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产业规划
国家或地方在政策、法律、资金、技术等层面对低碳产业进行的完整、系统规划。目的是梳理低碳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限制和改造高碳产业。低碳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认证等手段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对家电等产品建立通用能效标准及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进家电、照明电器等产品生态设计,建立健全能源、资源消耗标准。推进低碳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积极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快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加强联合,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 “专、精、特、新、优” 方向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淘汰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等落后产能。
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大力培育发展新兴行业。优先发展新能源、智能家电、新材料、节能环保机械等领域,抢占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深化专业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轻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推动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通过设计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端产品加工精细化程度。加快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低碳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实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低碳产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结合家电、照明电器等行业的产品安全强制性认证及食品安全相关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加强质量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完善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起与低碳产业发展相适应,以国家检测机构为龙头、区域性检测机构为基础、企业及社会检测资源为补充的检测体系。
加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产业创新体系,继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支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健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