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从世界范围看,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而且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我国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目标是: 到2020年,力争在结构性节能减排和技术性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形成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主要保障措施是:
❶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体制,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将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对规划年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组织开展考核评价。
❷组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 “十二五” 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部署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握国务院 《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和 《 “十二五”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具体要求,组织落实交通运输部发布的 《关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及部门分工方案,抓紧抓好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实施。继续深入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工作,适时发布 《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❸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城市试点。组织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充实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理论经验。继续组织做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加快研究并出台促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对试点城市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❹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政策。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研究,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调查。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模式,探索建立 “立项评审、资金使用、过程跟踪、项目验收” 的项目管理模式。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支持,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拓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及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渠道。
❺加强并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推进能源利用在线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统计监测研究,突出顶层设计,健全指标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扩充监测手段。在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做好港口、远洋船舶、营运客车等能源利用状况监测工作。组织开展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远程监测试点工作,力争在2013年正式启动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远程监测。进一步研究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方案。
❻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示范活动,加强宣传交流和对外合作。切实发挥 “车、船、路、港” 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参与企业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示范作用,不断深化专项行动内容,加强对专项行动参与企业的支持与引导,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继续做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 (技术) 的组织推选和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