神因素,各种应激,刺激下丘脑视神经上核释放较多ADH,或因肺部疾患或肺癌、胸腺癌、胰癌、十二指肠癌及恶性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分泌ADH或ADH样物质过多引起不适当的ADH分泌过多综合征(SIADH综合征),常伴有低钠血症。
消耗病性低钠血症 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癌、肝硬化晚期、营养不良、老年体弱病者。一般除原发病外无症状,血钠降低较轻,发生原因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内蛋白质分解过多,渗透压下降,水分外逸引起血钠降低。
在临床实践中,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往往系复合性的,如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中的低钠血症常由于限钠、利尿失钠、有效血容量下降所致的ADH及醛固酮增多,水分潴留多于钠而稀释,又因血浆蛋白低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肾排水和钠功能失常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故在诊疗时必须分析矛盾主次,方能正确处理。
临床表现 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常被原发疾病所掩蔽,主要由于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脑细胞水肿而发生神经精神症状。当血钠低达125mmol/L时可呈疲乏、恶心厌食,再降至120~110mmol/L时有头痛、嗜睡、神志淡漠迟钝、喷射式呕吐等,详见SIADH综合征。
本症诊断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与化验资料分析判断。缺钠者病史中往往有限钠史、反复采用利尿剂或慢性胃肠、肾脏等失钠。当肾脏失钠时尿钠常高于20mmol/L,如胃肠等失钠者则尿钠低于10mmol/L。稀释性低钠血症者,往往有多种因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尿钠排泄如常或仍大于20mmol/L,如因钠水潴留,水多于钠者则尿钠也少于10mmol/L。消耗病性低血钠症往往有严重久病史。
防治 视不同病因而异。缺钠者应予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3~5%),稀释性者应予限制入水量。消耗病性者主要在于治疗病因和改善体力,适当限制水分,补充能量。不论何种低钠血症,以防治病因为主。

☚ 水肿   高钠血症 ☛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指血清钠低于135mmol/L,但此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的降低,体内总钠量可能丢失,也可能正常,甚或稍有增加。低钠血症可分为:
❶缺钠性低血钠;
❷稀释性低血钠;
❸无症状性低血钠。
缺钠性低血钠
病因 主要由于体液丢失时,失钠多于失水,引起低渗性失水。
❶胃肠道消化液的损失:多因腹泻、呕吐引起,少数经胃肠道造瘘及吸引术丢失而发生低血钠。
❷皮肤丢失: 大量出汗多饮水而不补充钠。广泛烧伤时因大量渗出血浆而失钠失水。
❸肾性低钠: 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低减,尿钠排出增多可发生肾性低钠。失钾性肾炎时,钠再吸收减少,钾的再吸收也有障碍,故同时失钾。
❹噻嗪类、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剂促使过多的钠离子从尿液排出。
❺反覆大量放腹水或腹腔透析治疗时。
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阿狄森病及西蒙病,尿钠排出增多。
❼糖尿病酸中毒时,肾小管滤液中糖分高,渗透压高而影响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大量排水排钠。
发病原理 当失钠多于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减低,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受到抑制,因而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减少,肾脏排水多,故早期血钠降低不明显,然细胞外液容量由于钠与水的丧失而减少,有效血容量降低。机体为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而保留较多的水,此时钠浓度始见下降。当有效血容量明显不足时临床上常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内脏反射性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过滤率降低,体内氮质潴留而出现氮质血症。同时肾小球旁器受刺激肾素分泌增多,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钠、氯再吸收加强,尿中钠、氯排出减少。失钠的主要威胁是导至周围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单纯缺钠时细胞内、外液均为低张,故无口渴症状。当失钠发展到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g时,患者疲乏、倦怠、眩晕,尿中氯化钠很少或消失。当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0.75g时,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当氯化钠缺少大于每公斤体重0.75~1.25g时,患者表情淡漠、木僵、昏迷、伴严重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失钠症状一般取决于失钠的速度和程度。慢性失钠虽低钠很明显,但症状却不明显,仅有疲乏、软弱、慢性失水、体重减轻、低血压等。
诊断 结合病史。急性失钠者有血容量减少及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慢性失钠者有慢性失钠、失水症候群,以及血钠过低、尿素氮增高,尿钠明显减少,尿氯化物下降,尿比重低等不难作出诊断。
治疗 缺氯化钠0.5g/kg以下的轻症患者,可口服或静脉补充5%葡萄糖生理盐水2~2.5L即可补偿所丢失的钠。重症缺钠,补钠总量(mmol)=(142-血钠)×体重×0.6。体液低渗时可补充3%高渗盐水,一般开始可给总量的1/3或1/2,后观察临床反应,并重复血清钠、钾测定,酌情补充剩余量。治疗低血钠的目的是纠正体液渗透性,提高细胞外液的钠、水比例使细胞容量正常。
稀释性低血钠
体内并不失钠或缺钠,有时尚有钠潴留,但因水潴留过多而引起血钠稀释。
病因 参阅“水中毒”条。临床常发生于肝硬化腹水伴肾功能不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发病原理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水过多,细胞外液稀释而低渗,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肿胀,细胞内外渗透压均降低招至机体功能及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发生脑水肿及脑疝。
临床表现 轻度或慢性者常被原发病掩盖,如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各种肿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病人仅有轻度衰弱,恶心、呕吐、嗜睡、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水肿。急性重度水过多者常以水中毒为主,起病急骤,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精神错乱,定向失常,凝视、嗜睡、谵语、肌肉极度软弱,继而抽搐,最后进入昏迷。由于血浆稀释,血清钠明显降低,可达115mmol/L,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见减少。尿素氮正常,尿氯化物常增加。
诊断 血清钠突然下降,如无体外失钠或自发性低血钠症疾病存在,应考虑稀释性低钠。根据水平衡情况,有关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应与缺钠鉴别。
治疗 心、肝、肾等慢性病患者应严格限制入水量,除适当限制钠盐外,应给予利尿剂治疗。重度稀释性低钠病人,除禁水外可谨慎给高张盐水,剂量可按每公斤体重3~5%氯化钠溶液10~6ml,分三次缓慢静脉滴入。开始一小时内滴入1/3量,待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后,根据血压、心肺、血清钠复查结果,酌情给第二、三次量。密切注意有否并发肺水肿或心力衰竭。有脑水肿者可予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快速静脉滴注。
无症状性低血钠
无症状性低血钠又称消耗病性低血钠,多由于肺结核、肿瘤、肝硬化等晚期慢性疾病引起。发病原理未明,可能为细胞内蛋白质分解消耗,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水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使细胞外液水量增加所致。此类病人除原发病症状外,无缺钠症状,属于无症状性低钠,不需治疗。

☚ 高钠血症   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 ☛
000188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