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传书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传书燕

 

·王仁裕·


 长安豪士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书不达。绍兰目睹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东海来,往复必经由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付书,投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尔若相允,当洎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睹一燕飞鸣于头上,宗讶视之,燕遂洎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复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

●●
 作品的主人公是巨商任宗年轻的妻子绍兰,故事开始时,任宗去湖南湘江一带经商已经一去数年,“音书不达”。“商人重利轻别离”的举止,使思念、悬望之中的绍兰,愁绪拥胸,怅惘忧伤,见景生情,忍不住向“戏于梁间”的双燕,在长吁中吐露了心情,并且“言讫泪下”。一位思夫少妇的忧苦、悲伤、怅然的心绪开始展示。这种展示作者写得细腻、自然,合于情理。绍兰的忧、悲、怅均由思念、悬望夫君而起,而这之中也确确含蓄了她对丈夫的一往深情。她希望自己的这种深情能达于夫婿,让其了解,让其感念,使自己情有所托。于是忧怅之中她又生希望与祈求,向小燕子说:“尔若相允,当洎我怀中。”致情达意于夫婿的愿望是这样的强烈,以至她忘记了人、燕的区别,径直向小飞燕提出了请求。充溢于忧、悲、怅之中的是她对丈夫深深的爱。爱,使她伤别离,使她触景生情,使她忍不住要向小燕子提出自己的请求。少妇的心理与愁情又有了深入一步的表现。小飞燕意通人语,解人情,如其所愿地飞到了她的膝上。寄情夫君的愿望可以实现了。这时的绍兰百感交集,别离的痛苦,思婿的悲怅,悬想的恼人、独居的寂寞一齐涌上心头,于是,她忧伤中又生忿怨,提笔写下了“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的诗句。“泣血书”极言其内心的痛苦,而“薄情夫”三字则忿怨交迭,写出了她内心对夫婿行为的深深的不满。少妇思夫,当然出于恩爱,本篇写绍兰,写出了她出于爱的忧苦、怅惘,写出了她出于爱而产生的希望、企求,也写出了她出于爱而产生的忿怨。笔势细腻而有层次,真切地再现了一位少妇的内心变化的清晰轨迹。应当说,写的很不错。
 其次,作为作品另外主人公是一对娇小的飞燕,它们先是“戏于梁间”,身姿矫健灵快,后是对绍兰的“长吁语”“似有所诺”,然后又“飞于膝上”,最后则“飞鸣而去”,真的送到了书信,并引出了“薄情夫”任宗“感而泣下”的泪水。它们灵异、活泼、忠人之诺,颇引人喜爱。这种描写,当然有作者理想色彩的流入,但它使作品在情浓的基础上,闪烁出了浪漫主义的光芒,增添了故事引人情思的韵致。没有它,也就没有这篇故事,更不会有绍兰感情波流的一步步、一层层的闪动、流淌。
 此外,本篇文字清峻,行文舒缓,对描摹人物心态,是很好的语言上的相适。至于作品最后的“后文士张说传具事,而为好事者写之”则是为证明事件的真实性,证明故事非为作者的妄谈。这或是作者确信其事,或是要读者不生怀疑,也是笔记小说涉及神异时贯用的手法。

古典小说《传书燕 》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睹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头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示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复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 而好事者写之。
 我国古代有关鱼雁传书的记述,最早见于汉蔡邕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和班固《汉书·苏武传》。前者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后者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之言。而真正将其事“有意而为小说”的,则是五代王仁裕所撰《开元天宝遗事》中的《传书燕》篇。
 故事情节大略如下:长安豪富郭行先之女绍兰,嫁巨商任宗为妻。任宗经商于湘中,数年不归,且复无音信。绍兰日夜思念,泣血书诗,托堂前燕子传递。燕子不负重托,飞行千里,果然致信任宗。宗次年遂归家。
 全篇仅三百余字。文章短小,语言简约,既不摛文敷采,也不刻意求工,粗看平直无奇;但细细玩味,就不能不为作品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叹服。
 首先,它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奇妙的艺术虚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情致缠绵、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历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思妇怀远内容的屡见不鲜,表现方法也多相类。但在这里,作者却别开生面,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让故事的主人公移情动物,通过人物与燕子说话和燕子的行动,赋予它们以人格化。你看,当见到绍兰“长吁而语”时,它们先是“飞鸣上下,似有所诺”,继而“飞于膝上”、载书“飞鸣而去”,最后,则奇迹般地出现在远在荆州的任宗面前“泊于肩上”,“复飞鸣而去”。作者笔下的燕子,有情有感、善解人意、活泼可爱,分明是忠实可靠的“信使”。这种不落窠臼的写法,有用常得新之效。也正是这种别有情致的艺术处理,感染了广大读者,引起他们与主人公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人们在传说中倾注自己主观愿望而虚构的故事,变得可信、动人,读后有香在齿腭、余味无穷之感。
 其次,作品用不多的笔墨,塑造了绍兰这样一个不堪忍受别离之苦的、鲜明的少妇形象。这里,没有“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的叙述,也没有“忧愁不能寐,览衣起徘徊”的描绘。但是,通过女主人公目睹燕语堂前,欲托传说的介绍,通过她“长吁而语”、“言讫泪下”、“临窗泣血书”的行动,通过“梁间燕子闻长叹”感而传诗的情景,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我们仿佛听到她对燕子的低诉心曲:远离身边的夫婿呵!你数年不归,音信全无,生死如何呢?“恨薄情郎、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看梁上的燕子双栖双宿, 自己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可是,“君去日已远”,“悠悠万里道”。自己的心境,远方的丈夫能知道吗?“泣血书”写出相思之甚、怀念之深、离别之久;“薄情夫”三个字则传神地表现了人物内心无限深沉的爱、念、怨、恨等感情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由爱而生思念,念久而生怨、生恨;怨、恨中又饱含着深深的爱恋和思念。全篇虽无一字明写别离之苦、相思之情,绍兰也没有“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的呼唤,但字里行间洋溢的深情,却是不言而喻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四十四年,唐王朝以“开元之治”继盛,由“安史之乱”转衰。“其间大故迭起”,理乱相因,“足资后人借鉴”。历史上记载这一朝事迹的笔记小说颇多,而以《开元天宝遗事》为重。是书一百五十九条,多记宫中琐事及宫内外风俗习尚,是比史籍更生动具体的历史资料;加之大量的历史资料毁于安史战乱,玄宗实录“百不叙其三四”,所以,历来史家“间或采撷”,“以补正史之缺”。因是书多采摭民间传闻,未能详核史实,故疏失舛误之处,亦所不免。宋洪迈《容斋随笔·浅妄书》“摘其舛谬者四事”,以为后人托名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说它“必以为依托其名,则事无显证”,然“语多失实”、“不能以证国史,是即其失”。但从向以治学严谨而名世的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曾引此书中事看,所述当大致可信。
 《开元天宝遗事》继承了它以前优秀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语言提炼精粹的传统,同时拓宽了反映社会生活的视野,对后世文学创作有一定影响。书中记述的乞红、斗花、秋千、灵鹊报喜等风俗习尚及唐明皇、杨贵妃等王公贵族的淫靡之风,颇为后世戏曲家、掌故家所重。清代戏曲中的巨擘洪升所作《长生殿》,其“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被鲁迅先生誉为“集笔记小说之大成者”的《聊斋志异》,想象丰富、构思神奇、情节变幻奇妙,写作方法上,多有受益于此书者,其中的《阿绣》篇,可见《传书燕》中人物寄情动物之端倪。特别是清代小说《萤窗异草》集中的《秦吉了》,述鸣禽为红娘,帮助青年男女婚姻事,虽结构完整、情节复杂、叙事详尽,语言细腻,又多情景描绘、气氛点染,然寄情动物、禽鸟传书,与《传书燕》则如出一辙。个中承继关系,于此可见一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