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语叫“熬露”。阿昌族的传统节日。原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群众性集会和娱乐活动。每年九月初十至廿六日举行。届时要进行耍白象、舞青龙、赶摆、迎接菩萨下凡等活动,热闹非凡。解放后改进了活动内容,时间定在国庆节前后三天内举行。1981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愿望,把“会街”正式定为阿昌族的节日。
会街
会街,阿昌话叫“熬露”,每年农历八九月间举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中,佛祖“个打马”(释迦牟尼)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人间三月),返回人间时,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因此,阿昌会街必耍青龙白象。
青龙衔花、白象驮塔是阿昌族吉祥、幸福的象征。会街前,人们就扎好稚朴可爱的青龙、白象。节日当天一早,小伙们便身背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身着多彩的民族盛装,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节日开始后,鼓乐、鞭炮声交织成一片,青龙、白象也活跃起来。青龙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时而张嘴欢笑;白象时而甩动长长的鼻子,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接着滑步、下跪、后仰、前倾,笨拙的憨态引起人们一阵阵哄笑。此时,姑娘小伙子们便围着青龙白象翩翩起舞。他们双脚跳跃挪动,身体像波浪般地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