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 刚柔柔和与刚强:柔刚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以柔克刚 以柔制刚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刚柔相济 刚柔交济 柔刚相成 柔中有刚:绵里针 绵里藏针 外表柔弱,内心刚强:外柔内刚 外柔中刚 性格外柔内刚:刚中柔外 外表显得软弱,内心却十分刚强:外弱内强 刚者易折,柔者难毁:齿亡舌存齿敝舌存 齿弊舌存 (刚强与柔和:刚柔) ☚ 刚强 刚毅 ☛ 以柔制刚yǐ róu zhì ɡānɡ见“以柔克刚”。 以柔制刚yǐróu-zhìgāng〔偏正〕 用柔软的、温和的去制伏硬的、刚强的。《清史稿·河渠志一》:“~,其法最善。” △ 褒义。用于说明克敌制胜的一种手段。 【近义】以弱制强 柔能制刚 用逸待劳;以柔制刚 用逸待劳;以柔制刚yòng yì dài láo;yǐ róu zhì gāng【上】逸:安闲。劳:疲惫。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困顿的敌人到来时,给以迎头痛击。 ◆也作“以逸待劳”。《晋书·庾翼传》:“御以长辔,用逸待劳,比及数年,兴复可骥。” 【下】制:制服。用柔和去制服、战胜刚强。三国蜀· 诸葛亮《将苑· 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综】在战争中,若敌人远道而来,就先养足自己的精神,等待困顿的敌人到来,战而胜之;若敌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就避其锋芒,用柔和的手段制服它。 【例】这次战斗,敌人是长途跋涉,来势汹汹,求胜心切;我军则坚守阵地,用逸待劳,以柔制刚———因此,未经半天较量,敌人疲态毕现,无心恋战,纷纷缴械投降。 ☚ 用一当十;以半击倍 欲擒故纵;将夺固与 ☛ 以柔制刚yǐ róu zhì gāng以:用。柔:柔软。制:制服。刚:坚强。即用柔软温和的手段去制服坚强的东西。比喻避开锋芒和锐气,以软法取胜。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