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优生问题的伦理争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优生问题的伦理争论根据美国科学家斯特恩1960年提出的分类法,优生学分两种:一是消极优生学又称预防优生学,旨在预防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排除和降低人群中存在的有害基因。二是积极优生学又称演进优生学,主要研究促进人体素质和智力优秀的个体繁衍。对此引起争议的伦理问题主要有:(一)生育限制和控制问题。消极优生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用社会和医学干涉的办法,对那些有严重遗传疾病、严重精神分裂症、严重智力低下、近亲结婚、高龄等“无价值父母”,采用特殊的手段禁止生育,如禁止结婚、实施绝育等。有人指责这些措施不人道,剥夺了人的生育权。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的生育权利应与对社会、后代的生养义务相联系,不顾生命质量无限生育不符合社会、民族和人类发展的利益,听任遗传病的扩散,有损人性、人道的光辉。实行生育限制不仅符合其本人及后代的最佳利益,而且可以减缓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也有利于资源的公正分配和社会的互助团结。当然,不同对象应依法采取不同的限制措施,对无生育价值的父母不应歧视,而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二)积极优生学的价值问题。现代生殖技术和遗传工程均可作为积极优生学的手段,但什么是优秀个体却难以定论。人的素质往往与遗传、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的发病均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过分注重优质基因是有害的,否定遗传作用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三)重组DNA的问题。这是一种通过基因转移、人工定向拼接生命、创造生物新品种的技术。它对于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诊治预防、对提高生命质量、人类健康等优生学方面具有巨大的意义。但也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一是可能被某些人利用或滥用,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可能产生的凶顽有害的病原体一旦溢出,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鉴此,有人坚决反对。但多数人认为,只要从科学、道德和社会各方面加以严格监控,这种科学探索和创新应予肯定。目前,重组DNA研究正在各国健康发展着。(四)严重缺陷新生儿的处置问题。目前还无法完全避免严重缺陷儿的出生,也无法使其恢复到社会人的最低标准。按照传统伦理观,任何将其遗弃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从现代伦理观考虑,允许其死亡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无论对其个人、家庭或社会都是有利的,也是控制人口、实行优生所必需的。现在更多的人主张对其采取主动或被动安乐死。由于优生中的问题关系着人类的未来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它不仅要求道德上的肯定,也要求法律上的保障,因而世界上已有少数国家颁布了优生法,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酝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