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沫1914—1995;女

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白杨之姐。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职。著有《苇塘纪事》、《青春之歌》、《红花的山丹红》《东方欲晓》、《杨沫散文选》等。
原名:成业
幼名:慧梅
别名:君茉、君默、杨默
笔名:杨沫、小慧、鲁佳

杨沫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杨沫专集
自白——我的日记
《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
沈阳师院中文系编
杨沫
1979年7月版501页
花城出版社1985年4月版808页
湖南日报1980年3月9日
长征路上迈新步——女作家杨沫记事
党给我一颗火红的心——访女作家杨沫
祝捷
尤新民 巫金龙
北京日报1980年3月9日
文学报1981年7月9日,文苑掇英第206
革命书籍给了我新的生命
杨沫(自传)
杨沫书林1979年1期
丹东师专学报1979年1期,中国现代作家
传略(上)第340页
访曹禺和杨沫
杨沫印象记
我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
著名女作家杨沫在美国
聂华苓
赵大昕
杨沫
夫之
艺丛1980年3期
西湖1981年10期
北方文学1981年11期
花城译作1982年7期

杨沫传略 教学通讯1982年8期
杨沫和青年
风雨十年家国事——《自白——我的日记》
(1966—1976)
朱述新
杨沫
吉林青年1982年11期
花城1983年6期,传记文学选(2)第157
《青春之歌》与我
我所认识的中国女作家
坚持——成功的“秘诀”之一——访报坛老人、
作家杨沫
杨沫
韦君宜
聂中林
山西文学1984年1期
中国建设1984年10期
解放军报通讯1984年11期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访报坛老人、作家杨
聂中林新闻三味1985年4期
杨沫生活、创作的历程
青年时代的杨沫
血和泪的凝集
我的生活和创作
杨沫
杨沫
杨沫
杨沫
李杨
聂中林
杨沫
杨沫
蒋心焕 朱德发
林曼叔等
李立明
十月1985年4期
女子世界1985年9期
文学之路第60页
文学:回忆与思考第209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87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90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47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79页
杨沫的创作道路
杨沫谈《青春之歌》和她的新作
彦火
中国新闻社
*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续编第87页
*回忆与悼念——中国现代作家资料选粹
第1集第121页
杨沫的怀念刘强 刘波同作家与冀中第147页

杨沫

丁玲对我成长的影响
中国当代女作家三十七人自述:杨沫
杨 沫
杨 沫
邝白曼等
厦门日报1984年6月20日
当代文学1981年1期
河北文学1981年4期
青山夕照明——杨沫印象记
民国人物小传:杨沫
高爽之
刘绍唐主编
名人传记1986年6期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4期

著名女作家杨沫在北京逝世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137页
杨沫

杨沫1914—1995

女小说家。原名成业。湖南湘阴人,生于北京。早年曾在河北香河县、定县等地做过教员。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赴晋察冀边区从事抗战妇女工作。1942年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编辑、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中国作协理事、北京作协副主席等职。1958年出版描写20世纪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等一系列典型形象,是其代表作。其他作品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以及反映抗日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东方欲晓》和《青春之歌》的续篇《芳菲之歌》《英华之歌》。有《杨沫小说集》《杨沫散文选》。

☚ 程造之   陈残云 ☛

杨沫

 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原籍湖南湘阴,生长于北京。早年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当过小学教员、书店店员等,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妇女工作和报刊编辑工作。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72年完成长篇小说《东方欲晓》,另著有一些中、短篇小说。
杨沫

杨沫1914—Yang Mo

女,当代小说家。原籍湖南省湘阴县,生于北京市。1927年至1930年在北京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后到河北省香河县、定县等地教小学,尔后又回北京当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7年到晋察冀边区。1942年后担任报纸编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任中央电影局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49年出版中篇小说《苇塘纪事》。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60年发表《房客》、《红红的山丹丹花》、《我的医生》等短篇。还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和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丹花》等。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代表作。它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北平地区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通过记载30年代的学生运动,表现30年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不同人生道路,从正反面对比中,回答当年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说明只有献身于为民族、为祖国、为千百万群众利益而奋斗的事业,知识分子才能焕发并永葆生命的青春。
在知识分子群像当中,林道静是着重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既有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有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反抗性,有下层知识青年的革命性。她有软弱、缠绵、狂热、幻想、个人英雄主义的情调与意识,她经历了与封建剥削家庭、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自我的小资产阶级特性决裂的艰难痛苦的历程,她是在斗争实践的反复磨练中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她的成长历程体现着她那个特定时代的本质特征,她是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
《青春之歌》所体现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它着重在历史真实、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实现艺术真实,它是揉合着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的艺术创造。它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主要用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方法,注重人物典型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真实描绘。它的叙事结构完整、线索单纯明晰,它以林道静的人生历程为轴心来伸展情节,因而形成鲜明的主干与支架、中心与反衬的结构关系。同时它也运用对比艺术,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切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笔流畅,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它与《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组合为姊妹“三歌”。

☚ 欧阳山   梁斌 ☛
杨沫

杨沫

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1915年。原名杨成业,又名杨君默、杨默等。湖南湘阴人。杨沫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31年,杨沫在北京温泉中学毕业后,不久便到河北省香河县当小学教员,以后又当过家庭教师。1934年,杨沫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报告文学《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杨沫来到冀中地区贺龙的部队中参加抗战工作,并在《中流》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浮尸》、《怒涛》、《某家庭》等。1941年,在由延安迁来冀中的华北联大文学院学习,并担任华北联大的“妇女文艺创作会”主任。1943年,杨沫担任《黎明报》社编辑和抗联会宣传部长。这期间她还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杨沫来到《晋察冀日报》社主编文艺增刊。1950年,出版了中篇小说《苇塘纪事》。1958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次年,她又将《青春之歌》改编成为电影剧本。《青春之歌》电影一经公演,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1972年,杨沫又创作了长篇小说《东方欲晓》。1978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杨沫曾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宣传部长、北京市作协筹委会副主席等职。1952年,杨沫被调到电影剧本创作社担任编剧。1955年,又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1963年,又调到北京市文联担任专业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青春之歌》,家喻户晓,影响广泛,激励了一代青年奋发向上。她几十年来辛勤笔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严文井   杨朔 ☛
杨沫

杨沫1914~

原名成业,又名君茉。女。湘阴人。1934年开始散文创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区妇救会宣传部部长,《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编辑及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主席团成员,全国人大第五届常委。著有《青春之歌》、《东方欲晓》、《杨沫小说选》、《杨沫散文选》等。

☚ 阳忠恕   杨大易 ☛
杨沫

杨沫1914—1992

女,原名杨成业。湘阴人。生于北京。父亲曾是大学校长和慈幼院院长,因家道中落,她未读完中学便离家独自谋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去晋察冀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在《人民日报》社、北京市妇联、中央电影局工作。1963年到北京市作协任专业作家,被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她从小爱好文艺,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出版的小说有中篇《苇塘纪事》,长篇有《青春之歌》、《东方欲晓》等。80年代,她将《东方欲晓》修改为《芳菲之歌》与 《英华之歌》和 《青春之歌》,构成《青春三部曲》。从1934年的处女作《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算起,到《英华之歌》止,百多万字的作品,无不打上她生活的烙印。代表作 《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这段动荡的时代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再现了这一阶段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了这个时期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精神面貌和历史过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它揭示出,青年人只有接受党的领导,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青春才会焕发出壮丽的色彩和灿烂的光辉。她的主要作品分别收入《杨沫小说选》、《杨沫散文选》。

☚ 康濯   陈则光 ☛
杨沫

杨沫1914~1995

现当代女小说家。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中学时期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到河北香河、定县及北京担任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1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34年发表第一篇作品散文《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妇女工作和报刊编辑工作,并陆续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散文和通讯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北京市妇联、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处工作,并开始其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创作。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作品以一个女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在党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反映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时期的社会动荡,同时刻画了当时各种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思想发展过程。文笔细腻,格调俊逸。1980年又出版另一部长篇小说《东方欲晓》(第一部)。

☚ 贺宜   钟理和 ☛

杨沫1914~1995Yang Mo

contemporary writer,his original name was Yang Chengye and Yang Junmo. Works: Song of the Youth,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