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一0711动伤风。吴语。福建浦城〖 〗。   中寒病证名。 ❶类中风之一。又名寒中。《证治要诀·诸中门》:“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抖,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为寒毒所中。”详见寒中❶。 ❷指寒邪直中三阴。 《症因脉治》卷一:“其人真阳素虚,阴寒内盛,……一得外寒,则直中三阴,而为中寒之症矣。”症见恶寒身蜷,手足厥冷,遍身疼痛,面如刀刮,口吐冷涎,下利,无热,不渴,小便清白等。治宜散寒、温阳为主。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白通汤、四逆汤等方。《古今医鉴·中寒》:“如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或加霍香正气散同服;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附子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五积散加吴茱萸;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四逆汤加吴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甚者倍附子。” ❸指中焦虚寒。由于阳气不足,脾胃功能衰退而出现腹痛喜按、畏寒肢冷、口淡泛恶、食少、便溏等症。 中寒❶指突然中寒引起的眩晕、昏迷、发热、厥冷、身痛等症。 ❷指中焦虚寒。表现为腹痛喜按、畏寒肢冷、口淡泛恶、食少、便溏等症。多为阳气不足,脾胃机能减退所致。 中寒zhòng hán《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神农本经名例(23)。 ❶病证名。因卒中寒邪所致。症见突然眩晕,或昏不知人,口噤不语,身体强直,四肢战栗,恶寒,或发热,无汗。见《证治要诀·中寒》。或症见恶寒身蜷,手足厥冷,遍身疼痛,面如刀刮,口吐冷涎,下利,无热,口不渴,二便清白,脉沉。见《症因脉治》卷一。 ❷指中焦虚寒。由于阳气不足,脾胃功能衰退而出现腹痛喜按、畏寒肢冷、口淡泛恶、食少、便溏等症。 中寒zhònghán❶病症名。因卒中寒邪所致。症见突然眩晕, 或昏不知人、口噤不语、身体强直、四肢战栗、恶寒, 或发热、无汗(见《证治要诀·中寒》)。或症见恶寒身蜷、手足厥冷、遍身疼痛、面如刀刮、口吐冷涎、下利、无热、口不渴、二便清白、脉沉(见《症因脉治》卷一)。治宜温散寒邪。选用五积散、干姜附子汤、麻黄附子汤等方。神昏不语者合用苏合香丸。 ❷指中焦虚寒。由于阳气不足, 脾胃机能衰退而出现腹痛喜按、畏寒肢冷、口淡泛恶、食少、便溏等症。 中寒zhōng háncold syndrome of middle energizer
中寒zhòng háncold attack 中寒因受寒而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