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并殖吸虫Paragonimus hueitungensis Chung et al,1975
肺吸虫病的一种新虫种。成虫新鲜标本为粉红色,虫体呈长条状,两端较尖,固体轻压标本最宽处约在体前1/3部位,腹吸盘亦多位于此处,虫体大小为3.0×8.4毫米,宽长比例为1:2.8。虫体两侧满布浓密的卵黄腺,与四川肺吸虫相似。对人能致病,但在人体内发育甚差,不成熟,不产卵,且在体内到处游走。终末宿主为家犬及家猫,第一中间宿主为褶拟钉螺 (Tricula cristella),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淡水蟹。地理分布以湖南会同为模式产地,其邻近县(贵州省部分县) 及湖南常德地区亦有分布。1972年底洪江人民医院送出一批病人血清到北京友谊医院作肺吸虫补体结合试验,1973年1月又送去由会同县卫生防疫站自实验感染的犬肺中获得的6条肺吸虫成虫标本至该院热带病学研究室,由该研究室钟惠澜等人鉴定认为系肺吸虫的新虫种,并于1975年5月发出正式报告而命名为会同并殖吸虫。该虫种详细描述见198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中国动物志·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一)》第87~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