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洗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洗礼 洗礼中篇小说。韦君宜著。发表于《当代》1982年第1期。写一个老干部在十年动乱的炼狱中的独特经历。省计委主任王辉凡,以“唯上是听”为工作原则。妻子刘丽文在“大跃进”时因不满王辉凡的愚忠,夫妻感情破裂,后与一个正直的记者祁原结合。“文化大革命”中,王辉凡被隔离审查。她冒着危险照料被后妻抛弃的王辉凡和两个孩子。这场“洗礼”,促使王辉凡痛苦地反思。王辉凡复职后,从过去“明哲保官”变为“临危莫爱身”,在工作中突破重重阻力,大胆落实政策,勇于承担责任,思想升华到—个新的境界。王辉凡由愚忠到怀疑、觉醒的思想历程,概括了当代某些老干部的思想发展脉络,具有时代的典型性。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普通女工 射天狼 ☛ 洗礼xǐlǐ❶基督教入教仪式。把水滴在入教人的额上,或将入教人身体浸在水中,象征洗掉过去的罪恶。 洗礼xǐlǐ❶ 〈名〉基督教的入教仪式,一般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头上或是把受洗人浸在水中,象征洗净过去的罪恶的意思:基督徒接受洗礼。 洗礼xǐ lǐ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礼文,给受洗人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将受洗人全身浸入水中的。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洗礼xǐ lǐ动词。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头上,或将受洗人的身体浸在水里,以表示洗净罪恶。后来比喻经历了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用于褒义。 洗礼xǐlǐ本指基督教接受人入教时所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的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比喻义含褒义。 洗礼xǐ lǐ❶ 基督教接受新教徒举行的仪式。1848年徐继畬《瀛环志略》卷五:“北勒,居民四千,城外有池。初入西教者,往受洗礼,以此名著西土。”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八:“五月二十六日,英国主小女,受洗礼于教大长。” 锻炼2 锻炼2炼(铸炼) 磨灭 磨治 砥砺 另见:考验 实践 修养1 ☚ 锻炼2 磨炼 ☛ 考验 考验考验和锻炼:试炼 ☚ 验证 计算 ☛ 宗教仪式 宗教仪式古代拜神的一种仪式:行香 游香 ☚ 仪式 婚礼 ☛ 洗礼基督教入教仪式。认为通过这一仪式可以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成为教徒。分注水洗(主洗者诵规定经文,给受洗人注水头上)和浸礼(受洗人全身浸入水中)两种。 洗礼 洗礼基督教的入教仪式,中国俄罗斯族的东正教徒也遵行这种仪式。大多在婴儿时期进行,也有成年以后改信基督教或东正教,进行洗礼的。基督教和东正教都把洗礼看作是最神圣的事,是耶稣定的教法。婴儿降生的次日,即选定教父教母,由教父教母抱着婴儿来到教堂,由神甫主持,在洗礼池中受礼三次,然后由神甫为婴儿摩顶祈祷,取一个教名。受洗以后,婴儿就成了正式的基督教徒或东正教徒,可以参加一切宗教活动。 ☚ 告解礼 俄罗斯族的生活禁忌 ☛ 洗礼 洗礼基督教入教仪式。分注水礼和浸礼两种。仪式一般由神父或牧师主持,称主礼人或施洗者。行注水礼时,由施洗者将少量清水倾注于受洗者额上,让水顺额流下,同时口诵规定的礼文。行浸礼时,受洗者由施洗者引领至专用的洗礼池,将全身浸入水中,施洗者施洗过程中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基督教早期,两种仪式可单独举行,也可合并举行。后因浸礼多有不便,天主教及西方教会便逐渐舍弃,到20世纪后已基本不再举行浸礼。东方教会和新教的某些教派至今仍坚持举行浸礼。耶稣于传教前曾专门由加利利赴约旦河畔,由施洗约翰为其施洗,故基督教认为洗礼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入教者受洗后可赦免“原罪”和“本罪”,接受上帝的“慈悲”和有权领受其他“圣事”。 ☚ 十字架 弥撒 ☛ 洗礼 洗礼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人诵读规定的经文,同时把水注在入教者的额上或头上,此称注水洗礼;还有把入教者全身浸入水中的,此称浸礼。该教认为洗礼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其成为教徒,此后有权领受其他“圣事”。 ☚ 祝福 宫观 ☛ 洗礼xi li【基督教】baptism 洗礼ablution 洗礼❶baptism(宗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