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价钱jiàɡé jià·qiɑn【同】 都是名词;都含有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商品的流通价值的意思。 【异】 “价格”含有物价在特定时期内一定的高低水平或尺度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正式或郑重的色彩。[例]文艺复兴时期有好些精美的小提琴流传下来,~很高。“价钱”强调出售商品时向购买者索要的某种数量的货币;多用于口语;适用于大众交易的场合。此外,引申指做事的报酬或条件,例如:“他接受任务时从不讲价钱”;“价格”没有这个意思。[例]她一向节约,买东西总挑~便宜的。 价格jiàɡé商品卖的钱数 △ ~低廉。 【同】价钱 价格jiàgé〈名〉用货币表现出的商品价值:价格便宜│询问价格。 【同义】价钱。 价格(同)价值 价钱 代价 价格jià gé商品的价值。1888年顾厚焜《日本新政考》卷一:“政府为人民便,一圆以下铜货之授受为辅助货币。故其所含地金价不及货币表面价格。”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五:“屑丝六千九百九十一贯目。每一贯目相场九十圆八角七分,相场价格也。” 价格jià géцен 价格 价格价(价值;价钱;价码;价色;物~;地~;厂~;造~;现~;时~;原~;平~) 贾 赀 盘子 估计价格:估价 作价 估评 标出货物价格:标价 商业上指标明价格:明码 买方问价:问价 问津 卖主提出售价:讨价 要价 开价 报价叫价 索价 卖方高声报价格:喊价 卖东西很诚实,不虚报价:口不二价 要价超过实价:要谎 胡乱讨价:谩索 无限度地乱开价钱或条件等:漫天要价 漫天讨价 漫开叫价 漫天开价 瞒天讨价 瞒天要价 买方因嫌货价高而说出愿付的价格:还价给价 打价 议论价格:评价 双方议论价格:议价 论价 讲价(讲价钱;讲价还价) 讨价还价 要价还价 讨价与还价:二价(不容~) 买方压低价格:砍价 强迫降价:压价(~压级) 不合理地压低价格:杀价 降低原来的定价:降价(~以求) 削价 贬价 镌价 减价 减低或压低价格:短价 减让价钱:饶减 价格划一:不二价(真不二价) 划一不二 货价说一不二:言不二价 言无二价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
另见:买卖 商品 价值 计算 ☚ 价格 各种价格 ☛
价格/各种价格/售价/价格高低/价格变化/物价上涨/提价 ☚ 亏损 价格 ☛ 价格 价格jiage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不能由商品体本身得到表现,只有在同另一个商品相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在货币出现以后,任何商品都首先同货币相交换,用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既然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客观上就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在商品交换时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但是,这种等价交换并不是指个别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始终相等,而是从长期趋势看,从平均数看是一致的。从全社会看,商品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在实际生活中,个别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是不一致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把商品的销售价格抬高到生产价格以上,使商品的市场价格表现为垄断价格。 ☚ 价值尺度 价格标准 ☛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如一件上衣售价5元,5元就是一件上衣的价格。其基础是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但价格的涨落总是以价值为中心的。 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同时也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是以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商品的价格的形成和作用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价值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前两项构成资本家的成本价格,其剩余价值则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商品不是按照价值出卖,其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卖的)。因此,资本主义的商品价格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自发形成的。当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反之,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就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资本主义的商品价格是资产阶级剥削劳动人民,榨取剩余价值,发财致富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价值则由生产资料的耗费、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三部分组成,前两项构成企业生产成本(成本价格),后一项形成企业积累(包括税金和利润等),一切商品的价格也都是以价值为基础,有计划地制定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这个经济杠杆来达到对社会必要的费用进行计划安排和控制的目的。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不改革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就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能保障城乡物资的顺畅交流,不能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就必然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也会严重妨碍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执行。” 价格Price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基础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过于求时下降;反之,则上升。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参见“价值尺度”。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如一件衬衣值8元,这8元就是一件衬衣的价格。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同货币价值的对比中表现出来。如果货币的价值不变,则商品的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即商品价值越大,其价格越高; 商品价值越小,其价格越低。如果商品的价值不变,则商品价格同货币价值成反比,即货币价值越大,商品价格越低; 货币价值越小,商品价格越高。商品价格除由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本身决定外,还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同价值的背离会互相抵销。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耗费,当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出来时,价值就转化为价格。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对等而确定出来的。所以,商品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它们的关系是: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例变化,同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商品价格还受市场供求情况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由于买者的竞争,价格就会上涨到价值之上; 当供过于求时,由于卖者的竞争,价格又会下跌到价值以下。尽管价格经常涨落,但总是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因为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会刺激生产者扩大或缩小某种商品的生产,使价格倾向于价值,接近于价值。价格作为价值的形式,不仅在量的方面可能背离价值,而且在质的方面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但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具有价格形式,但这种价格不是价值的形式,而是虚幻的形式,它掩盖了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 价格 价格price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品经济中,价格除主要决定于价值,还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到价值之上;供过于求,价格又会跌到价值之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这两类不同对比状况分别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或缩减生产即增加或减少商品供应,结果使商品供求趋于平衡,从而尽管价格经常涨跌,但它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价值 货币商品 ☛ 价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率。如1双皮鞋售16元,这16元就是1双皮鞋的价格。商品价值不可能从商品体本身得到表现,只有同其他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在货币出现后,各种商品都首先同货币交换,使自己的价值在货币身上表现出来,这种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货币发挥价值尺度功能的结果,是商品价值的具体展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决定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就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关系看,除非两者的价值量发生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化,否则任何一方价值的变动,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涨跌。在货币价值不变时,如果商品的价值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也随之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在商品价值不变时,如果货币的价值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便相应地降低或提高。商品的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商品价格除了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本身决定以外,还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到价值之上;当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到价值之下。当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时,生产者可得到额外利益,从而刺激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应,供求关系随之平衡,价格逐渐回落;当商品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导致缩减生产,使商品供应减少,价格随之回升。受市场供求影响易使价格和价值发生不一致,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表现形式,有着盲目调节生产的作用。这种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否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总是要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的,而且从长期趋势和整个社会看,价格是等于价值的。 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价格标准,同一价值的商品会有多种不同的价格形式,如A量茶叶=X量英镑=Y量美元=Z量法国法郎等。在价格形式上,不仅表现出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不一致,而且还包藏着价格与价值之间质的矛盾,以致使那些本来没有价值的东西如处女地、矿藏等在形式上可以有价格。 ☚ 价值 货币拜物教 ☛ 价格/价格机制/价格构成/价格革命/价格形成/价格标准/价格体系/价格杠杆/价格扭曲/理论价格/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固定价格/计划价格/市场价格/含税价格/国家指导价/均衡价格/均衡价格论/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商品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批零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商品比价/剪刀差/成交价格/价格总水平预测/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行情/物价指数/物价指数上涨率/货币购买力指数/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生活费指数/价格调节基金/价格补贴/价格倒挂/价格连锁反应/价格波动/成本推动涨价/需求拉动涨价/最高限价/最低限价/保护价/价格管理体制/价格管理组织系统/行业价格管理/企业价格管理/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价格法规/价格立法/价格立法体系/价格行政执法/价格行政执法监督/价格违法行为/价格冻结/价格监督检查体系/价格监督检查组织网络/价格的国家监督/价格的社会监督/价格行政处罚/价格违法处理/价格监督检查管辖/价格检查方式/价格信息/价格信息网络/价格信息源/价格信息反馈/价格信息处理/价格信息咨询/价格信号/价格预测/价格指数翘尾巴/价格条件/短期价格协定 ☚ 倒U型理论 价格 ☛
价格 价格价格的本质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利益均衡点。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生产成本、消费者收入、供求关系、货币价值、需求结构、国家经济政策和国际市场价格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 ☚ 价格 价格机制 ☛ 价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从量的方面来给价格的规定性下定义,则价格是表现商品价值的一定的货币额。任何一个价格,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 ☚ 第六篇 房地产价格 价格形成 ☛ 价格 价格Price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单位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这是商品的最直接的和便于观察的属性。它表明了获得该项货物或服务时,必须放弃的东西,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表示。 1.价格的本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说价格是把商品的价值通过能发挥货币机能的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活劳动。商品的价值不能由商品自身体现,它只能在各种不同商品的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即总要表现为一定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初期,商品的价值只能在一系列特殊等价物的形式上表现出来。在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后,各种商品的价值才统一地在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的形式中得到表现。而在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就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因此,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格只不过是物化在商品中社会劳动量的货币名称。这样商品在它的自然形态之外,作为表现价值的价值形态,还具有价格形态。然而,价格中所表示的货币单位,还是一个观念或想象的东西,它不同于商品的实在的物体形式,因而在对商品价值标明其价格时,无需有现实的货币。 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化的。引起价格涨落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商品的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因素; 某种商品的供给、需求状况是影响价格变动的外在因素。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内在因素所决定的,但从短期或局部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2.古典的价格理论 价格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价格波动及其决定机制。价格现象是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出现的,而商品货币关系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就形成了。在西方最早使用价格这一术语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色诺芬 (Xenopon)。他在 《经济论》 一书中,不仅提出了价格的概念,还提出了价格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在神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Aguinas,T.) 提出了公正价格的概念,借助伦理道德的观点来解释价格。最早较为科学地表述价格概念的是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配第在其重要著作《赋税论》 提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的概念。前者实际是指价值这一概念,而后者指的是价格概念 (1981)。他的这对概念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 的 《国富论》 中就演变为 “自然价格”和 “市场价格” 的概念。斯密以这一对概念为基础,较好的描述了价格波动的决定机制。通过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斯密解释了自然价格与所有经济部门都有的一个一致的利润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并且认为,技术水平和收入分配是决定自然价格长期性力量。李嘉图(D. Ricardo,1962) 赞同斯密的自然价格理论,但他更注意分析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化,而对市场价格暂时偏离它们的自然价格不感兴趣。并且,李嘉图关于利润的看法和斯密也有很大的不同。斯密认为,利润和工资是由互不相关的市场决定的 (这是后来新古典分配理论的基础),自然价格是利润、地租和工资之和;而李嘉图认为,利润率和实际工资两者是逆相关的。马克思接受了李嘉图这一观点,但对李嘉图也提出了批评,认为他未能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作为特定的历史过程导致的特殊生产方式而出现的。原先独立的生产者遭到剥夺后,社会便分成了只能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和拥有并控制生产资料的雇主,这种所有权正是资本家攫取利润的基础。 3.新古典的价格理论 新古典理论的基础是效用理论。对此作出贡献的主要有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 H.Gossen)、卡尔·门格尔 (C. Menger) 和利昂·瓦尔拉斯(L. Walras)等。效用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瓦尔拉斯·帕累托 (V. Pareto),埃奇沃思 (F. Edgeworth),斯勒茨基 (Slutsky)等人对此作出了贡献。综合了早期著作大部分成果的新古典局部均衡理论是马歇尔 (A.Mashall) 的主要成就之一。马歇尔在其 《经济学原理》 中 (1983),谈到了斯密的自然价格。他用正常价格的概念替代了自然价格的概念,在讨论影响的价格的原因时,马歇尔认为,市场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需求的影响,而正常价格则取决于商品的生产成本。 马歇尔综合的价格理论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它主要包括: (1)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2) 厂商理论; (3) 市场组织理论;(4) 分配理论; (5)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这一结构在马歇尔以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但它的基本内容却有了巨大的改变与扩展。从亨利·L·穆尔 (H. Moore) 的工作开始,经济学家对于像需求和供给表这样的现象进行了统计和经验测量,经验研究之风迅速普及。60年代又发展了特殊的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技术,专门用于解决价格理论提出的问题与假设。这其中,萨缪尔森(P. Samuelson,1986) 和德布鲁 (G. Debreu,1959) 一起为价格理论的规范结构提供了综合的数学说明。德布鲁和阿罗 (Arrow,1964)论述了怎样用国家偏好分析把价格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扩展到具有风险的情况中去。乔治·施蒂格勒(G.Stigler,1968)的工作在工业组织,信息经济学和国家积极调节理论等方面开辟了新的重要的前沿阵地。加里·贝克尔 (G. Becker,1976)也指出如何把价格理论的原理扩展到许多像歧视、婚姻和犯罪行为等社会学领域中去。最后,在把价格理论作为所有经济理论的基础方面,人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 ☛ 价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产生是商品交换中客观的必然产物。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从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成为货币价值形式。自从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都首先同货币交换,用货币来反映它们的价值,这种以货币表现商品价值的形式,就叫做价格。商品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商品的价值、货币本身的价值以及商品的供求状况。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在价格运动中,当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 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市场价格总是围绕着市场价值上下波动。但从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总价格与总价值是趋向一致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机制,价格反映的交换关系的性质是不同的。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反映商品的供需关系,形成市场机制,无形中调整商品的生产与需求。反之,价格受制于垄断或行政性计划干扰,价格背离价值过远,会形成生产者的暴利或亏蚀,商品供需的比例关系会由此失调。我国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原因众多,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的计划价格不能反映价值,农民从事农牧业生产低利、无利或亏损缘故。因此,价格必须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 ☚ 余粮征集制 价格体系 ☛ - 总类
- 价格体系
- 价格构成
- 部门价格
- 饮食服务价格与收费
- 价格政策及管理
- 企业定价
- 外国价格管理
☚ 硬贷款 总类 ☛
价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它不能靠商品自身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中,通过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的数量相对地表现。商品交换最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量用另一种商品的实物数量表现出来,是简单的价值表现形式。随着交换的扩大,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分别表现在多种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量上,这是扩大的价值表现形式。当交换进一步扩大,并经常进行的时候,某种商品经常地充当交换媒介,其他商品的价值量都表现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上,这是一般的价值表现形式。当交换媒介最后固定在黄金或白银的身上时,金 (银) 成了货币,其他所有商品的价值量都用金 (银) 的数量来表现,这就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某种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货币数量的多少,即为该商品的价格。例如: 1担小米=0.2克黄金,0.2克黄金便是1担小米的价格。价格本身是一个二元函数。它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取决于货币的价值。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商品价值不变,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价格还受市场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在价值 (或其转化形态) 的基础上摆动。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向上偏离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向下偏离价值。但从全社会范围的长期平均趋势看,商品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会互相抵消,故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与价值大体一致。一国的价格政策影响价格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按政策要求偏离价值基础。但这种偏离只有在价格政策综合反映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限度内才是合理的。否则是不能持久的。 ☚ 总类 价格形成 ☛ 价格price 价格price 标准~ normal price/反应市场情况的~market-reflected price/购买地~price loco/空间不变~ price constant-in-space /需求的~弹性price demand elasticity/相互串通、操纵市场~act in collusion to manipulate prices/反常的~ price distortion/限定~price fixing/重~的市场price market/哄抬~ price pushing/互通~信息price reporting /零售~ retail price/批发~wholesale price/预定销售~pre-fixed selling price/最低~bedrock price/最高~ceiling price/极不利~penal rate/开盘~opening price /领先改变~price leadership/收盘~closing price/~暴跌drastic fall in prices/~波动price fluctuation/~放开price decontrol;relax price controls;decontrol prices/~补贴price subsidy (from the state);state subsidy to offset price /~差额price margin/~倒挂selling price below purchasing price; price distortions/~冻结price freeze/~浮动范围price-float range/~结构price mechanism(or structure)/~剪刀差price scissors/~上限(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双轨制doubletrack price system/~水平price level /~调整办法price-adjustment methodology/~幅度price band;price range/~变化情况price behavior/~猛涨price boom /~减缩指数price deflator/~级差price differential/~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管制price fixing/~机制price mechanism /~弹性price elasticity /~套利price arbitrage/~体制price system/~听证会public price hearings/~下限price floor/~效应price effect/~预测price projection/~战price war/~震动法price oscillation/ ~政策price policy;pricing policy/~指数price index/~指数化indexation of prices/~串通act in collusion to drive up prices/~浮动(幅度)(margin of)price vari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